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全新解读方式

东方既白 著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虽然这本来是一句哲学思想,但是现代的太空科学家倾向以“无极”解释宇宙的起源。自从1910年天文学家哈勃发布了宇宙“大爆炸后”理论后,世界上的太空科学家都倾向于能量大爆炸为宇宙的起源,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与探讨,今天人们观测到宇宙仍然一直在膨胀,可以说此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

然而,宇宙在大爆炸前的是什么样呢?是不是毫无任何的物质存在呢?初步判断是没有任何物质的存在,仅仅有庞大的能量存在,因为不知道这样的能量的底细,只好称为“黑色能量”。这庞大的黑能量,恰好与中国北宋时期周濂溪(即周敦颐)的“无极”不谋而合。在周濓溪的《太极图说》的第一的话就是“自无极而太极”,太极起动后就有阴阳两仪。随后,他又加入了水火土金木等五行,于是万物就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了。

那么现代人到底该如何正确理解“无极而太极”这句话呢?为什么后世又出现了“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整体性说法呢?下面我们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尝试着进行一次全新的解读。

周敦颐的《太极图》

众所周知,周敦颐的《太极图》及《太极图说》揭秘了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具有一个整体的, 统一的共同本质和共同规律,在其中宇宙一切现象最终都可以得到解释。那我们到底有没有一种通俗易懂的、全新的方式,来解读揭秘周敦颐《太极图》的宇宙演化奥秘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以《易经》综卦的思维模型来上下整体看待《太极图》,就能推导出中华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终极奥秘,以及“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理论根据。

演习过《易经》基本概念的人都知道,所谓“综卦”,又称“反卦”、“覆卦”,是指将一个“六爻卦”反覆(颠倒)过来所得到的卦。综卦是“六爻卦”旋转180°所得到的卦。综卦是角度转换,换一个方向来看“六爻卦”,就得到该“六爻卦”的综卦。

《易经》“综卦”的模型原理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从《易经》综卦的思维模型,揭秘周敦颐《太极图》的宇宙演化奥秘呢?首先,需要把改良后的周敦颐 《太极图》及其关于宇宙演化的核心思想和具体步骤作为一个整体事件来看待,然后把这个“太极图”套入到《易经》综卦的辩证思维模型中,我们就可以从“道”和“万物”两个方向和角度推演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具体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综合”看事物的过程,简化起来看就是下面这张图所标示的过程。

从道和万物的不同角度,综合看待《太极图》

佛教讲究“明心见性”,要修持成佛,建立佛国净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明心见性”了呢?怎样是修持成佛,建立佛国净土了呢?答案就如上图中“上士闻道,明心见性”的结果一样,拨开六亲生克、五行生克和阴阳太极这一切的“虚妄之相”,直抵中间那个“其小无内”的“混沌无极”,因此佛教说见“性”以前: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而见“性”以后:凡所有相皆为实相。这就是他们所有建立建立的佛国净土,因为这里无私无我,混沌无极,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执有现空,执空现有,色空不二,性相一如。因此才能真修行人,不见他人过,这就是佛家圆融万法以后的结果。这和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的初衷和道理是一样。

以上士闻道,统领世间诸般修行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圣人”和“佛祖”的那个“心”呢?说白了就是图中间那个“其小无内”的“混沌无极”。这个“其小无内”的“混沌无极”,就是阳明心学中所讲“心即理”的那个“理”,亦是儒家历来所讲的那个“中”。什么是儒家所讲的“中”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这个“中”,就是就是中国人的中和,所以儒家叫中庸,道家叫中道“天道”,佛家叫中观,都崇尚“中”,而且在“中”的基础上又都崇尚“和”,儒家叫仁和,道家叫柔和,佛家叫圆和。所以“中和”就是中华文化最基本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大家常常说中华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三教合流,怎么合一,怎么河流的呢?其实就是合流到了中国人常讲的那个“中”,即图中间那个“其小无内”的“混沌无极”,老子称它为“道”,称它为“无”,佛教称它为“空”。

心即“无极”之理,明心见“无极”之性

说完了人类站在万物自身的立场和角度,参悟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就紧接着说人类站在“道”的立场和角度,参悟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了, 当然到了后面这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知行合一”、“无为而治”过程,就很简单明了了,单纯而单一了,就只剩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这一条路径和结果了,因为其他所谓的“中士”和“下士”,是无法达到“道”的终极层面和维度的。

惟上士闻道,可勤而行之,无为而治

此图的重大发现终于让我们对《道德经》中关于“道”的描述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终于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实现“无为而治”、“道人合一”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比如禅宗说:人人尽可成佛。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钱的、没钱的,高贵的、低贱的,都可以修佛、成佛。阳明在悟得心学的真谛后也不无感叹地说到:人人皆有良知,人人均可成圣,关键是到底该如何成佛?如何成圣呢?怎么样才能算是已经成佛?已经成圣了呢?其实答案都在这个图中,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的具体构成。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底无私天地宽

看到这副图,首先就让人不免想起了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图中这个“其大无外”的“混沌无极”,正如我们的宇宙苍穹,无边无际,浩瀚无垠,而蕴含其中的“天道阴阳太极”、“地道五行生克”、“人道六亲生克”,正如那漂浮在宇宙苍穹的天体星系和万事万物,应运而生,又随风而逝,无中生有,又有中化无,有限而短暂,甚至是转瞬即逝,但又都无法跳出这个“其大无外”的“混沌无极”之界限,因此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什么是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对“无”用“为”,就是对待任何事情时,都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内,以“混沌无极,无我无私”为做事的最大公约数,以“混沌无极,无我无私”为做事的最大初心和使命。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籥(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什么是“中”呢?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说白了,“混沌无极,无我无私”即是老子所说的“中”。

因此,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整体的生命观和哲学观,不论是王阳明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还是庄子的“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还是儒家历来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或是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莫不是如此。

如此以来,我们再以相同的方式来解读“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就易如反掌了,比如我们只需截取《太极图》中关于“无极”和“太极”的局部片段为整体,采用《易经》综卦的模型原理上看下看就行了。

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

我们常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殊不知高人在阴阳之道的基础上,还可以再进一步,上看下看亦有不同。因此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比如站在老子“道”终极层次和维度之上,从上往下看,看到的就是阴阳之道的统一性,就是混沌无极的结果,站在老子“万物”有限的层次和维度之下,从下往上看,看到的就是阴阳之道的对立性,就是阴阳太极的结果。

因此,站在老子终极的角度上总体来说,“混沌无极”和“阴阳太极”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综合辩证关系,既有对立性,又包含统一性。周敦颐站在“道”的层次和维度往下看,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后人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从上下综合的角度,更加兼顾性的整体说出了“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的终极奥秘。

执着于“万物有别”的分离妄念,才是造成“阴阳不调”的根本原因,世上不存在绝对的好事或坏事,事物本是一体两面,对立统一的,这叫“混沌无极”之道的智慧,也叫“不二观”的智慧。

作者 | 东方既白

十年学“易”,一朝顿悟,由“易”及“老”,以“老”解“百家”,

独创《以易解老,以老解百家》国学研究架构新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