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的监察管理制度,及其优点与弊端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一直如火如荼,客观地说,个人精力具有有限性,但是权力又具有排他性,因此二者彼此纠缠,在混乱的年代,曾经以杀伐的方式进行角逐,此后则以制度的方式不断的调和。

到明代时,皇权制度达到顶峰,而君权与相权的博弈最终找到平衡点。但这种平衡点并非是强调上下的分工,而是重点突出监察制度。正如学者所说:“明代言官如疯狗,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就连皇帝都退避三舍,可见言官之剽悍。”那么,造成明代政治特色的监察制度,又究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呢?

一、前代继承

众所周知,明代制度初始时继承了元朝的制度,因此在明洪武皇帝立国之初,监察制度就采用了前代的御史台。该项制度起源于东汉,在南北朝时期被确立,其本来职责就是以监察和弹劾为主,旨在肃清纲纪。

史书记载,御史台成员包括领头人物,御史大夫一人,官职为从三品,另外还有两位御史中丞,官职为正五品。这三位主要人物之下还有三大附属机构,分别为台院、殿院,以及察院。

洪武皇帝初年,御史台一度大规模打击贪官污吏,且多为皇帝倚重。不过,元代制度留下很多隐患,相较于明朝尖锐的朝廷斗争,其漏洞曾被诸多大臣利用,太祖朱元璋被迫进行改革。

因此,御史台制度在明洪武十三年被废除。

二、开拓创新

1.都察院

在御史台被废除,洪武皇帝与朝臣进行了两年时间的商议,期间整合了元代政治的弊端,又结合了明朝现代政治的漏洞,终于在明洪武十五年推出了新的机构都察院

据明史记载,明代都察院全体官员总人数有110人,领头人物为左右都御史,二者皆为正二品官,另外还有两位副都御史,为三品官,此外还有频繁出现的左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官。此外还包括地方13道监察御史。

从职权而论,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地位与6部尚书平等,其人不具体参与行政事务,而专职监管朝廷上下一切事务。在初立之时,都察院成员十分卖力,上至宰相下至四品官,众人之言行皆在监管之中,百官闻之无不恐慌。

当然,明朝曾实行两京制度,因此在南京还设立了一个南京都察院,不过职权缩水一半,所有官职都对半折,而且大多为闲差。到嘉靖年间,南京都察院都察御史仅有30人,其权利与人数远无法与中央相较。

客观地说,朱元璋所设立的督察御史的确弥补了前代的空缺,而且选官之初,大多采用刚正不阿的道德之的士,特别是死板之人。此举对于确立皇家权威,以及较为快速地掌控群臣,的确起到了较大作用,对于君臣关系的明确,也有很大促进。不过,这项制度很快无法满足朱元璋的需求,因为,自古以来的君臣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可化解,因此,激进的朱元璋还推出了一项更加大胆的制度。

2.六科给事中

一般而言,早在明代以前就已经出现了给事中制度,因此元代初年也将其继承。不过,朱元璋时期制度大改革,因此原本一概而论之地给事中制度伴随着六部的划分而进行细化。

洪武六年,朱元璋确立了六科给事中,针对每一个部门设立了给事中一名。按照当时的官制,这些人员大多从年轻和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中选出,其成员较少而且官职不过正七品。

一般而言,该类官员在设立初期不仅要帮助皇帝处理奏章,而且还负责监察六部官员。按照史书记载,朱元璋充分利用了官员对于前辈的忌恨心理,因此一方面利用下级对上级的反弹,另一方面强化了监察的细致性,此举有利于促进执行官员的透明度。

在后来的演化中,六科给事中也享有了参政议政的权利,在早期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不过,该项制度在后来演化变成了毒瘤。

道理很简单,给事中官员只有监察权力,而不具备执行权,因此道德与使命感逐渐演化成,一味的批驳与反对。史书记载,早期给事中官闻风奏事,其后大行党同伐异之事,到明代中后期,该科官员变成了一位反对而不做事的典范,甚至极大的拖累了明代的执行效率。

当然,相比较于明代初年以及中期,该制度的确立进一步细分了对于权力的监督,进一步确保了皇帝对于大臣的压制。按照黄仁宇的记载,此举又是大大强化了皇权的集中,是一种历史的趋势。

