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康熙传位此人,中国或可一跃成超级大国,西方列强都不是对手
引言:
在封建时代,由于每个时期每个政权在更迭之时的背景不同,手段不同,建立政权后的目的不同,利益不同,因此就造成了统治阶层会在文化层面上对社会和百姓进行打击,以便稳固自己的统治,换言之,也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风俗坑儒”、“文字狱”等问题。除了秦始皇当时烧掉了诸子典籍之外,中华民族再一次的文化浩劫则出现在清朝的乾隆朝。
乾隆帝认为汉民族的著作留下3000余卷就可以,其余的皆没有必要留下。而《四库全书》的修成标志着乾隆帝对汉民族思想的彻底约束和禁锢。有数据统计,在乾隆统治期间,各种大小文字狱多达110多起,是整个清朝文字狱的七成以上。不少人认为雍正帝的继位得益于康熙对孙子乾隆的喜爱,其实还有一种说法,如果康熙当年传位于这个儿子,中国或能走向另外一条历史道路,他是谁呢?
一、被皇帝重视的儿子之一
此人名为爱新觉罗·胤祥,看过大型古装历史剧《雍正王朝》的朋友对这个名字肯定很熟悉,他就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也是老四胤禛的“铁哥们”,没少在夺嫡之战中帮助胤禛。早年作为康熙一众儿子中少有的文武全才,他备受老爹的赏识,从12岁第一次跟着康熙到“老家”盛京谒陵后,一直到康熙47年,即公元1708年,只要是康熙不在京城之中,身边一定都会带着这个老十三。
康熙帝一生可谓文治武功,唯独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一向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伴随着太子的不断废立,其他的儿子们也开始对皇位蠢蠢欲动,胤祥作为其中的一员虽对皇位没那么看重,可想要独善其身是不可能的。
太子胤礽被废后,老十三胤祥受到事件波及,根据《清史稿》、《皇清通志纲要》等史料记载,在皇位的争夺战中有三位阿哥先后被康熙帝圈禁,第一个是身为太子的胤礽;一个是皇长子胤褆;最后一个就是十三阿哥胤祥。当然,后世学者也评论说胤祥被圈禁是因为康熙帝不想让这个优秀的儿子参与到夺嫡之战中,是保护他的一种行为。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皇子们接连出事,康熙帝对这些儿子们的信任显然降低了不少,尤其是那些平日里较为亲近的儿子。
二、雍正朝的“首功”
康熙是清王朝历代皇帝里少有的“西洋通”,不管是天文、物理、数学还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发明康熙帝都乐于欣赏和接受,而从小就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胤祥自然也变得乐于接受外来新鲜事物,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他还对中国以外的世界十分感兴趣,一直想着通过各种办法想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在不止一本古书中记载,胤祥本人的优点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特别会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而且骨子里还透着一股骄傲和倔强。
在康熙执政后期胤祥参与政务的机会逐渐减少,但是他和自己的四哥胤禛,也就是此后的雍正帝关系很好,利用以前在军队中的威望成功压制了其八哥和十四弟等,成功帮助胤禛登位称帝。作为雍正上台的第一功臣,胤祥自然是被解除了圈禁,而且还成为了雍正在处理朝政家务方面最称心如意的帮手。
胤祥在雍正帝一朝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他治理了泛滥已久的黄河水患;全权掌管了全国军队系统内的武官选拔,进行全面改革和人才培养,为清朝中期的军力增长奠定了基础。另外,胤祥还主持了内务府的几乎所有工作,从皇帝的饮食起居到粮食物资的采购都是他说了算。要知道雍正帝可是清王朝著名的“疑心皇帝”,能够放心把这么多重要的事情交到一个人手中,可见这份信任的重量有多么大。
三、任劳任怨淡泊名利
值得一提的是,胤祥虽然是皇室贵胄,但骨子里却带有几分江湖侠义之气,他审理了数十次全国范围内的重案、要案,并且审时度势,深挖证据,坚守了正义也给清王朝树立了良好积极的形象,这些都让雍正帝拍手称赞。和很多手握重权的人稍微有点功劳就沾沾自喜不同,别看胤祥文武全才,但从不贪恋名利,甚至还显得性情颇为淡薄,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历史上相关的史料比比皆是。
不过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胤祥早在康熙年间就得了“鹤膝风”的病,一直都是持续恶化,虽然不少名医看过,但效果并不理想。雍正8年,即公元1730年,胤祥带病坚持视察水坝修建工作,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胤祥的儿子们夭折的也不少,只有弘皎和弘晓一直活到了乾隆朝。
结语:
在清朝建立初期,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表彰手下功臣册封了几位世袭罔替的亲王,此后几位皇帝再无此做法,而胤祥的存在让雍正打破了这个规矩,册封其为怡亲王,成为清朝“铁帽子王”之一,也算是对其一生功绩的认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