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将孝道寄心田——《论语》悟读【23】

最是人间重晚晴,且将孝道寄心田。

《论语》第二篇第七章:

【原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

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奉养父母。就连狗与马,都能饲养。不能尊敬父母的话,凭借什么来区别呢?

【注】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吴地常熟人,孔门七十二贤弟子中唯一南方弟子。

【悟读】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礼记》阐述为“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孔子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产生于内在的敬意,做到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才是真正的孝道。所谓孝敬,孝由敬生,不敬何来孝?养育父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尊敬。

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的解读,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人可以养活犬马;有人认为是犬马也能养活其父母。南怀瑾先生则解读为,光是养而没有爱的心情,就不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于养狗养马一样。不论何种解释,都只侧重于“养”。孔子主张人要尊重自然和天性,“孝”应当发自真情,此人和动物的区别。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多处强调了“孝”的观念。在中国古代,观察一个人,主要看四个方面。其一,利益面前的抉择;其二,对于人的态度,能否不卑不亢;其三,对父母的态度;其四,是否信守承诺。

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以及修齐治平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且将孝道寄心田。无论何时何地,忘记了孝,则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