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诗课】词谱知识详解 | 高天洁雨
为何要依谱填词?
填词为什么要守谱?词谱是怎么来的呢?隋唐之前,只有诗,没有词这种文体。而那些贵族阶层的生活却是很丰富的,娱乐活动基本上以歌舞为主。那时候的歌大部份是约定俗成的曲子,但是单调的曲子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的对曲子的内容要求日渐强烈。
而那时候能够谱曲来唱的,大多数是诗歌,如古风、格律等等,这些在唐代近体诗已经很成熟了。这些东西谱上曲后,却形式过于单一,句式过于整齐,没有变化,因此有些人就尝试着把规则打破,把整齐的诗变成长短句,之后再谱曲,感觉很好!这是词及词谱的雏形。
严格来讲,是先有曲谱,之后再用词谱来配。说白了就是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想要唱出来,但是他唱的内容还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所以这就需要用文字来配合曲谱。
而曲调则是常说的“宫商角徵羽”,而并非随便的字都可以适合,比如,比较激扬、高亢的调需要用仄声字来配合,比较平缓舒缓的用平声来配合,这样字的平仄在曲谱的时候就定下来了,之后再加上韵脚的变化,所谓的词谱就逐步形成。
因此,所谓词谱,就是约定平仄,约定韵脚,再配合曲谱以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一种词与字的要求及标准。因此才有诗庄,词媚的说法。
词起源起于隋唐,延于五代,至两宋发展到极致。但是到了宋代,词这种形式,已经基本上或者完全摆脱了这种唱的形式,与曲谱完全脱离后变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就是这种词的文体。
但是这种依谱填词的习惯,却始终未改,即词的诞生是与词谱同步的,故而无词谱即无词,因此,依谱填词是必须的!
总体上可分为:
钦定词谱:康熙在位时,组织一大批文人,把全国各地民间所有词牌归类汇总,编成了康熙词谱。
白香词谱:舒梦兰依据钦定词谱,在里边选出的100个常见的词牌,汇总在一起变成白香词。
龙榆生词谱:也是来源于钦定词谱,里边选取一部分。
词谱大全:应该是一个叫无为居士的人依据各类词谱归类汇总的,据说这个非常全,直追钦定词谱。
另外还有一些内容残缺不全,不计在内,基本上总体就是这四种词谱。
钦定词谱特点:博而广,几乎无所不包。几乎所有的词牌均逃不出钦定词谱的范围,有的一个词牌包括了十个甚至二十个体例。而缺点则是①查找词牌费时费力②词牌细节失之于精细。如需要对仗、领字等都没有作标注,需要作者自己去体会。
白香词谱特点:侧重常用,因为钦定词谱多是多,但是呢有很多不常用,这个舒梦兰就选了100个常用的比较有名的编在一起,就是白香词谱,优就是常用与方便,缺点则是涵盖量少,平仄与钦定有出入。
龙榆生词谱的特点:比较细致。细在何处呢?因为钦定词谱量多,针对某个词牌说明不是很细,而龙榆生词谱则选取了一部分词牌把需要对仗的,领字的,需要叶韵的,叠字等处标得很清楚。而缺点是①词牌涵盖少②因为是后人自己总结的,自有平仄差错之处。举例某词牌在龙榆生词谱里的平仄跟钦定词谱里的平仄不同,这就是龙榆生词牌在编的时候核对错误,因为他是来源于钦定词谱的。③总结有偏颇。比如有些词谱本来不要求对仗,而龙榆生词谱都要求对仗等。
词谱大全的优点是词牌种类比较全,接近钦定词谱。里边规定了可平可仄的使用的规则。缺点是有疏漏之处,个别词牌平仄有错误,并且一个字牌只例了一体,没有变体。还有就是流传不广。
以上就是四种词谱的优缺点。
那么我们用的时候到底以哪个词谱为标准呢?我认为还是以历史传承性、权威性,以及大家对他的认可度为标准。从这个标准来看,钦定词谱和白香词谱是公认的,有权威性。所以咱们海棠社就要求依据钦定词谱和白香词谱填词。当然如果你不按这个要求也可以,但前提是你所用的词牌与钦定词谱没有冲突,如果有冲突则不可以。
词谱图标的说明
各大词谱的突变各不相同,故以《钦定词谱》为准。
1、词谱里的平仄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个字是平或仄?
其实每一个词牌及该词牌的词谱都有一个最初的原创者,这个人创词牌的原文,里面的字的平仄就是标准。谱当时的字是平就是平,当时是仄就是仄,之后其他人填此词牌时则要依照这个标准,这就是平仄的来历。
2、可平可仄怎么来的呢?
原创是没有可平可仄的,原创者创造出来以后,历代填词的名家多年的填写这个词谱,在过程中发生难免出现偏差。原创词牌里是平声,但是这个名家他填这个词牌的时候,把这个字填成了仄声了。而另一个个名家又把这个字变成平声了,久而久之填的时候跟原创不一样。
于是编定钦定词谱的人就把所有名家填的例词都拿来,对同一词牌进行整合汇总,同一字不同平仄则规定成了可平可仄,这也是钦定词谱在编的时候考虑到的实际情况。因为都是名家,不能说谁错谁对,虽然有原创版,在原创的版本基础之上,编成可平可仄是比较合理的。因此在钦定词谱里边正体的可平可仄也是比较多的。
但是也有个别情况,比如说某个词谱,其他人没有填过,就没有可平可仄。比方说柳永自创归去来的。创了二个体,就他填了两道,其他任何名家都没有填过,所以就没有可平可仄。
3、词牌的各种体是怎么来的?
