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山药用手摸会染白粉

山药是一个常用的大宗药材,主要产地为河南及河北,另有山西、山东等地。即使同一个产地的同一种山药,其沙土地,垆土地外观性状的差别也很大,口感也迥异。其另一个品种,也就是地方标准的广山药,其来源为山薯、参薯或褐苞薯蓣(其实也就是现代的《中国药典》以及《浙江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收载的黄山药)。
我们在观察或验收山药饮片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有的山药片粉性不是很强,用手触摸抄看,手指上不会粘附白粉;有的山药片感觉较泡,用手触摸抄看,手指上会粘附较多明显的白粉,有的在包装的底部也会有一定的粉末沉积,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不同是产地的山药,不同来源的山药,不同采收及加工时令的山药,其性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仅将不同时令加工的山药对其附粉的影响。
首先明确一点的是,山药的初加工是在传统加工的方法程序下的产品,也就是在刮皮后要使用硫磺熏蒸处理(现代趁鲜切片的山药片不谈)。就目前《中国药典》对山药的采收加工,虽然没有表明硫磺处理,但从其对含硫标准的控制“毛山药和光山药不得过400mg/kg”看,包括山药的性状方面,是必需要用流感处理的(此话题回头专题讨论)。
从怀山药的主产地焦作的加工户了解,一般情况下,道地的怀山药,新采收后,在当年的冬季即进行加工成毛条、光条或山药片的,其粉性就较强,用手触摸就轻易附着与手指上,而鲜山药经放置到春后再去加工成毛条、光条或山药片,其粉性就相对弱的多,用手触摸就不会很难看到或根本看不到手指上附着有白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经过时间的推移其淀粉到糖分的转化。
下图:春后加工的怀山药
下图:当年冬季加工的怀山药
下图:冬季加工与春后的怀山药对比
另外简单说一定,同样时间加工不同的山药粉性的强弱,通常:广山药>山东产山药>河北产山药>沙土地怀山药>垆土地怀山药。
下图:广山药光片
下图:广山药毛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