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口赋 - 美篇
龙源口赋
阅读 1176
勇哥
禾河之南,罗霄之东;山连湘赣,水接长江。襟一溪而环四湖,控宁冈而引炎陵。方圆数十里,青峰雾列;苑囿百步间,俊景星陈。山高林密,飞禽走兽遍冈;土腴人勤,晴耕雨读使才。地灵一隅,名响四方。
红色名区,黎民仰止。慕朱毛之帷幄,月亭引怀;笑二羊之狼狈,捷桥作证。峰立雄碑,凭悼先贤;谷存古寺,历表初心。
登驿道,俯远处,山原旷其盈视,田畴纡其骇瞩。华屋棋布,新村富庶之家;风尘漫卷,豪车速驰之影。江水川流淙淙,市集人影踵踵。
涉深涧,临幽谷,古迹累积,绝景叠嶂。七溪壑壑难窥,峻岭峰峰连珠。藤蔓罗织,隐兰桂于山坳;岩崖倒悬,匿鸠兔于沟壑。驿道登高,凌揽日月;振河遗韵,诚照古今。尚山佛门高深,古庵真寂无尘。禅师立居,倚九天瀑布而流光;橼树复生,秀万山丛林而叠翠。虾鱼漫游清溪,虫鸟悦鸣茂林。阿育峰峦嵯峨,上出重霄;塔座耸岩峭壁,下临无地。山湖碧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嫦娥舞袖,摩溪山道成彩练;素贞现身,苍龙江水作蛇行。史载仙人曾住,如今众生可登。
善哉!峻秀不逊衡庐,雄伟胜似井冈。盛世欣逢,娱游佳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美景如斯,盛境难得。余怀所感,遂为之记。
(史戈文的墨宝)
注:1.龙源口,属于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是“红、古、绿”俱全的一个风景区,是龙源口大捷的发生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立地。“古”有道光桥(龙源口大捷桥)、明心寺、七溪岭驿道、尚山庵、阿育塔等古迹; “绿”为群山巍峨,珍贵树种繁多,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
2.襟一溪而环四湖:一溪,指龙源水。四湖,指枫渡水库、洞口水库、老仙水库、缓远山水库。
3.月亭,即望月亭,位于永新县龙源口的七溪岭古道上,建于清道光年间,砖木结构,亭东西方向各设有拱形亭门,供来往行人休憩。龙源口大捷时,曾作为红军的指挥部。《十送红军》歌词写道:十送红军望月亭,望月亭上搭高台。源于此亭。
4.二羊,指龙源口大捷时国民党的两个师长杨池生、杨如轩。有诗云: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5.振河,即戴振河,清,永宁县知县,浙江省德清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戴振河发起再修七溪岭驿道,建茶庵于岭上,并题《七溪岭茶庵纪事卅六韵》。该驿道上七下八,共十五里。
6.阿育塔,位于龙源口镇,塔身似塔又非塔。说它非塔,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座巍峨耸立,突兀而起的巨大石峰;说它是塔,是因为其形似塔,山顶又建了塔。是一处鬼斧神工、全国罕见的自然奇观。
7. 尚山庵,位于永新龙源口镇横溪村,距县城约28公里。此庵创建于南朝梁武帝肖衍庆监年间(公元503至519年),于明未清初扩建,距今约1500多年。贺贻孙《真寂禅林记》记载:“昔梁王监中,慈云禅师自九江寻味至此,得泉筑庵于侧……近日盘山古柏禅师复来居此。”
8. 橼树,又称复生树。传说古柏和尚初到尚山时,此树已枯死。和尚吟道:“尚山真有灵,橼树当再生。”枯荣已再三。
9.山湖碧而寒潭清:山湖,指龙源口水库。与阿育塔相距二百米,湖光山色俱美,犹如深山里的明珠。水质清凉甘甜,可直接饮用。
题阿育塔
春雨洗山峦,
白云绕禅房。
黛峰凝墨绿,
古塔踞龙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