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0年外语教学的8大流派(上)
昨晚读书时读到这句话
...in more than 1000 posts on my own blog, I’ve said almost nothing that is original. Most of my posts instead summarize what other experts have said, in an effort to bring myself and my readers up to the level of the current debate on a subject before we try to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it.
说的好棒! 我也要向他学习, 以后要多分享一些语言学习领域专家们的知识, 而不只是分享我自己的心得感悟, 这样我们都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
这周我在Coursera上学习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这门课程, 其中梳理了过去100年外语教学领域的8大流派, 让我来把专家们的知识给大家总结一下吧.
当我第一次读这段历史的时候, 我最强烈的感受是:
我们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东西, 可能是半个世纪之前的科研成果, 但是后来这些科研成果被推翻了, 但几十年过去了, 还没有传到我们的课堂里边...
这8大流派并不是严格的划分, 不同流派之间有互相重叠的部分, 在这8大流派之外, 也还有别的教学方法的主张, 但总而言之, 这8大流派算是影响比较大的, 你可以对照一下你在学校里的外语学习经历, 以及你自己学外语的经历, 想一想分别受到了哪个或哪些流派的影响.
1. Grammar Translation Approach
顾名思义, 就是注重语法教学, 注重翻译训练的一套教学方法. 这套方法盛行于20世纪之前, 主要用来教授希腊语和拉丁语. 那时候没有飞机, 人们很少出国旅行, 很少接触外国人, 所以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阅读经典的文学, 而不是与外国人交流, 这跟我们学习古文的原因挺相似的.
提倡教授语法, 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语法规则, 动词变化规则等.
以圣经, 荷马史诗等原版的经典文学著作为教学材料
大量使用back translation的方式进行练习, 所谓back translation就是: 以学习拉丁文为例, 先把拉丁文的文学材料翻译到你的母语, 然后再翻译回去, 比较差别.
强调阅读和写作, 轻视听说, 因为听说的需求很小.
back translation和我提倡的看中说英很相似, 不过有以下几点区别
back translation要求学生自己先把target language翻译到native language, 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然后再从native language翻译回target language, 提高输出和表达能力. 而我认为从target language到native language的翻译过程是没有必要的, 至少没有去大量做这种练习, 从native language到target language的翻译是关键.
back translation使用的是经典文学著作, 并且学生是做书面翻译. 因为我们是想要提高口语, 所以当然是选用口语对话作为材料, 并且做口头而不是书面的翻译.
2. Direct/Natural Approach
顾名思义, 就是指直接去学, 或用自然的方式去学, 所谓自然就是指像孩子学母语一样的方式去学. 这种方法兴起于大约1900年左右. Grammar Translation Approach的方法比较枯燥, 并且太过强调书面语, 当时有不少欧洲人移民到美国, 当不同国家的人要到一起交流的时候, 当然就要侧重口语而不是书面语了, 所以就兴起了这种教学方法. Maximilian Berlitz是代表人物之一.
不强调语法, 甚至完全不教授语法
强调浸润在target language中, 去了解对方的文化, 地理, 历史等
强调听说, 强调与人交流
使用对话作为学习材料, 而不是经典文学
课堂包含朗读对话,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等活动, 跟今天的外教口语课貌似差不多
3. Reading Approach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阅读来学习外语. 1926年, SAT诞生了. 这之后Standardized test越来越成为主流, 所以学校里的外语教学也越来越围绕考试来设计.
再次强调语法的教授.
再次轻视听和说, 因为考试都是笔试
学生们再次需要大量记忆各种语法规则
今天就先说这3个流派, 欲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上一篇: 我如何用AdBlock来提高工作效率
下篇预告: 过去100年外语教学的8大流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