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祠祭
宗族祠祭
旧时的家庙、祠堂、厅是供奉族中死者灵牌的地方,亦是宗族活动的中心。几乎每个较大的村庄都有。宗祠与厅皆有祖产田作祭祀公用基金。每年清明、冬至要行祭祖活动。祭毕要分胙肉,每人一份,60岁以上的老人及科第学历高者另有加份。普通族人则分馒头。祠堂宴席座位长幼有序。族中事按族规论处。科举时代,中举人可造骑街牌坊,进士以上可在祠堂门外竖旗杆。富有资产的宗祠,对学业上进的后裔,给予经济奖励。共和国成立后,族治废除,祠产收归公有。但传承尊敬老人、奖励学习之风并发扬光大。
民国实验县宗祠调查 宗祠在宗法社会中有无上威权,今虽渐就衰落,但在兰溪还可看到宗祠之宏大。兰溪宗祠,名为家庙、祠堂、厅堂等。县家庙最大者有赵郑严郭诸姓氏,而以赵姓为首。宗祠数量甚多,在城镇、乡村,随处可看到,据对城关10镇及148乡调查,共有255所,房屋3505间,田产1006.65公顷。
宗祠管理,一般皆由族长主持,以各分长辅佐之。
宗祠祭典,每年1次~2次,于清明冬至行之,依各家族盛衰,定礼节繁简。世家大族,普通参与祭祀人,皆须有相当功名。如前清秀才,现今学校卒业之流。祭毕分赠馒头与肉,依个人资格与地位之不同,而异其分赠数量。
富有资产宗祠,为奖励本族子弟上进起见,每定有各种奖励办法。如投考高中以上学校,则赠予额定资助,入学则赠奖励金,卒业后服务军政各界,则按官制各级递增奖肉与馒头。现在各级学校卒业者,还要印发捷报,张贴于祠堂,以资表扬。
做谱
族有族谱,亦名宗谱、家乘、家谱。宗谱内容﹕1.序文,记述氏族的起源、变迁、发展。2.族人的诰敕、传志、墓铭、行状、先祖遗像、墓图等。3.世系,以图系标出繁衍、分支。4.族人排行编次,记述讳、字、号、生卒年月日时,配偶、子女情况及墓地。5.族人和名人应酬唱和诗文。编修宗谱,设谱局,先由各支派房头查清排行丁口,再请文人编纂、刻版(至清代多用活版)、印刷。谱成,按房领谱,届时设筵、演戏行祭谱大典。共和国成立后,修谱之风渐泯,20世纪80年代起,修谱之举又兴。
纠纷
人与人之间偶有口角,或小动手脚经人劝解即罢,较重大者则请人调解或致诉讼。
斗殴
解决斗殴,习俗规定:1.理亏者须赔礼道歉,稍重者须放爆竹,以使邻里皆知。2.若打人致伤,须赔医药费和误工费。
吃讲茶
旧时,商店、作坊伙计与店主、作头之间有纠纷,一般采取吃讲茶形式解决。双方各邀请一批同行,相约聚集在茶店吃茶评理,解决争端,谁理亏谁付茶钞。共和国成立后,此俗逐渐消失。单位一般由工会调解,农村由村民调解委员会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