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解抑郁与孤独
本文作者:太子爷
编辑:田田
音乐:体态有声主题曲
生活中的每个人偶尔都会表现出轻微抑郁的症状。
或许是对生活现状不满;或许是对未来的失望气馁;也有可能是一段破裂的关系让你感到绝望。这些生活中的低落情绪可能不仅仅是短暂的忧伤,这个时间可能会持续很久很久,久到被诊断为抑郁症。
这些孤独抑郁的情绪甚至可以和身体的健康状况联系在一起,可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抑郁、孤独、焦虑和疾病?
抑郁
抑郁症患者倾向于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他们通过黑色眼镜看世界。严重抑郁的人因为消极的观点放大了痛苦,忽略美好。当他们收到“乐观一点”之类的安慰和祝福时,觉得这些建议不切实际又遥不可及。
但不要完全否定抑郁。轻度抑郁症患者往往自我认知更客观,他们被称为“抑郁现实主义”。比如很多优秀的喜剧演员、或是事业上很成功的人都患有轻微抑郁症。
普通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给自己加上一层层光环,因为本能,往往还把功劳归结在自己身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但轻度抑郁症患者在回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经历时会更客观。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抑郁症患者会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他们不会盲目相信别人的捧高和夸奖,也不会表现出不切实际的偏见。
“抑郁现实主义”往往悲观又明智。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对一事情的责任归纳模式。
举个例子:有一次升职机会你没有拿到。如果你把责任归结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努力,就会郁闷难过;但如果把责任归结到公司身上、竞争对手身上、或者是其他你认为不公平、不受控制的因素上,那么你的情绪更多的是气愤。
负面认知和抑郁是互为因果的,过度的自我关注和自责是如今社会上抑郁横行的原因。塞利格曼认为,宗教信仰、家庭观念淡化,再加上个人主义的滋长,使现在年轻人在面对挫折时更加绝望和自责。
孤独
别人一个冷漠的眼神就有可能引发一个人强烈的孤度感,那种冷漠会让人感到真实的寒冷。
有一本叫《孤独:人的天性和社会连结的需要》的书里提到一个观点:孤独会使健康问题增多。书里解释,孤独会对应激激素和免疫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孤独不只会增加抑郁和自杀的风险。还有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睡眠障碍、认知能力退化等疾病的风险。
在一项涉及30万个研究对象的实验结果显示,社交孤立对死亡率的影响接近于吸烟的影响,比肥胖和不运动的影响还高。
抑郁者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是消极的,而孤独者更严重的是,他们还会用消极的方式去认知别人。
孤独和孤单不一样,孤单可能是形影单只,但很开心。而孤独是一种感到被群体排斥、不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环境格格不入的感受。
就像不具有社交技能的人在和别人交谈之前就会感到恐惧,他们会不断否定自己:“我肯定不行”。还会不断脑补各种尴尬丢人的画面。这种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是会传染的,所以孤独往往会出现社会群体效应。
如果你有熟人常常感到孤独,那么你也孤独的几率也就会变高。抑郁、孤独、社会焦虑这些情绪互相影响,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某种恶性循环。那么要改变现状,就一定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黑墨利和蒙哥马利曾经和几个从来没跟异性交往过的大学生交流这个问题。
有几个男孩在回答过这个问题之后,被实验者引导着和一起参与活动的几个女孩聊天,他们都知道对方也是参与实验的人,所以双方交谈的过程态度自然、积极、友好。
这几天里,心理学家都没有和学生进行类似心理咨询的谈话。学生们也就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大问题,甚至在几次和异性顺畅的交流之后,自信感明显提升了。
还有一种帮助抑郁者和孤独者提高社交技能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归因,改变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记录、总结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再重新归纳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养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有时候,一个行为就会让内在随之改变,人们在自我知觉和自我归因上有一点改变,就会打破原先的负面情绪恶性循环。
而在从自己的小变化里获益的时候,这种改变就会长久持续下去。
我是太子爷,欢迎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