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堂】词语的集聚与新构 2024-07-29 17:26:55 诗词学堂词语的集聚与新构 诗性词语的集聚途径,首先源自诗性语言的建设与传承。《诗经》无疑是诗性词语建设的首期工程。《诗经》为上古流传的民歌,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后经孔子整理编纂而成,《诗经》语言属于以夏言为基础的口语。楚辞阶段(屈原等)对夏言、楚语相混杂的口语进行提炼改造,使民歌语言同文人语言有机交融,从而奠定了诗性语言的雏形。楚辞之后,诗性词语的继承便以文人诗为标准了。传统诗学在探求词语建设途径中注重选择“文化定位”的词语,是一条重要的词语积累策略。徐寅《雅道机要》借助词语涵义内外相别、词意共存之理,提炼出一批可入诗词语库的词汇,如“日月、白昼、残晖、圆月、残月、雨露、荆榛、珍珠、鸳鸯”等等。诗性词语集聚的另一条途径是重构,即把前人诗中一些有突出审美价值的词语作引申或调整(转义或借代等),使诗性词语扩大。如“窈窕”一词,状美好貌。语出《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静态美。中古诗引申为举止轻盈、姿态优美,用以描摹动态之美,如《夏歌》“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继而被诗人用以表达婉转曲折之义,如《晋诗》“撼柯石难行,窈窕山道深。”“窈窕”一词已从引申变为转义了。当转义再进一步,诗性词语便可借“借代方式”不断转义。诗性词语的新构,是一项创造性工程。建立在两大审美心理基础之上,一是直觉感应,以物观物;二是印象摄取,以我观物。首先,古人“天人合一”的直觉感应,决定中国传统诗人在诗性词语新购时,往往采用以物观物的思路,将神话思维融入自然、宇宙之中,将现实的人世生态与超现实的宇宙生态叠映,以期达到人神共化的境界。其次,印象摄取,以我观物。主体凡是在对象世界中能感觉到并留下记忆的印象,均可摄取,用以构筑具有感兴体验之美的词语。分为两类诗性词语:第一类是由感觉而生的借代词语。第二类诗性词语,是由主体感觉拼接而成的偏正结构或并列结构词语。传统诗人构筑偏正结构词语时,常将主体感觉融入对象,使之呈现“外物着我”之感觉色彩。在构筑并列结构词语时,主体将两个感觉对象载体(独立名词)并列,使欣赏者非主从同步感应对象,物象承载意象密度倍增,信息蕴涵多于偏正词语。如“水风”一词,为“水”与“风”并列组成的词汇,抑或带水之湿风,抑或随风飘溅之水花,殊难定论,然终能给人以水之湿柔温润、风之清凉曼妙的浑融感觉。柳永《玉蝴蝶》中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之句。又如“烟花”一词,是繁花如光雾弥漫,还是迷雾似花香浮荡,不得而知,当为光感色味嗅觉混合之感。诗性词语有单字词与多字词之分。一般而言,单字词偏于担当原生态(泛指)意象的载体,如天、地、山、水、花、鸟等。多字词偏于承担非原生态载体,如艳阳天、洞庭湖、丁香花、百灵鸟等。单字词承载原生态意象远较多字词为多,是确立点面感发类隐喻语言体系的基础。多字词受主体制约,带有人为修饰性,是线性陈述类逻辑语言的基础。二者融合,将多字词折开,各嵌入单字词,可形成一种新的重构词语,古人称之为“拼字法”。 本文摘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觀瀾演議 江湖满地,袖手观澜公众号 赞 (0) 相关推荐 诗词中常用的44个借代词语,收了涨姿势! 长图 【诗词微塾】词语的集聚与新构 诗词微塾 词语的集聚与新构 诗性词语的集聚途径,首先源自诗性语言的建设与传承. <诗经>无疑是诗性词语建设的首期工程.<诗经>为上古流传的民歌,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后经孔子整理 ... 词语的集聚与新构 诗性词语的集聚途径,首先源自诗性语言的建设与传承. <诗经>无疑是诗性词语建设的首期工程.<诗经>为上古流传的民歌,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后经孔子整理编纂而成,<诗经> ... 诗词选刊·2021年陈秀新专辑(总第461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Winky诗[赵景旭]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词选刊> 2021年陈秀新专辑 微刊编委 纸质<诗词选刊>独 ... 【诗词学堂】奇妙的杂体诗 诗词学堂 奇妙的杂体诗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诗经历了漫长的三千年,其形式大体固定.常见的是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但有些诗人写诗不按常格,往往从字形.音韵或者句法排列组合等方面花样翻新 ... 【诗词学堂】诗体杂谈之分韵诗、宴集诗 诗词学堂 分韵诗.宴集诗 自兰亭曲水流觞开始,文人雅士的聚会便经常有诗赋存世--其实据考证,屈原时代的楚国已经有宴集之上,分题为赋的萌芽.著名的<兰亭集序>便是<兰亭集>的序文 ... 【诗词学堂】妙诗创作奥秘探索之情和意 诗词学堂 妙诗创作奥秘探索 大家好,妙诗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诗是好诗,自有标准,古今诗论家,谈及甚多,有简有繁,其梗概略同,但也很难具体,须要细心领悟,方可是之精髓. 南宋著名词人.诗人姜夔著有多种 ... 【诗词学堂】盘点格律诗词中那些容易被读错的常用字 诗词学堂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 ... 【诗词学堂】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空间的扩展与浓缩 诗词学堂 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空间的扩展与浓缩 这种手法,即通过空间的逐渐缩小和空间的逐渐放大来达到某种抒情效果.它同"空间大小的比衬"区别在于前者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后者则 ... 【诗词学堂】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空间的大小比衬 诗评万象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诗词学堂 这种比衬的依据主要出自一个视觉原理,即视野中的背景越是阔大,背景下的物体就显得越是渺小: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以黑板做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