[商都] 鲍永福 | 河柳村有个流动“120” - 记商都县小海子镇河柳村村医桂生喜
在内蒙古商都县小海子镇河柳村一带,只要一提起村医桂生喜来,大家都会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那真是个好医生,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桂医生近40年风雨行医路,乡间道,大田边,患者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桂医生平均每年巡诊6000多次,义务为乡亲们看病送药,宣传党的健康扶贫政策,宣讲卫生健康知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流动120”。
桂生喜今年59岁,是土生土长的河柳村人。不幸的是他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病,痊愈后留下右腿残疾后遗症,至今走路一瘸一拐,让残疾伴随了终生。也正是因为自己患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所以留下这样的后遗症让他痛心,他暗下决心,要做一名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病痛。高中毕业后,他就到十八顷医院学徒,在佘有山院长的耐心帮助和传承下,再加上他勤学苦练,基本上掌握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在此基础上桂生喜又去商都县医院进修了三年,1982年回村当起了村医。
桂医生近照
河柳村地处镇西南部,常住人口137户,28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42人。村里多数壮劳力外出打工,剩下了一大批老弱妇孺,这些人最担心最害怕的就是有病有灾。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桂医生挨家挨户地摸底调查,详细统计相关信息,一户不漏地建起健康档案,档案信息齐全、存放规范、一目了然。谁家大人打工小孩有什么病,谁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么药,桂医生清晰地记在心里。为了便于联系,他对每户村民都开了24小时热线,建起微信群。要是谁家有需求,一个电话或一条微信随叫随到。近50年时间,桂医生在村里和周边村巡诊不计其数,光自行车换了一茬又一茬,摩托车骑坏两辆,现在又换成电动汽车,每天也在风里来雨里去行驶着。
桂医生从医40年,时刻牢记“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誓言,从步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天起,就深知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救死扶伤。他始终以“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想法去指导和告诫自己。作为医生,他不仅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同时也关心病人的心理需求。村民刘海英今年47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患脑梗瘫痪在床,是桂医生多次上门,不仅给予合理治疗,同时也做她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给她讲解合理用药、科学饮食、适当锻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等一系列知识,并帮助她在家里制作锻炼工具,让她天天坚持功能锻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坚持锻炼,到现在恢复的很理想,语言清晰,走路自如,生活上能基本自理。一提及此事,患者感谢,村民点赞。
因残疾致贫的村民要子兴,全家三口人,妻子智商低且患有肺气肿病,两人丧失劳动能力,既不能种田,副业也跟不上,因此家庭生活拮据,前些时候妻子患了重感冒病,肺部重度感染,嘴唇发紫,呼吸困难,是桂医生跑前跑后,给她输液、打针、送药,经过十多天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终于好转了,但医药费除报销外还欠600多元,是桂医生自掏腰包补贴了这家人,让要子兴感激的不知说什么才好。村民刘佃忠,患有严重的气管炎病,自从被纳入贫困户后,又是桂医生积极帮他治疗,多次给他配偏方,告知预防措施,现在恢复的较好。在健康扶贫政策的补助下,国家给他建起了新房,围好了院墙,他现在又种地又养羊,年收入达3万元,顺利地被列入脱贫行列。今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席卷全国,这个阶段的桂医生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摸排,登记,量体温的同时,他还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让村民们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采访结束时,桂生喜深情地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尽我所能为乡亲们提供一些帮助,做乡亲们永远的'120’”。从最初履行救死扶伤,到如今把群众健康作为毕生追求,桂生喜的这个信念一直没有改变。
【作者介绍】鲍永福,男, 初中文化 ,年过七旬 ,现巳退休,年轻时酷爱新闻,文学写作,作品散见于国家、自治区、市、县各级报刊杂志,至今仍笔耕不辍,继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