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高良姜
一、典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2、《本草备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霍乱泻痢,吐恶噎膈,瘴疟冷癖。肺胃热者忌之。”
3、《药性论》:“能治腹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
4、《本草乘雅半偈》:“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5、《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
6、《本草经集注》:“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7、《本草蒙筌》:“健脾消食,下气温中,除胃间冷逆冲心,却霍乱转筋泻痢。翻胃呕食可止,腹痛积冷堪驱。”
8、《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
9、《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10、《本草新编》:“健脾开胃,消食下气,除胃间逆冷,止霍乱转筋,定泻痢翻胃,祛腹痛心疼,温中却冷,大有殊功。倘内热之人误用之,必至变生不测,又不可不慎也。”
11、《珍珠囊》:“温通脾胃。”
12、《得配本草》:“治胃脘冷痛,霍乱泻痢,冷痹瘴疟。得香附,治胃口滞痛。得茯苓,治胃寒噫逆。配干姜、猪胆,治脾虚寒疟。配粳米,治霍乱腹疼。”
13、《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
14、《本草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
15、《雷公炮制药性解》:“主胃中冷逆,霍乱腹痛,除寒气,去冷痹,止吐泻,疗翻胃,消宿食,解酒毒。”
16、《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
17、《新修本草》:“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18、《本草求原》:“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
19、《药性切用》:“辛热性烈,祛寒逐冷,除中脘作痛如冰。”
20、《广东中药》:“治寒疝湿痹。”
21、《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22、《外科全生集》:“土炒,疗寒邪痞癖,瘴疟宿积。”
23、《冯氏锦囊秘录》:“高良姜,健脾消食,下气温中,除胃间冷逆冲心,去霍乱转筋泻痢,翻胃呕食可止,腹痛积冷堪驱。然治客寒犯胃,心腹冷痛并宜。若伤暑注泻,心虚作痛,实热腹疼切忌。”
24、《医学入门》:“主胃中暴冷、逆冲心痛,或腹内亦痛、霍乱转筋、翻胃呕食、泻痢,消宿食,解酒毒,兼去风冷痹弱香港脚。”
25、《本草从新》:“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26、《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虚寒,泄泻自利,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因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痼冷,功与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呕逆,及伤生冷饮食,致成霍乱吐泻者,不可轻用。”
27、《饮片新参》:“温散肠胃寒湿,治霍乱冷癖,理气止痛。”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桉油精、高良姜酚、高良姜素、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5-甲醚、高良姜素-3-甲醚等。《中国药典》规定:含高良姜素不得少于0.70%。
2、作用/本品有调节胃肠运动、抗胃溃疡、镇痛、抗炎、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真菌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