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家长怎样处理孩子的情绪和冲突?

如果孩子做错事情了,家长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才能既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同时又呵护孩子那颗幼小的心灵呢?

很多家长都觉得这个分寸把握起来真的很难。往轻了说,那些轻描淡写的话,「熊孩子」根本不听,反而把孩子惯坏了;往重了说,打骂孩子,除了情绪受损外,万一给孩子造成心灵创伤,甚至身体外伤,也不是家长希望的。

其实在面对这些教养问题时,我们需要坚持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能让我们正确的和孩子亲密相处。

1理解孩子发泄情绪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

为什么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这是由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导致的。

孩子的心智相对不成熟,表达方式也不成熟,他们不像成人那样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他们面对着「担心、无奈、不满、忧虑」等等情绪都会很直接的表现出来。可是在成人眼里那些是不理智、不可理喻、太幼稚的行为,但这也许正反映了孩子处于最无助、最脆弱的时刻。

家长们需要思考的是,孩子产生情绪背后的原因或者具体事情是什么?

记住,发散情绪是正常的,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情绪需要去发散。如果孩子正在安全的前提下发散的情绪,被强行压下去了,表面上恢复了风平浪静,而事后如果再不去弥补的话,有可能孩子当时的强烈情绪会压抑到潜意识里面,在若干年以后被类似的情景激发,对孩子的未来生活造成更深的影响。

2家长不要立即反应

孩子和家长冲突就好像两辆行驶的车撞在一起。如果两辆车都没有刹车的话,那个撞击力是非常强烈的;如果有一辆车没有刹车,而另一辆车有刹车的话,就能够让撞击力减少,还不至于带来那么大的伤害。

所以,当孩子给你任何刺激的时候,千万不要立即反应,要把反应的时间拉长。

在这个拉长的过程当中,记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两样东西:一个叫做「良知」,一个叫做「幽默」。你和孩子的「良知」及「幽默」都能用在这段拉长的时间里面。

也就是说,孩子有「良知」知道刚才发脾气是不对的,他很可能用他「幽默」的方式和家长说:「哦,不好意思,刚刚我说的那句话,我一定是还没有完全想好,才那样说的。」也很有可能做家长的「良知」发现,不能将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里,而去伤害孩子的情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人,都有闹情绪的时刻,当情绪上来的时候,理智下降而冲动的因素上升,这时人们的气话很容易伤人,互相误伤的同时矛盾会轮番升级,针尖对麦芒,甚至到了已经忘却了当初为了什么而争吵的地步,只是为了争一口,最后弄得不可收拾。

当我们延长反应时间的时候,情绪缓和下来了,理智上升,自我觉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良知」与「幽默」能缓和气氛,是亲子关系的复合剂。

3冲突是为了建立更好的情感连结

很多的家长害怕跟孩子冲突后,会破坏和孩子间的感情,所以他们一再纵容,纵容孩子做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被太过纵容的孩子,时间长了会养成乱发脾气、乱摔东西,甚至打人的不良习气。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冲突发生本身是具有意义的:在冲突发生之后,应想想怎样将这些问题彻底的解决,解决后能够将亲情变得更好。

为什么会有冲突呢?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沟通不良而引发的冲突。

当冲突发生的时候要反思,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某一方面的情感连结还没有建立好,这一次冲突从客观上说就是为了建立这方面的情感连结。我们还需要努力增加对孩子情感账户的情感存款,坚持这样做的话,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教养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就没有教养的问题了。

当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是家长能够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深层次问题的关键时期。

假如家长和孩子没有任何的冲突,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孩子的心门已经封闭,情感上已经进行了自我的隔离,孩子对家长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不是问题已经解决了,而是将问题隐藏起来了,甚至将问题带到了成年而用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并不代表着孩子不需要温暖和支持。

所以我们了解孩子在冲突背后的真实需求非常重要,我们只有了解孩子,才能够促进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4教养孩子的最大目的是与孩子合作成长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们从心态上应该理解它,我们对事情的关注点应放在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上,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避免今后再犯相同的错误,这也正是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的良好机会。

孩子在成长中学习做人,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成长中学习做父母。

家长用行动告诉孩子,我们需要的是学习正确的处理事情的方式。当孩子在情感上察觉到了和家长是「合作关系」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大门将向父母敞开,这是孩子和父母间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基础,也是日后和孩子建立起「心与心」沟通的基础。

给家长一个欣慰的今天,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希望以上的原则能够启发和帮助大家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

MOR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