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最难解的一首诗,意境美得令人沉醉,苏轼模仿后成了经典
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正是因为这个特点,让他在现代人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白居易的诗在晦涩难懂的古诗中堪称一股清流,朴实如白话的诗句,让人一读就上瘾了。他的诗题材丰富,有记录百姓生活的《卖炭翁》,也有描绘帝王爱情的《长恨歌》,既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记录自然力量的诗句,也有“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这种深情的句子。白居易用朴素的文字,释放强大的力量。但是在他众多古诗中,白居易有一首最特别的诗,因为这首诗里白居易不再简单易懂,而是变成了朦朦胧胧,令人不知所云。
《花非花》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是一首杂言古诗。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实在无法考证。这首诗写得十分朦胧,有一种人生如梦幻泡影的感觉,似乎表现出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这首诗究竟是什么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说清楚。
这首诗可能写的是爱情,因为白居易对初恋湘灵一直都是念念不忘的。也许此时他心中正想着自己从前与所爱之人的美好过去,这种爱情的滋味是朦胧不清的,才写了这首诗吧。
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写的就是人生,人生苦短,如梦幻破影,如露亦如电。这是佛家的观点,而在白居易看来,人生美好的事情也许就是转瞬即逝的,不可琢磨的,所以应该特别珍惜,应该抓住这种短暂的美好。
还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就是梦境,一种模模糊糊,亦虚亦实的感觉。特别是“夜半来,天明去”这一句,梦境就是如此,晚上睡觉做梦,而白天醒来的时候梦就醒了。而梦里的事物好像很清楚,又好像很模糊,正所谓“花非花,雾非雾”。这样的美好,就像梦境一样,只能短暂停留,它走的时候就像朝云散尽,让人遍寻不得。
这首诗的意境很美,描绘这种朦胧的意境实在高绝。后来大文豪苏轼也十分喜欢这首诗,并且以这首诗为灵感,写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词,完全是模仿,但是境界又高了一层。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宋.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里苏轼将朦胧的“花非花”,改成了“杨花”。但是这里的“杨花”也“似花还似非花”。如此一来,意境不同,描写的事物不同,但是同样高超,苏轼实在是将白居易的诗改编的十分精妙,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意境的模仿,都是仿写里的最高境界了。白居易和苏轼,两个人都是大家,写出的作品都是经典,一首诗,一首词,你喜欢哪一首呢?欢迎留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