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报》副刊部向您征集出书稿件……
征集令
赏析作者
”笑李飞叨“
戏说上下五千年
自2020年5月29日以来,《劳动时报》在周五“漫话·说史”版面陆续推出《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系列文章,力争创办一个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历史栏目,以飨读者。与此同时,本报副刊部已开始筹备出版编辑事宜,除《戏说》系列故事集以外,增加一本赏析集,现面向全国征集赏析作者(每个故事配发1-2篇赏析),入选文章将在《劳动时报》副刊版面上刊发,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作品,集结出书时一并收入。
征文要求
围绕《笑李飞叨·戏说上下五千年》系列故事撰写赏析;
字数不超过3000字,有一定文采和思想深度。赏析文章可涵盖以下内容:单章评论(对文章创作手法、思想精髓等进行提炼)、延伸阅读(对这一章涉及的历史背景、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
请附上作者简介、作者照片(大半身最好,生活照艺术照都行,请发像素高的原图,方便裁剪)、通信地址、联系方式等,与文章一起发至邮箱:
51284914@qq.com(邮件标题请注明:笑李飞叨赏析)。
作者简介撰写要求:
①包括姓名、笔名、年龄(几零后)、籍贯或所在地(XX地方人)、职业(选填,可简单概括,如教师、公务员)、其他头衔(选填,如XX作协会员)、成就(选填,作品、获奖记录);
②写一句对本书的推荐语;
③参考格式:神编小妖,本名崔晓飞,80后,贵州贵阳人;劳动时报社文艺副刊部主任;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长篇小说《半遮面》,曾荣获贵州省新闻奖报纸副刊类一-三等奖。对本书的一句荐语:小人物大格局,于平淡中见波澜,于细微处见真章。
可私信与主编小妖沟通,加好友请备注:
笑李飞叨+(您的)所在地+姓名。
5.阅读“笑李飞叨”系列文章,可点击本文顶端的“话题”;也可进入“神编小妖”微信公众号,点击中间“笑李飞叨”选项;或打开喜马拉雅App,搜索“戏说上下五千年”。
(1)
(2)
(3)
见报样刊
范文1:单章评论(文章特色分析)
艺术中的烟火味
——评第1章《新大禹治水: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苗文金
《戏说上下五千年》历史小说系列,文字通俗易懂,语言幽默风趣,人物栩栩如生,感情细腻丰富,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仿若一盘热腾腾的红烧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爽口弹牙,氤氲异香中夹着一股燃柴的味道——人间的烟火味。
从开篇之作《涂山氏,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可窥见一斑,细细品之,燃柴味扑鼻而来。
尧刚吃完早餐,嘴上沾着黄豆酱……无须刻画肖像,人物已跃然纸上。想想看,一个身披兽皮的部落酋长,满脸须髯,嘴边沾满了黏糊糊的豆酱,端坐案前,忧心忡忡地翻阅着堆成山的王八壳子(奏折),想到他的子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眉头拧成疙瘩。
简笔一处,胜过翰墨千丈。些微黄豆酱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年老体衰的头领。虽有点邋遢,但是有血有肉,形象逼真。你的眼前仿佛跳出一个画面:几千年前,一个老人颤巍巍地往嘴里送馒头,怎奈身颤手抖,哆嗦不已。虽贵为一国之主,却没有架子,没有“神”的色彩,一心为民……文中刻画得入木三分。一抹黄豆酱透露出一股生活气息,写活了人,写活了事。
文中写到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用幽默诙谐的笔调解答了旁人的疑问:“出名是一瞬间的事,十三年不入家门,我也是下够本的”。不知古人如何衡量“年”的时间跨度,反正在今人眼里是够漫长的。没想到,故事中受到世人赞许的禹,内心并不如人们传统印象中那般“高尚”,竟然在心里打起了市井之流的小算盘,道出了“包装宣传”的妙用。这一段人物自白,虽是杜撰,却十分精妙,与今天诸多擅于炒作、哗众取宠的人物事迹相吻合,令读者笑喷之即,亦产生了共鸣。
