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史话/保寿硚与函万茶楼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保寿硚——汉口唯一古代建筑

武汉三镇城区内,真正建于1840年以前、能称为“古建筑”的只有7处,被归结为“四塔二桥一牌坊”:洪山公园的无影塔、洪山宝塔,黄鹤楼的胜像宝塔,汉阳公园的石榴花塔;武昌的白洋桥、汉口的保寿硚;汉阳的共勉街牌坊。其中,仅有洪山宝塔、白洋桥、保寿硚还在原址。7处古建筑中只有一处为汉口所有,那就是保寿硚。保寿硚是由山陕会馆的山西、陕西商人集资修建的。

汉口保寿硚(2016年3月)

明成化年间,汉江下游从郭茨口改道,经龟山北麓直入长江,汉阳与汉口分割,汉口析出。明崇祯八年(1635年),因苦于水患,汉阳府通判袁焻主持在汉口筑了一道长约10里的半月形长堤,上起硚口,环绕汉口镇北,下至堤口直抵长江之滨,被称为“袁公堤”,也称“长堤”、“后湖堤”。

在堤外,利用襄河故道、湖塘与修堤取土相结合,形成一条护堤河,即玉带河,相当于护城河;由大硚口引进汉水,在今王家巷的下首流入长江。

以袁公堤的修建为契机,汉口历史上迎来第一次大发展。袁公堤与河街围起来的范围远远超过了汉阳城,与此时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武昌城(周长约20里)大致相当,汉口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

《汉口丛谈》记载,“而河上木桥横跨,或相距里许,在在有之,过桥谓之堤外”。这些桥各具特色,分别以“福、寿、龙、麟”等命名,从上游往下游依次是:大桥口(汉水由此进玉带河)小桥口董家桥 广麟桥 天保桥 绳武桥 燕家桥 太清桥 指月桥 大通桥 长寿桥 卧龙桥 飞虹桥 玉皇桥 赵家桥 万年桥 永清桥 燕山桥 多福桥 裕麟桥 玉虹桥 宝林桥 三元桥 六度桥 万寿桥 广益桥 保合桥 太和桥 双寿桥 通津桥 出江木桥(玉带河的水由此入长江)计31座。此时保寿硚所处的位置为木造的裕麟桥。

保寿硚的地理位置

保寿硚在今中山大道以南、长堤街以北间,西距多福路百余米,现属汉正街管辖,旧城改造中山大道“银丰片”。在拆迁之前,保寿硚已变为保寿巷,桥面变成路面,居民在两侧桥栏上建房。

2016年,保寿硚周边的房子均已拆除,压在保寿硚上的建筑也已挪走,修建于1834年(道光十四年)的保寿硚重现真身,让人眼前一亮,护坡、桥墩、桥栏,基本完整,桥下还有一潭清水,桥面总长12.2米、宽3.16米、高1.2米,主桥体由8块麻石的大梁构成。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保寿硚正对山陕会馆的后门,桥的附近有属于会馆的房屋、店铺、茶楼、寺庙、田地、湖塘;出山陕会馆,过保寿硚、延寿硚,便可到后湖。保寿硚将后湖与街市连接起来,便利城乡交流。“居民受益良多,行人利济不浅”,古人以为修路架桥乃积善积德的义举,在经商牟利之时不忘还利于民。

武汉地方志及硚口区志均称:保寿硚又名裕麟桥,始建于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1822年刊刻的清范锴所著的《汉口丛谈》上,裕麟桥是一座木桥。

1834年,山西、陕西烟帮集资修建的保寿硚用的是石材,硚字用的是石旁的硚,在1877年的《湖北汉口镇街道图》上,有的桥用“石”字旁、有的桥用“木”字旁(磨子桥),不同材料建筑的桥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也是硚口之“硚”的成因。

1988年,保寿硚被列为武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东、西面至桥栏板外10米,南、北面至桥端外20米。

光绪22年(1896年)编撰的《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保寿硚于“道光十四年孟秋月西菸帮经理建修”。镌刻在保寿硚东边桥栏内侧曾有“道光十四年西秋月山陕水菸众号建修”一行字,十多年前汉网网友拍有照片,严涛将其拓印保存;又经十多年的风化,现已难辨字迹。今保寿硚重出江湖,西边桥栏内有“保寿硚”三字,桥栏外侧亦可见“保寿硚”三字及“道光十四年”字样。

  保寿硚是一座有志书(《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有碑刻留名、有建造年代(道光十四年)、有修建者署名的桥梁,像这样有完整记录的古代桥梁,全国也不多见。