一个词牌有很多体,多的能达到二十多个体。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因就是原创诗牌诞生后,有很多人包括名家都争相去填,过程认为改一下适合自己或更好,于是A增减几个字,B给换个韵,C加个摊破,D又改了一下断句等等。
于是这些人改过的同一词牌,就变成了与原创正体不同的另一种体,改过一种就是一种体。钦定词谱在编定时选择一些名家及流传广的体,列在正体下面。因此同一个词牌就出现不同数量的别体,这就是各种体的来历。同时我们在填词时可以自由选择,但须明确标明。
4、关于断句,这也是常见的问题。
之前我经常接触过,诗友对于这个句怎么断?是上三下四,还是上四下三等等的争论。其实断句分二种情况。
①是各种体的不同导致断句不同。比如说同一个词牌《沁园春》,A体七个字是一句,B体变成上三下四,C体则又变成上四下三,这种断句是因为体的不同而导致断句不同。因此作者在填词前一定要在钦定词谱中选定某词牌中某一体,再去按此体去填词,不要随意去百度搜索,那样会导致自己和词谱的混乱。
②则是在同一体中,某个句子的断句。是上四下三,还是上三下四,怎么断法。比如六字句,是以二个字为一单位,还是三个字为一单位?这种情况下按原则来讲的是怎么断都可以的,即在两个标点符号之间的这一句话,如何断句都行。然而这是道理上,个人认为怎么断句须有助于词意的表达,读着要舒服,顺畅。
5、关于某些词牌的一些特殊规定及要求。
特殊规定包括:对仗、领字、叶韵、换韵、叠韵、叠字、以及更为特殊的某些规定。
比如喝火令这种,要求的比较特殊,要求摊破,衬韵,几个字组合在一起,与上边的几字句要有对应。甚至还有要求一个韵字到底的,如“瑞鹤仙”其中一体。常见则是上面这几种。
对于这种特殊要求,我们如何把握?
在钦定词谱里边是有详细说明的,如一七令,三字令等,作业里也有要求。而如果非作业这种写作,则须要作者自行去体会,主要看例词中有没有对仗,领字等,之后再去填词。但是,钦定词谱没有明确说明但例词中有的,就可以不用对仗。如果对仗能增加词意的表达,那对仗当然更好了。而领字、叠韵、叶韵等一般在钦定词谱里是有具体的要求的,则叶韵、叠韵、叠字这些要求,则必须遵守,不按要求填就是出谱。
叶韵,其实这个字读Xie韵,但是我们读惯了叶韵。什么意思呢,叶韵指的都不是押韵的韵字,指的是句中其它某个句子中的最后一个字要求跟韵字是同一个韵母但不同声调,比如说押马韵,要求叶韵那个字要求叶平声,则该字的叶韵应是“妈”音。叠韵叠字等都好理解,这里不作解读。
6、可平可仄的字使用原则。
既然可平可仄,则应该随便用,道理上是可以的,但是他有应该有一个总体原则,因为词必竟的要求入韵的,读起来的感觉很关键,比如一句话全是可平可仄你不能全用平声字,或者全是仄声字。
原则是声律和谐,如平平仄仄,第一个平和第三个仄是可平可仄的,运用的时候最好协调一下,第一个字平了,第三个字最好是仄,声调合谐,交错使用。
7、词里边需不需要避免近体词诗的孤平、三仄尾、三平调等大忌呢?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些应不应该在词中适用呢?其实按谱填词,词里是平就是平、是仄就是仄,诗的要求体现在词里主要在可平可仄的字上,更多的是一句话全是可平可仄的字的情况下使用。
用的时候最好避免弧平,避免三平调,同时填词时一句话出来最好于适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平仄最好相间,这是可平可仄的使用原则。总体来讲就是声律和谐,交错使用,避免近体诗的一些大忌在里边。
8、小令、中调和长调的区分。
从字数上来区分小令60字以内:中调60-90字,长调90字及90字以上。
9、填词为什么要标明出处?
试想你拿出一阙词,比如《沁园春》什么没没有注明,如果我是读者,想检测,我怎么检测。因为《沁园春》钦定词谱里有十多个体,不可能每个体都拿来检测,所以要标明。怎么标,钦定词谱《沁园春》—某某体。所以说填词标明出处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这是一种态度和良好习惯 。
10、关于自创词牌。
前提大家认不认可,无人认可则为无用之创。
总体来说,今天讲了不少,都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我想大家都应该遇到过,有很多是我自己的观点,难免偏颇,说出来大家探讨,之后借鉴,批判性的吸收没有问题。之后可以再继续探讨!有关词牌就说到这里,第一次与大家共同讨论,我还有点感冒,鼻涕与眼泪横飞,声音嘶哑,讲得不好,大家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