文中关于大禹妻子涂山氏的描述,烟火味更浓。作者一反常态,没有堆砌那些高大上的溢美之词,反而以一个爱吃醋、疑心重的小妇人形象示人。当听闻丈夫变心的风言风语,涂山氏一哭二闹三上吊,把一个寻常女人那股老坛中的“醋劲”泼洒得淋淳尽致。无论在影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女人不但存在,而且为数不少。感受着一个平常女人泪水的温度,听着她撕心裂肺的哭声,仿若这一切,就是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一幕幕似的。
人,真实可爱;事,耐人寻味。掩卷闭目,轻动鼻翼,仿佛能嗅到一股黄豆酱的淡淡香气。
刊发于2020.12.3《劳动时报》
范文2:延伸阅读(补充历史背景)
走进历史文化的伍子胥
——评第20章《新卧薪尝胆:波神传奇》
□肖 垚
“波神”“奇”在哪里?何以为“神”?传奇背后是否深藏着某种文化价值?反复品读《劳动时报》10月23日、10月30日“漫话·说史”版刊发的文章《波神传奇》上下篇后,我不禁浮想联翩。
以前也读过伍子胥的故事,也曾有幸游览过苏州、杭州有关名胜古迹,但似乎印象不深,觉得他虽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却离我们太遥远。
如今读完《波神传奇》,觉得伍子胥的形象突然生动起来,似乎已经真正走入内心深处。这或许是“波神传奇”的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使然。
传奇的主人公伍子胥是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其故事之所以称“奇”,我以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他的出身可谓奇显。伍子胥出生在世代为宦的楚国贵族家庭。曾祖伍参尽管当时只是一位身份低下的嬖人,但凭着他对春秋时晋楚之间那场著名的邲之战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走进了中国古代战争史。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任过楚王室高官,伍奢曾任平王太子建太傅,地位显赫。算下来,伍子胥属于“官四代”了。
二是他的逃亡经历可谓奇险。太傅伍奢犯颜直谏,被污为太子同党,伍氏家族遭受灭顶之灾。侥幸逃脱的伍子胥先随太子建在宋、郑、晋国间流亡,后又力保太子遗孤,亡命天涯。晓飞老师的新作《波神传奇(上)》选择新的视角,以文学笔法对伍子胥逃楚奔吴途中的奇遇进行了精彩而生动的描绘,细腻刻画了伍子胥身处逆境时的人物性格,这是对史载的疏忽或跳跃部分合理有益的补充,充分展现了伍子胥无比艰难的反抗之路。
三是他的功业堪称奇迹。伍子胥昭关脱险后,投奔吴国,为报阖闾知遇之恩,助其夺得吴国王位,受命担任吴国都城总设计师,象天法地建造阖闾大城,七荐孙武整军经武,吴国迅速崛起并称霸于诸侯,开创了苏州历史上最具王者之气的时代。夫差任期,伍子胥因诤谏遭吴王猜忌疏远,终被赐剑自戕,一世孤雄壮烈的传奇人生戛然而止。而伍子胥临死前一语成谶,之后吴国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所灭,目光短浅、刚愎自用的二十五世吴王夫差把他父亲创下的强大王朝断送了,令人扼腕叹息。晓飞老师近作《波神传奇(下)》,全方位演绎了这一段传奇经历,其中涉及多则有名的历史典故,用“新卧薪尝胆”统领全文,寓意新颖,趣味性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伍子胥是春秋晚期中华大地闪亮登场的一位重要政治明星,也是勾吴国“称霸”过程中众多历史人物中最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像一条金线,将专诸、王僚、阖闾、孙武子、夫差、伯嚭、勾践、范蠡、西施等一大群历史名人串联起来,共同将那一段吴越历史演绎得波澜壮阔、险象环生。正如苏州学者吴恩培所说,伍子胥“作为一个政治上的漂泊者,因楚国的政治、文化旋涡而逃亡奔吴,接着就卷入了吴国的政治、文化旋涡,死后又卷入了越国的文化旋涡。”伍子胥的命运悲剧像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深深地烙在了那个历史时代,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叹息。