3.五寺

除以上两大制度以外,自秦代以来的一些其他监察制度也被保留,其中就包括了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以及鸿胪寺。这些制度起源时间甚早,并且被不断的传承完善,到明代时又被继承。

当然,明朝也进行了调整,大理寺与刑部以及都察院职责进行了统一规划变成了三法司,其地位相当于最高法院。其中,大理寺的职权依旧,大理寺的首领依旧是九卿之一,不过具体职权为了配合都察院也进行了调整。至于其他的寺,由于职责不太突出,因此往往被历史遗忘。

三、法律规定

从上文观之,各项官职的延续和发展,明显地促进了对于皇帝对于朝廷的掌控,甚至不客气地说,明代的皇帝约束力远超前代。

不过,朱元璋此人所思高瞻远瞩,在确立各项制度之时,同时也想到了制度的执行度以及权威性。犹如当初废除宰相,朱元璋不仅要废除其官职,而且还要杀人诛心,永远磨灭其灵魂。监察制度亦是如此,朱元璋还必须要以法律制度确立其权威。

在公元1439年,朱元璋就颁布了《宪政条例》,这是洪武年间的正式法律条文,而且针对监察官员的地位,职权以及行使权利的方式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此举极大的促进了监察官员的权力与权威,且是明代十分著名而且以影响后代的监察法规。

有如此明确的法规在,后代大臣虽然有野心,多为不法之事,但无论其人为谁都敬畏御史言官,而且即使皇帝昏庸也不能稍改,明代的监察制度立下了不朽功劳。

有学者评价:锦衣卫和东厂制度组成了监察网的暗线,而御史言官制度组成的监察网的明线,二者的结合将整个大明王朝的朝堂掌控殆尽,此举也是明代皇帝虽昏庸无为,但却始终能掌控一切的重要原因。

总结

1.优点

作为基本完善皇权制度的朝代,明代的监察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明代监察体系做到了真正的独立性,其官员虽然与朝堂官员同属一类,但经过皇帝的挑拨,已经彻底超脱出官员,成为了皇帝手中的一把刀,满朝文武皆对其敬畏有加,让朝堂制约一片。

而后,明代监察体系做到了前所未有的细致,从大体上的朝堂上下事物,到具体的每一个执行部门,基本上实现了官员背后必有监察,所有官员难逃法眼的理想状态。此举对于权力的透明化,以及明朝快速走向正轨,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监察制度中的地方监察制度也是一大亮点。该项制度不仅深入民间,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司法,行政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隔阂,甚至化解吟诗舞弊现象,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洪武皇帝当政期间,其人曾立志要建立理想国,再结合此套监察制度,洪武皇帝果真做到了上下一心,而且皇帝与百姓彼此勾连。此举在历代王朝中的确罕见,其行其心都让人敬佩。

2.弊端

当然凡事有利亦有弊,明代的监察制度趋向于快速稳定以及皇权的强调,然而此举亦是过犹不及。

在朱元璋期间,其人通过监察制度,曾酝酿大规模的冤假错案,而且针对朝堂进行恐怖的政治屠杀,此举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正如史书所唾弃的洪武四大案,其中牵涉官员不知几何,监察制度成为了屠宰场。

而且,皇帝过度给予给事中权力,其人不过七品之官居然敢咆哮公堂,而且众人皆如疯狗一般,对于朝廷政策的执行造成了极大的牵扯。甚至,自明宣宗以后,出现如此诡异现象,御史言官不怕杀头,而且以顶撞皇帝为荣,甚至为了反对而反对。此举不仅在后期未能真正确立皇权权威,甚至还成为伤害皇权的双刃剑。

更为尴尬的是,在和平年间,御史言官不过是恶心皇帝和大臣,总体上也能确保朝堂清静。但可怕的是,在危难之时,御史言官依旧放纵不堪。例如万历皇帝时期,欲使言官之疯狂,致使皇帝退避三舍,数十年不上朝。又例如崇祯末年,崇祯政策一朝三改,其中未尝没有御史言官的动摇。就连崇祯最后的救命政策,也在预示言官的疯狂攻击之下而走向破产,言官制度之反弹性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的职责是什么 两者间有什么联系

    说六科的工作较多是针对六部,臂如说,洪武二十二年(1389),朱元到朝廷赏赐开支相当之大,而每一次赏赐后就要到户部再去领取,有时甚至一为赐还没结束,而赏赐钱财就不够了.这很像我们老百姓送礼,本来要想送 ...

