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湘菜 1 湘菜的江湖地位

从今天起,开始连载我写的“闲说湘菜”系列。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以随笔的方式,以自己的角度,写一些体会和感受,恭请亲们批评。

腊味合蒸与剁椒鱼头

闲说湘菜1

湘菜的江湖地位

湘菜这些年像长了翅膀,静悄悄地飞到了大江南北的大小城市里。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街头,常常会看到身边的湘菜馆一个接着一个地排列着,无论餐馆大小,间间座无虚席,辣椒和着蒸鱼的香气,从窗口飘到大街上,亲切诱人的味道直入你的心脾。

湘菜,就像一张无形的名片,把雪峰洞庭、三湘四水,悄悄地带出了湖南,带去了海内外。

听我的父亲说,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上个世纪70年代,他到北方出差时,莫说找一家地道的湘菜馆,要找一家吃米饭的饭店是很难的。父亲说,在外地,要吃地道的湖南味,很少有几个餐馆。北京的东安市场有个“湘蜀酒家”,西单菜市场附近有个“曲园”。如果去南京,梅园附近有一个叫“曲园”的小脸面,能够吃到湖南的米粉。

能够在王府井开湘菜馆,在那个年月是了不得的壮举。要说湘菜的江湖地位,还得从当年的东安市场说起。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在1983年。住定下来以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东安市场去找找那个“湘蜀酒家”。

那时的东安市场不是现在的高楼大厦,是在王府井大街的中段好长一流铺面,与我借居的人民日报社招待所只有几十米距离。湘蜀酒家就在东安市场南门的口子上,门脸不大,挂在门边的招牌是木制的,色泽暗淡,很不起眼。别看不起这个不起眼的招牌,据说还是一个大书法家的的手笔。

我们点了几道菜,记得有一个东安鸡,还有一个辣椒炒肉。几个人边吃边聊,很纳闷王府井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有这么个小小的餐馆,把湖南菜开到首都来了。不记得是谁说了一句,湘菜和川菜都是八大菜系嘛。

我顿时觉得自豪起来。于是讨论起湘菜和川菜的区别来了。

湘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川菜也是之一。究竟这八大菜怎么排序,我从来就没有弄清楚过。那天一起吃饭聊天的人,都说湘菜是排名第一的。作为湖南人,当然为此感到自豪。但我想排名之序,各省都会将自己的菜系列在第一。

在外省人看来,湘菜和川菜的口感特点,两者共同点都是辣,都重油重色。所以北京人就将湘菜和川菜码在一起,合起来开了这么一个馆子。不论是吃湘菜还是吃川菜,辣最能够调动人的情绪。几口菜下肚,辣味立马充斥着舌头上的每一个味蕾,毛细孔也都舒展开来。无论是北京人或是外地来京的外省人,立马会一口接一口地倒吸冷气,美酒配佳肴,席间的气氛一定会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浓烈。

湘菜川菜味重。湘菜讲究咸香,酸辣,肉质鲜嫩,对食材的处理有些是烟熏,腌制。湘菜中的各种味道都是带辣的,无论是泡椒剁椒的酸辣,还是尖椒红椒的鲜辣,甚至是小米椒。大部分湘菜是和辣分不开的。川菜则是麻辣,鲜香,肉更讲究入味,所以刀工要求更高,对食材的处理大都是发酵,卤制。川菜相对于湘菜不同,它的辣感和麻感结合,味道更加丰富。这与历史上多次大量外来人口汇入四川有关,其中最著名的两湖两广填四川移民行动。随着人口的迁徙带来的也是饮食的变化。可以说,川菜是在湘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都以猪鱼鸡鸭为食材,尤其是鱼类最为丰富。湖南处于长江中游,内有洞庭湖水系。所以水产品丰富,其中鱼虾是湘菜的重头戏。天府之国,物产丰富,除猪鱼鸡鸭之外,食材可能更加丰富,只不过选料不及湘菜精良,大路货居多,平民消费,不太精细。

当时我没有吃过几次经典湘菜,家常的湘菜顿顿都是。现在似是头牌湘菜中辣椒炒肉,几乎每家每顿都有。

菜馆子里的湘菜是很讲究的。无论大师还是小厨,大都以干烧为主,品种多、选料精、味道浓、气味佳。正如有的食家所言:色正味浓,如陈年佳酿;馥郁芬芳,似极品香茗。更有人总结为:刀工精细,形味兼美;烹调多样,尤重煨;长于调味,口味注重酸。各大湘菜馆根据客人适应辣椒程度的不同,还将菜的口味划分为微辣、中辣、重辣三种,供其选择。

湘菜有“三偏”。一是偏重辣。厨师们炒菜时,总会顺手往锅里洒一撮辣椒或辣椒粉,他们信奉的教条是一辣胜佳肴,除汤汤水水的菜之外,几乎都放辣椒。至于要多辣,要看各家口味。在长沙点菜,你说微辣,那就很辣了。如果说免辣,那也许才是微辣。二是偏重油多。多辣的的菜一般多油。即便是汤,也比广东江苏那边的油多。三是偏咸。湘菜厨师做菜一般将油和盐,辣椒一起放。另湘菜中腊制品大都很咸,因为腌制离不开盐。

至于川菜,那不过是湘菜基础上的改良,多了一些花椒,增加了麻的口味。其实川菜也不是什么菜都放辣椒的,比如说酸汤鱼,那是川菜的当家招牌之一,那是不怎么放辣椒的。还有一道名菜辣子鸡丁,满满的一大盆子,红彤彤的过了油的辣椒,辣椒不过是佐料而已,人们吃的是鸡丁。而湖南人吃的菜,无论辣椒炒什么,辣椒总是能够吃的。

冒得辣椒不算菜。至今还很流行的这首歌,给湘菜点题了。怪不得有个段子说,贵州人是不怕辣,四川人是辣不怕,而湖南人是怕不辣。

不晓得北京东安市场门口那个湘蜀酒家什么年号关张了。但湘菜在北京早就不只这一家两家,菜香根、小芙蓉、毛家饭店这些大招牌的店子比比皆是。据说网络还评出了十大湘菜名店,食客不完全是在京的湖南人。湘菜的江湖地位,不再凭东安市场门口那块“湘蜀情”的招牌。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打拼,湘菜变成了湖南走向外地的名片,一张陈旧得发黄的老名片。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77级学生,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高级编辑。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