伍子胥死后,在古吴、越等地掀起了一系列的祭祀纪念活动。“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苏州民间故事》详细记载了流传于吴地的民间传说《伍子胥之死》。胥王庙里封他为镇湖的湖神,又称涛神。胥口伍相国祠有联语:“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身为相国,死为涛神。”作为春秋勾吴国的敌国——越国,在古杭州也拉开了祭祀伍子胥的帷幕。传说深受钱塘潮水之患的古越人,在无法找到科学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开始嗔怪、怨恨“在水底阴魂不散驱水为涛”的伍子胥,到后来转为求助、祈祷倔强刚烈“御灾捍患”的伍子胥,并最终冠之以潮神、水仙的称号。古越人把杭州祭祀伍子胥并为之立庙的那座山叫“吴山”或“胥山”,伍公庙后殿为潮神殿,为吴山独有。吴恩培认为这“是一种宗教式的灵魂抚慰”。
伍子胥是一位个性鲜明、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人生经历较复杂,可谓曲折而悲壮。《波神传奇》里的伍子胥形象更加丰满,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浸透着儒家人文理想,绽放出人性的光辉以及力量之美、智慧之美、艺术之美。
先秦诸子及后世史家给于伍子胥崇高的评价,举世瞩目的上海博物馆藏楚国楚竹书,《鬼神之明》篇中第三简有曰:“五(伍)子疋(胥)者,天下之圣人也。”专家分析《墨子》的这篇佚文是现存文献中最早将伍子胥作为“圣人”的记载,也是对伍子胥的最高评价。司马迁称赞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
从文化的视角看,伍子胥身上包蕴着传统道德“忠”“孝”的对立与统一。在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下,所表现的文化价值取向各有侧重。吴文化弘扬他忠孝统一的完美价值观,作为吴国的大臣,灭楚既为父兄报仇雪恨,又是对吴国的忠诚不贰。在楚文化里,忠与孝在伍子胥身上呈现出一种对立的形态,二者之间他只有取舍,不能双全。如忠于故主楚平王,就是不孝;而要尽孝复仇,则是对故主不忠。而越文化,则崇尚“人神共居、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对于自然灾害,受科学文化知识限制的古越人,只能祈求潮神伍子胥的保佑了。
其实,走进历史文化的伍子胥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历史人物,而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符号,“伍子胥信仰”从早期的吴越之地逐渐向中原传播,早已融入了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如今,苏州、杭州、湖北、河南、山东等地都在充分挖掘并弘扬老祖宗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伍子胥文化成为当地发展旅游文化经济的宝贵资源。
刊发于2020.11.12《劳动时报》
范文3:延伸阅读(补充知识点)
戏说“墨守”,还原“初心”
——评第22章《新墨守成规:兼爱》
王闽九
在崇尚创新的时代里,谁保守谁就容易被批为“墨守成规”。
不过,如果追溯“墨守成规”这个常用成语的源头,探寻大家习惯当作因循守旧、不知变通的“死板”标签的背后故事——那可是非同小可的震撼!
这个常用成语、“死板”标签背后的主角竟是“墨子”,墨家学说创始人。与他息息相关的经典《墨子》,其中被称作“墨经”或“墨辩”的部分,成就了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墨子可不是没主见的服从者。他的推理,他的逻辑,曾影响过同时代的“亚圣”孟子。孟子善雄辩,其雄辩技巧里,若隐若现地闪烁着《墨子》的智慧光芒。孟子惦记着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实践家,爱恨交加。这两个人原本都是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学生。不料,墨子走火入魔,竟知书而不达“礼”了,敢嫌孔家之“礼”太烦琐,公然出走另立山头,轰轰烈烈地“非儒”起来。位居儒家老二的孟子,自然火冒三丈,激情开炮:禽兽!
树大招风,后世也有人将墨子妖魔化。墨子来自民间,他的民间“铁粉”林立,组织强大,吃苦耐劳,既富工匠精神,又洋溢着武士之风。墨子本人被描述成“面目黧黑”者,他的“铁粉”统称墨者。后世有因墨子的能量巨大而惊悚,随手贴黑标签:黑社会的黑老大!
