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密色重光” | 越窑最强集结号
1981年8月24日的雨夜,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始建于东汉重建于唐初的法门寺塔,由于年久失修加之雨水侵袭,佛塔遭到严重破坏。令人惊奇的是,佛塔东北边的一半已经完全坍塌,而剩下的西南一边虽然出现倾斜,却仍然神奇地矗立着。
当地文物部门随即展开紧急抢救及重建工作,一个隐藏千年的谜团被公之于众!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块白玉石板下竟隐藏着一个神秘洞口——原来,这就是法门寺的地宫所在!
1987年4月3日,考古人员意外发现一块白玉石板下竟隐藏着一个神秘洞口,洞口里一片幽暗。原来,这就是法门寺的地宫所在!地宫中隐藏着佛祖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此外,还有八重宝函、金银器、香具、丝织品、琉璃器、佛经等2000多件大唐国宝重器。
唐 越窑秘色瓷葵口碗 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
这其中当然还包含13件“秘色瓷”,自唐僖宗最后一次送还佛指舍利,将数千件国宝封存于塔下地宫的那一刻起,这些“秘色瓷”也就成为了千古之谜。
其实这些文物保存至今,还真有许多令人动容的人物事迹……
唐代晚期之后近千年的沧桑岁月,法门寺塔经数次破坏及修葺,(在此期间,唯一得以保全的就是地宫下的国宝),终于在1939年,经多位爱国志士捐资,由朱子桥先生主持完成了明代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修缮期间已有匠人偶然发现地宫一角。由于当时中国大地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日本鬼子更是贪婪之极。朱子桥要求所有知情人保守地宫秘密,结果证实,参与维修的工匠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秦川汉子,无一人因一己之私,将地宫秘密泄露出去。
朱子桥将军
文革期间宝塔又遭劫难,红卫兵多次“光顾”寺院,法门寺的很多文物被破坏。1967年7月20日,一群红卫兵气势汹汹而来,欲挖掘破坏塔下地宫。时任法门寺主持的良卿法师多方劝阻无效,并遭到殴打。为了护寺,良卿法师身穿袈裟,端坐于柴草上引火**!挖掘地宫的红卫兵被吓坏了,慌忙四散而去。就这样,良卿法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佛塔地宫,塔下文物得以保全!
良卿法师
以往秘色瓷的含义有几种猜测,认为是碧绿色的瓷器,或者是制作配方密不外传的神秘瓷器。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秘色瓷其实包含青黄色、青绿色、青灰色、湖水绿等色调。
秘色瓷其实就是供奉皇室贵族使用的越窑瓷器,是越窑瓷中的精品。由当时北宋、辽国、吴越、后梁等国的达官显贵持有并使用,存在时间大致在唐代中晚期到北宋早期。
唐 越窑青釉执壶 浙江绍兴唐元和五年(810年)墓出土
最早的秘色瓷也是在唐代中期以后出现的,除供应民间使用的器物大多仍采用明火裸外,秘色瓷均采用匣钵装烧,供应对象也就变成了达官显贵。
晚唐-五代 越窑匣钵装烧标本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窑址出土
能称得上秘色瓷的越窑产品都是由匣钵单件装烧而成的,匣钵会根据器物的形状而制作,有的还可以将匣钵叠加起来,一次性烧制很多同类产品。例如M形匣钵,就是烧制碟子的专用工具。
晚唐-五代 越窑瓷质M形匣钵
匣钵装烧示意图
烧制净瓶的匣钵及装烧残件
最迟在唐代中后期器,越窑瓷表面就有刻花或印花装饰,但这种情况为数不多,大部分产品都是无任何装饰的“素面”瓷。
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刻划花装饰逐渐增多,并且花纹线条更加细腻,尤其一种以针状工具划出的细线图案最具代表性,称作“线刻”。
内底线刻图案的越窑秘色瓷盏片
所绘图案常见云鹤、人物、花卉等,唐晚期还出现了釉下褐彩装饰;五代—北宋早期还常见莲瓣纹装饰;到北宋早期,流行双蝶、鹦鹉、牡丹、缠枝花卉等纹样。
北宋 越窑刻划牡丹纹盒
展览中还有一个出土的墓志罐,说明了越窑的产地所在——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地区。罐子上的铭文翻译为:“中和五年岁在乙巳三月五日,终于明州慈溪县上林乡…… 光启三年(887年)岁在丁未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
唐 越窑青釉墓志罐
故宫“密色重光”展,浙江省考古所在慈溪市桥头镇上林湖后司岙发掘出“秘色瓷”窑址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八棱净瓶
后面是法门寺地宫“物帐碑”拓片
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虽残器或者一碎片,仍可以说明器物的器型、年代、特征和工艺等等信息
“秘色......瓷”
高古瓷
值得用一生去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