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旭晨||尉迟恭与金山的传说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从而有利于鉴古知今,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在忻府区奇村镇南高、蔚野村、刘家庄与高城乡高城、金山铺村交界处,有一座山叫金山,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相传唐太宗在位时,突厥族铁骑屡屡进犯,唐朝屡战屡败,野朝上下闻鞑色变,人心惶惶。
一日,唐太宗在殿上说,我大唐人才济济,武将多多,为什么打不过一个小小的鞑子?两旁的众将听了,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唐太宗目不转睛地看着尉迟恭,口中叹道:泱泱大唐,竟无一良将出征,这如何是好?尉迟恭看出了皇帝的心事,上前一步说道:末將愿出征!
这尉迟恭本是大唐的一员虎将,无奈年事已高,早该在家休息了,但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只有勉为其难了。唐太宗任命尉迟恭为兵马大元帅,择日出征。两军对垒,互有伤亡,双方陷入相持阶段。而此时,尉迟恭军中粮草不济,严重短缺,只能白天佯攻,晚上退兵。粮草供给成了大问题,而皇上的饷粮又一时到不了,若向老百姓征缴,尉迟恭又开不了口下不了手。他率兵边走边撤,不知不觉中来到金山脚下。
上得山来,忽听见有一庙宇钟声悠扬,梵音阵阵。他进了庙门,只见文殊菩萨端坐莲台,他赶忙跪下,求文殊菩萨指点迷津。文殊菩萨说,我知道你为何而来,这金山是一座宝山,内藏珠宝粮草无数。这样,你明日可在山下开个洞口,点上真香,念三句般若波罗,粮食自会从洞口涌出。说罢,关门送客。
第二天,尉迟恭摆好香案,点上真香,虔诚地口念三遍般若波罗,谷物便从洞口涌了出来,他当即命士兵用大麻袋来装,整整装了一下午。大家累的满头大汗,说是够七七四十九天吃了。尉迟恭便说够了够了,停了吧,谷物马上就不流了,洞口也恢复了原样,根本看不出挖开的痕迹。原来是文殊菩萨使用法力,把金山上的石子沙粒变成了谷物,来援助尉迟恭,尉迟恭自然感恩不尽。
突厥元帅听说尉迟恭粮草不济,心想不出三日就会败退,可过了七天了竟士气高昂,一路向前。一时间,突厥军中大乱,尉迟恭发起反击,生擒可汗,大获全胜,班师回朝。
尉迟恭受文殊菩萨指点从金山六洞得到粮食打败突厥兵、生擒可汗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上至朝廷重臣,下到平民百姓,纷纷前来金山,对着洞口,索要粮食,都空手而归。据说唐王李世民也赶来金山求取粮食,但金山也没有回应。遂在忻州民间留下"要想金山洞门开、除非尉迟转回来"的民谚。
尉迟恭功高盖主,招来许多大臣的不满,因为连皇帝都办不成的事情,而让他办成了,大家怎能不忌恨呢?为了加害尉迟恭,这些别有用心的大臣经过一番密议,采用了大臣许敬宗的建议,连名直谏唐太宗,请求封尉迟恭为唐朝宰相、定国公、九千岁。这封口腹蜜剑的直谏书要比抓住尉迟恭什么把柄去告,对唐太宗而言威胁大得多。封还是不封,唐太宗正在犹豫中,忽见尉迟恭来见,口称打仗中风,头痛难忍,要回家养病,在家乡告老送终。尉迟恭将官服脱下,谢过皇恩,回到家乡平鲁下木角。
尉迟恭的做法是明智的,他知道自己功高震主,皇上和众臣都不喜欢自己,甚至要陷害自己。他听从文殊菩萨之言,辞去官职,告老还乡,这样总算免除了自己一大灾难。
回到家乡后,尉迟恭走亲访友,习乐弹唱,耕地种粟,好不自在。时间一长,心中不免怀念旧地。秋高气爽,他轻车简从,来到了金山上,山势巍峨,茂林森森,野花烂漫,流水潺潺,年已七旬的尉迟恭回想起当年的峥嵘岁月,耳畔响起金戈铁马声,也想起金山六洞索取粮食击败突厥兵之事,不禁感叹道:此乃宝山也,金山啊金山,是我的靠山啊!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
尉迟先后来到点将台、黑将头、校场等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和南高的乡亲们拉家常,话桑麻。因为自己曾是铁匠出身,他帮助大家制作并改良耕作农具,还和善摔跤挠羊的青壮年比试手力。在金山上和附近村小住的日子里,尉迟恭忘却了荣华富贵,忘却了时光更迭,看到乡亲们安逸的生活和对自己的一片深情,转念一想,自己已经七十岁了,已是高龄,我不想死,要想个法子争取多活几年。于是,他嘱咐手下多次登上金山上,寻找并研磨云母粉,飞炼金石,开始迷恋炼丹延年。
658年12月26日,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的尉迟恭积劳成疾,溘然而逝,享年七十有四。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唐高宗废朝三日,命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前去吊唁。尉迟恭去世后,人们缅怀他的功绩,将其与秦叔宝敬为门神,过春节的时候制作成年画贴在大门上,以避邪镇宅。
这正是:岀生入死佑大唐,丰功伟绩表不完。金山六洞索粮草,良将尉迟美名扬。
作者简介:栗旭晨,山西忻府区南高村人,现任忻州市广播电视台专题部主任,荣获山西省第五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荣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金质奖章,著有文集《跨越》、散文集《梦里花落》《梦里花开》。
留言之窗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优先选登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的文史稿件及图片,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1500字以上,引用史料必须注明出处,图片说明来源,素材切勿抄袭,文责自负;稿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均以附件形式发邮箱:scgsjzb@163.com。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作品,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在作品推出一月内支付。请加主编微信sczb0972,以便发放稿酬。
3、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