  后堤外保寿延寿二桥合记

汉口地方面江背湖,每当夏秋之时,水势涨沸,一片汪洋,筑堤以御之。大雨滂沱,内濠之水更难疏泄。居民于此往往隔岸相视,苦无渡船桥梁。乡人悯之,于是我山陕两省商人捐资造以石桥二孔,西曰保寿桥,正对会馆之后门,系南北行;东曰延寿桥,与雷袓殿之桥毗连,系东西行。道光十四年孟秋月,西菸帮经理建修。自遭劫后,年久失修,今会馆工程告竣,二桥亦随整理,坏者补之,颓者扶之。其保寿桥长一丈八尺,宽一丈,两翼辅以石栏;延寿桥长贰丈八尺,宽一丈贰尺,两翼新添栏杆。二桥既修于东西火路,又筑于东界,居民受益良多,行人利济不浅。为义举之不可以已也。善夫

            光绪二十二年岁次丙申孟春月经理首人谨識於汉皋旅次

  康熙年间的山陕会馆建筑毁于太平军(《汉口山陕西会馆志》中称“粤匪蹂躏”)1852—1854年据武汉时期。太平天国走向末路时,于1863年重修关圣殿,1870年重修春秋楼,措辞都是使用的“重修”;1834年修建的保寿硚,没有使用“重修”一词,而是“建修”,可见保寿硚与裕麟桥没有继承关系,很有可能在康熙时代山陕会馆后门外、堤街附近的土地、房屋还未被山陕会馆购买。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中记载:街北至南岸边东西与会馆基等,召有租户,岁收租金;堤外高筑,北岸中留濠以吸水;修二桥以渡人。西曰“保寿桥”,正对会馆之后门,东曰“延寿桥”,与雷祖殿之桥毗连。北岸西首有瘗旅公所,为同乡厝柩之所;所东为泰山庙,有屋有堂,为乡人养病及丁艰换孝之地;又东为茶楼,又空基,岁取租金,以资馆用。

1822年刊刻的《汉口丛谈》玉带河上有31座桥;1877年的《湖北汉口镇街道图》只有20余座桥,城垣(1864年)的修建,汉水不再引入玉带河,居仁门、上闸口以上的桥均已消失;到1890(约)出版的《武汉三镇合图》玉带河上只有10余座桥。随着城市的发展,玉带河及汉口城堡内的桥呈减少的趋势。填湖修路、填湖建房,人进湖退,印证汉口城市发展的轨迹,从古至今。汉口的后湖,从在汉正街之后,渐行渐远,现在已经退到了黄陂区。

汉口中山大道延寿巷巷口 (2015年)

汉口筑城堡  长堤变大街

  长堤的建成,使“每值夏秋水涨四面巨浸”的汉口水患减少了,长堤两边居民筑基建屋,逐渐形成街道。到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长堤两边已是“居民鳞比,十倍于前,但名堤街,几不知为湖堤矣!”(《汉口丛谈》)。长堤外沿河一带,回曲成港,为船舶避风之处,帆樯林立,商贾云集,茶楼、饭馆、行栈、店铺日益增多,故有“汉镇之发展,初以长堤是赖也”之说。

  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府(官办民襄)在袁公堤外筑城开壕,沿城垣外开了一条较深的护城河,世人仍称其为“玉带河”,一为防“寇”,二为防洪,仍由硚口引入汉水,在今一元路附近入长江。汉口兴建城堡之后,袁公堤即失去防洪作用,护城河取代了玉带河。居民在堤两边填土建屋,铺条石路面,逐渐形成与汉正街平行的街市,即“堤街”。街两侧多为圆木、刀剪、烟袋、弹花等手工作坊,清叶调元《汉口竹枝词》曾作过如此描述:

湖堤中段最繁冲,列市金工与木工。

锯屑霜飞撕板料,椎声雷震打烟筒。

  汉口历史上迎来第二次大发展。堤街渐成汉口仅次于汉正街、夹街、黄陂街的一条重要街道。从此,玉带河便逐渐淤塞,河上的桥多废毁,有的则被埋入地下,只留下一些以桥为名的地名,如硚口、大通巷、燕山巷、多福路、保寿巷、宝林巷、三元街、六渡桥、广益桥、太和桥等。

  保寿硚因桥身为花岗岩石,坚实牢固,后人在桥两侧建房,桥栏成为墙基,又地处交通要道,侥幸保存至今。

《湖北汉口镇街道图》局部 (1877年)

传承汉口历史  善待祖宗遗产

  保寿硚建于清道光十四年,距今已经有182年历史,是汉口城区保留至今最早的、唯一的、完整的古代建筑,是武汉市唯一有志书记载、有碑刻留名、有建筑年代、有修建者署名的古代桥梁,在全国也不多见。1877年《湖北汉口镇街道图》上的建筑除保寿硚健在,其余的建筑全部荡然不存。

保寿硚作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对它的保护应该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实行原地原貌原高程保护。它的历史价值,是汉口的其它历史建筑所不具备的、也是无法代替的。作为汉口城市历史空间的坐标,可以通过保寿硚与周边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巷的对应关系,考察汉口城市历史变迁过程及发展阶段,是研究汉口城市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重要物证。