果真是禽兽、黑社会黑老大么?《新墨守成规:兼爱》插科打诨似的演绎了墨子的事迹。墨子的灵魂也活灵活现其间。
小说以奇事、奇人开篇:一只飞了三天三夜的木鸢,邂逅一个独行了十天十夜的神秘黑人——这个故事的主角。“黑家伙”随即穿行在村野、闹市和宫廷中。他的德行也在村闹、市遇和宫斗中徐徐展开……
故事在各种邂逅各种巧遇中起底“黑家伙”。各式场景烘云托月般彰显主角,这位面目犁黑者的艰辛、淡定、智慧与执着。且不说村妇农夫令人忍俊不禁的围攻与尴尬中,透射出主角的智慧之光;单是那活动纷繁的集市,有如“清明上河图”,衬托出主角江湖人生里的讲究——唯道义是瞻。而诡谲如鸿门宴的宫廷较量,丰满了主角义薄云天的形象。
三个场景的转换,就为一个中心事件:阻止楚国攻打弱势的宋国。为此,主角比后世的关羽单刀赴会更勇敢,赤手空拳独自前往战争狂魔的老巢。显然,主角——劳心劳力、面目黧黑的墨翟,即后世尊称的墨子,是一个坚定的反战义士。他一生力主“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他的墨家团队,英勇善战——却重在“守”字,发展了一整套的防御战系。他们制作的军事器械,也以守城器械为长。声名远扬的“墨守”,彰显着墨家的“初心”:“非攻”“兼爱”。
墨家的“兼爱”,有别于儒家的“爱有差等”,曾招来孟子咬牙切齿的咒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虽说,孟子冷酷地将墨子同“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的杨朱并入“禽兽”的黑名单;可孟子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礼赞敌手:“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在作者笔下,除了面容黑黢的主角墨翟形象生动,公输般和楚王也呼之欲出。他们相映成趣。
对于公输般,作者不惜笔墨突出他的技艺高强,开篇即现奇物,好评如潮。他的确擅长创造,名符其实。他也爱才,勇于向弟子承认错误:有眼不识泰山。他输给墨翟的,不是才能,而是道义——他可以为炫技挑起战争,恃强凌弱!
对于楚王,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滑稽的细节,用漫画笔法,揶揄他的贪婪成性,顽固好战及可笑的收场。尽管小说中的小米粥和杂豆宴属子虚乌有,历史上那个与墨子同时代的楚惠王,的确吞并过若干小国。墨子挺身而出,止楚攻宋,可谓是对“非攻”“兼爱”等墨家“初心”的践行。
有了这两个小丑般的配角衬托,谁都能轻松地感受到主角墨子的正能量——智慧与“兼爱”交相辉映。
墨子的皮肤与姓名关联“黑”字,墨家的初心却不黑。墨子不与禽兽为伍,不干祸害民众的黑恶之事。墨家的“非攻”“兼爱”,恰如耀眼的彗星,划过历史的夜空。
4000字的戏说,凸显了“墨守”的“初心”。妙趣横生里包含了多个典故:“墨守成规”“不识泰山”和“钩拒”等,寓教于乐地传承了百家争鸣的先秦文化。
最后,班门弄斧地提两点建议——
倘若能将中学生熟悉的课文《公输》中智斗楚王的对话,也融进小说里,也许能更突出“兼爱”思想,年轻学子会有更多的认同感。
另外,戏说里有个小细节疏忽了墨子的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墨子本人面目黧黑,形容枯槁,“以自苦为极”;墨家弟子“衣如囚,食如丐,居如穴”。而小说却描述墨翟“来到酒楼二层雅间用餐”“正要喝酒吃肉”,显然不妥。
瑕不掩瑜。期待更多的精彩“戏说”面世。
刊发于2021.3.12《劳动时报》
内容发布 | 《劳动时报》文艺副刊部
编辑 | 小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小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