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什么后果?藩镇割据成为心腹之患
提起唐王朝,估计大多数人心目当中浮现而出的字眼就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藩镇割据以及避不开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折点,使得唐朝从盛唐进入到中唐时期,可谓影响颇大。唐玄宗从励精图治转为懈怠执政,而且玄宗在外地设立节度使,使得各地藩镇拥兵自重,而且安禄山颇得唐玄宗信任,独自掌管三大藩镇,麾下兵力多达十五万,而且胡人多为安禄山所用,唐玄宗也不加干涉。在这种情况下,安史之乱终于爆发。
755年,身兼三任节度使的安禄山悍然发动叛乱,以奉诏讨伐杨国忠为名,南下20万大军,铁骑横扫河北。此时天下承平百年,百姓几代人从没有经历过战争,见到安禄山的铁骑兵马,吓得掉头就跑,叛军所经过的州县,官军可谓是望风而逃,县令要么弃城逃跑,要么干脆投降叛军,因此叛军起兵不久便掌控了河北。当时太原人对唐玄宗报告安禄山谋反了,可笑的是唐玄宗仍然认为这是那些讨厌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可想而知朝廷的反应自然是慢了一步。
后来唐玄宗才知道安禄山真的起兵造反,急忙诏令杨国忠入内商议,命令封常清、高仙芝带兵出征,但是两人麾下的兵马都是新募之兵,没有战斗力,因此很快就被安禄山击败。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是名将,因此坚守不出,唐玄宗大怒,竟然将两人处斩,启用名将哥舒翰。哥舒翰知道这些新兵守城有余,不能用来野战,因此驻守潼关不出。但是唐玄宗急于平叛,强行命令哥舒翰出击。哥舒翰无奈之下领兵出潼关,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而这时,唐朝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横空出世,接连击败史思明。可惜的是潼关一败,唐军主力十不存一,安禄山趁机进兵长安,唐玄宗惊慌失措之下,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和禁军逃出长安,在马嵬坡遭遇兵变,不得已杀死了杨贵妃,而安禄山则是攻陷长安。太子李亨不满逃跑,因此与父亲分开,北上在灵宝即位,也就是唐肃宗,他认为郭子仪乃是名将,因此以郭子仪为兵部尚书,郭子仪则是推荐李光弼,两人连战连捷。
此时尽管安禄山横扫黄河南北,但是却也有部分唐军坚守城池,那就是张巡的“睢阳之战”,安禄山麾下名将尹子奇领兵十三万南下,张巡带领数千兵马坚守睢阳十个月,保住了江淮半壁江山。也正是因为张巡保住了江淮的税收,唐军才得以支撑。而这时爆发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安禄山之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与宦官合谋杀死了安禄山自立为帝,而唐军则是趁着叛军内部动荡,趁机收复了长安城。安庆绪在陕郡大败,唐军收复洛阳城,但是史思明依旧实力强悍。
史思明乃是和安禄山齐名的人物,自然不是安庆绪这黄毛小儿能比的,就连郭子仪都败在史思明手下。后来史思明投降,却反复叛乱,本来郭子仪领兵60万,肃宗猜忌他因此不给他指挥权,导致唐军大败。但是史思明遭遇了和安禄山一样的下场,被儿子史朝义击杀,唐军与回纥联军趁机进兵,先后数次大败史朝义,终于取得了对安史叛军的胜利。安史之乱虽然告一段落,但是藩镇割据的噩梦将会成为唐王朝的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