善待文物,把根留住,保护好祖宗馈赠给我们的宝贝,留住可以触摸的历史。

函万茶楼

一张汉口茶楼的老照片,我一直猜测它是汉口山陕会馆的。

这张照片很早就在网上看见过,像素太小看不清茶楼上面的招牌四字中第一个字是个啥字“X萬茶楼”。网友种石堂主发了一张大像素的同一张照片(摄影时间1903-1909)到网上,网友文侠读出了第一个字是“函”,函万茶楼,1926年汉口地图上有它的位置——山陕会馆后门保寿桥北边,果然是山陕会馆的茶楼。

这张照片曾与天一阁、通济门一道从东到西被制成明信片,可见清末时是汉口人都知道的一处景点。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中记载: 街北至南岸边东西与会馆基等,召有租户,岁收租金;堤外高筑,北岸中留濠以吸水;修二桥以渡人。西曰“保寿桥”,正对会馆之后门,东曰“延寿桥”,与雷祖殿之桥毗连。北岸西首有瘗旅公所,为同乡厝柩之所;所东为泰山庙,有屋有堂,为乡人养病及丁艰换孝之地;又东为茶楼,又空基,岁取租金,以资馆用。

据上面的描述,从东至西当为:函万茶楼、泰山庙、瘗旅公所,函万茶楼后面屋顶有脊兽的当是山陕会馆的春秋楼。

1926年的汉口地图

清末的汉口明信片上当时的汉上名胜左起:山陕会馆的函万茶楼、天一阁、通济门

  建馆资金哪里来?

山陕会馆建筑群的修建历经三十余年,建设、使用、维护都是要用钱的,钱的来源无外乎两个渠道:
  1.众商号抽捐收厘金,一视同仁,相当于完税;
  2.布施即募捐,多少自愿,财大气粗的多出。

资金的收支两条线账目清楚,每年都要公示,杜绝贪污,同时也加强管理,维护会馆的经营。

收支清楚,杜绝贪污。

出钱的大佬与帮会都留名。

管理规定,互相监督,大家遵守。

本期编辑/校核:水手

(0)

相关推荐

  • 长堤街,真正的老汉口

    提起武汉,不得不说三镇:汉口.武昌和汉阳. 三镇中,汉口之名气甚大,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以"东方芝加哥"之名驰声于海内外.汉口自它形成之日起,就与商业 ...

  • 175岁汉口古建筑保寿硚回家

    昨天本地媒体纷纷报道,为中山大道银丰片新建楼盘让路而平移30米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汉口古建筑保寿硚迁回原址举行揭幕仪式. 明成化年间,汉江下游从郭茨口改道,经龟山北麓直入长江,汉阳与汉口分割,汉口析出 ...

  • 保寿硚畅想曲

    野天游人姚光武先生,已是古来稀的年龄,对武汉这座城市发自肺腑的热爱,生于斯.长于斯,足迹踏遍三镇: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汇集在<武汉杂记>这本书里,抒发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对城市发展殷切的希 ...

  • 185岁保寿硚“搬家”备忘录

    2019年8月25日,保寿硚搬回原处揭幕仪式. 武汉三镇城区内,真正建于1840年以前.能称为"古建筑"的只有7处,被归结为"四塔二桥一牌坊":洪山公园的无影塔 ...

  • 【大城小巷】硚演变为巷的历程 延寿巷与保寿巷

    汉口街道的布局被人们称之为横街直路(不是绝对的),或者说横街直巷. 横的街(道)与汉水.长江平行,为主干道: 直的路(巷)将街(道)连接起来,形成网络. 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以上有众多巷子.汉口开埠以前 ...

  • 汉正街史话/图说汉口山陕会馆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汉口的山陕会馆(又称西关帝庙)落成,位于长堤街与大夹街间,毗邻药王庙.其时,汉口"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四 ...

  • 汉正街史话/汉口药王庙的前世今生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汉口长堤街药帮大巷安徽幼儿园(汉口药王庙旧址)的门前,挂着一块2007年汉正街管委会介绍药王庙的铭牌: 药王庙,系覃怀帮药商会馆.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由 ...

  • 汉正街史话/药王庙的前世今生(续)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蓝色为吴来雨.绿色为张本原卖地的大致位置. 药王庙的童谣 童谣一般都找不到出处,譬如"一个伢的妈,真拉呱(汉口话脏的意思),洗脚的水,拓粑粑" ...

  • 汉正街史话/汉口最早的会馆:准堤庵与新安书院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准堤庵与新安书院--汉口最早的会馆都在哪里?2017年3月17日下午人文武汉网友寻访汉口徽商遗存,我因事去晚了,没有听王光老师(网名汉口新安书院)的讲解,看了柏榴村 ...

  • 汉正街史话 ▏准提庵和汉口新安书院

    挖掘  整理  宣传  保护文化遗产 一般认为汉口历史五百年,其实汉口人文历史远不止五百年,说汉口的商贸发展有五百年也许更相宜,而汉口的发展根源于汉正街,而汉正街的诞生发展离不开码头,明万历元年(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