  • 锦衣卫存在了279年历史,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它

    明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地主建立的政权,锦衣卫制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1382年,明政府撤销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设置"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锦衣卫制度正式产生开始.到16 ...

  • 朱元璋为何向七品小官认错?只为维护一项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底层,深知底层人们的疾苦,因此,任何事都亲力亲为.有一天,朱元璋在宫中处理完国家大事,觉得十分疲劳,便命太监去宫外边找女乐队进宫演奏放松一下. 太监找到女乐队后,急匆匆带着女乐们往明皇 ...

  • 明代京畿道的设置与运作研究

    吕成震 刷卷,即照刷文卷,指对各级衙门政务施行所立文卷.簿书的查核.明代凡政务之承行皆有簿书立案,各衙门专设照磨等官钩考文卷以防"簿书之欺谩上下".朝廷又"恐有司之党比不 ...

  • 浅谈明代正德瓷器的特征和真伪鉴别

    明武宗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16年.正德皇帝生活奢侈的需求使得景德镇瓷器开始了大量生产烧造,器形和品种都较明弘治朝更为丰富.正德朝正处于明代中晚期交替的过渡时期,上承成化.弘治朝,下启嘉靖.万 ...

  • 浅谈明代斗彩天字罐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众所周知,明代斗彩天字罐在古代瓷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说元青花是瓷中霸主,那么明代斗彩天字罐就是瓷中帝皇.现存的十几件明代斗彩天字罐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博物馆里,在民间的明代斗彩天字罐可谓是寥若星辰.即 ...

  • 浅谈明代万历朝瓷器纹饰

    龙纹: 明万历 五彩"穿花赶珠云龙"图蒜头瓶 明万历 青花五彩龙纹出戟尊 此式青花五彩龙纹出戟尊当为其中杰出之代表,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朴拙古雅.整器呈花觚型,于颈部.腹部.底部两 ...

  • 浅谈明代永乐时期:瓷器图案纹饰上的特征

    永乐时期,瓷器的装饰手法日益繁多,不仅画.刻.印.锥或里印外刻,而且还有青花画花.青花加金彩画花.釉上彩绘.雕塑.活环等.有的器里印花,器外为青花印花,这些装饰是继承了元代枢府窑的传统方法. 常见图案 ...

  • 浅谈明代玉器特征(图文并茂,建议收藏)

    明代由于距离我们的时间相对近一些,与汉唐时期的玉器相比,明代玉器在民间出土以及流散传世的数量就比其他的年代相对较多一些,在当今古玩市场上也较为常见. 如果简单的从明代玉器出土的坑口方面进行考察和对比, ...

  • 浅谈保险公司产品及管理创新。

    保险公司从前期产品创新.中期营销管理.后期市场维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汲取.总结提升. (一)贴合市场需求,产品创新多元化 提升创新的三个关键能力:一是深挖客户洞见,以客户为中心驱动产品创新: ...

  • 浅谈明代龙泉青瓷的鉴赏

    龙泉窑窑历史悠久,窑址分布很广,五代和北宋是它的发展时期,南宋至元代是顶峰时期,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则逐渐走向衰落.因此,长期以来,关于明代龙泉窑的分期研究相对是薄弱的.近年来,经过文物工作者的长期调查, ...

  • 先发影响力----浅谈企业供应链绩效管理(二)

    关注我们,打造行业领先企业 上篇文章里, 我们由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引发启示,从时代的巨大变化来解读我们企业供应链管理 ...

  • 浅谈宋朝失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古代人的福利都这么好吗?

    无论是<水浒传>还是<武松>等电视剧,都提到了九纹龙史进破家失业后四处流浪的情节.他先在少华山住了些日子,然后去渭州遇到鲁智深,去延安府寻找师父王进,又到大名府.东平府等地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