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别称
乙:旃蒙, (zhān méng)
丙:柔兆, (róu zhào)
丁:强圉, (qiáng yǔ)
戊:著雍, (zhe yōng)
己:屠维, (tú wéi)
庚:上章, (shàng zhāng)
辛:重光, (chóng guāng)
壬:玄黓, (xuán yì)
癸:昭阳。(zhāo yáng)
地支的别称
子:困敦, (kùn dūn)
丑:赤奋若, (chì fèn ruò)
寅:摄提格, (shè tí gé)
卯:单阏, (dān è)
辰:执徐, (zhí xú)
巳:大荒落, (dà huāng luò)
午:敦牂, (dūn zāng)
未:协洽, (xié qià)
申:涒滩, (tūn tān)
酉:作噩, (zuò è)
戌:阉茂, (yān mào)
亥:大渊献。(dà yuān xiàn)
天干别称解释:
阏逢 yān féng
《史记·历书》作“ 焉逢 ”。 十干中“甲”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淮南子·天文训》:“寅,在甲曰阏蓬。” 高诱 注:“言万物锋芒欲出,拥遏未通,故曰阏蓬也。” 清 洪亮吉 《晋太康三年地志王隐晋书地道志后叙》:“先生以 亮吉 麤知湛浊,稍别广轮,每成志地之书,辄预校讐之役,阏逢执徐岁,壮月,所校《太康志》、《地道志》二卷刊成,授简宾筵,命书后序。”
旃蒙 zhān méng
十干中乙的别称。古代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 清 恽敬 《答董牧唐》:“旃蒙之春,东上 象湖 ,士女盛殷,礼文亦富。”
柔兆 róu zhào
岁阳名之一,指太岁在"丙"。古代岁星纪年法用岁阳和岁阴相配合以纪年。
强圉 qiang yu
天干中丁的别称。 李峤《神龙历序》:“序临安宁,岁次强圉,皇帝抚天下之三载也。”也作“强梧”。《史记.历书》:“强梧大悲落四年。”
著雍 zhe yōng
亦作“ 著雝 ”。岁阳名。十干中戊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训》:“午在戊曰著雝。”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一·岁月阳名》:“﹝太岁﹞在戊曰著雍。戊在中央,主和养万物也。”
屠维 tú wéi
天干中己的别称,用以纪年。一作“徒维”。《尔雅·释天》:“﹝太岁﹞在己曰屠维。”《淮南子·天文训》:“未在己曰屠维。” 高诱 注:“在己,言万物各成其性,故曰屠维。屠,别;维,离也。”参见“ 岁阳 ”。
上章 shàng zhāng
十干中“庚”的别称,用以纪年。 《尔雅·释天》:“﹝ 太岁 ﹞在庚曰上章。”
隋 许善心 《神雀颂》:“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
清 钱谦益 《闻母邹太君七十序》:“谨书之以为序。时上章困敦十一月初五日。”
鲁迅 《祭书神文》序:“上章困敦之岁, 贾子 祭诗之夕, 会稽 戛剑生 等谨以寒泉冷华,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
重光 chóng guāng
天干中辛的别称。
《史记》与《尔雅》记载不同,后者称做“重光“。 《尔雅·释天》:“﹝太岁﹞在辛曰重光。”
玄黓 xuán yì
天干壬的别称,用以纪年。壬年称玄黓。《尔雅·释天》:“﹝太岁﹞在壬曰玄黓。” 郝懿行 义疏:“按玄黓,言物终而幽翳也。”《淮南子·天文训》:“戌在壬曰玄黓。” 高诱 注:“在壬,言岁终包任万物,故曰玄黓也。” 金 元好问 《壬子冬至新轩张兄圣与求为儿子阿平制名》诗:“玄黓之冬客 须城 ,问 平 之年纔五龄。”
昭阳 zhāo yáng
天干中“癸”的别称。
用于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淮南子·天文训》:“亥在癸曰昭阳。” 高诱 注:“在癸,言阳气始萌,万物合生,故曰昭阳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岁次昭阳,月在大梁。”
地支别称解释:
困敦 kùn dūn
十二支中“子”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淮南子·天文训》:“困敦之岁,岁大雾起,大水出。” 高诱 注:“困,混;敦,沌也。言阳气皆混沌,万物牙蘖也。”
赤奋若 chì fèn ruò
古代星(岁星)岁(太岁,亦称岁阴、太阴)纪年法所用名称。谓太岁在丑、岁星在寅的年份为“赤奋若”。《史记·天官书》:“赤奋若岁:岁阴在丑(当斗、牛二宿之位),星居寅(当尾、箕二宿之位)。”《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丑,名曰赤奋若,岁星舍尾、箕。”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顺治拾捌年岁次辛丑赤奋若月 年家后学浙水余增浚、武介甫熏沐顿首拜选”。
摄提格 shè t í gé
古代(战国时期至秦汉)的一种星岁纪年中的年名。当木星位于丑位时,太岁即位于寅位,该年就称为“摄提格”。 也简称“摄提”。
该法假想有一颗速度与岁星(木星)视运动平均速度(12年1周天)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天体,称为“太岁”,以它的位置纪年。
如屈原《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即说他生于摄提格年。
后来这种纪年法发展为干支纪年法,摄提格年就改称寅年。
单阏 chán è
岁阴名。卯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卯曰单阏。”《史记·天官书》:“单阏岁,岁阴在卯、星居子。” 司马贞 索隐引 李巡 曰:“阳气推万物而起,故曰单阏。” 汉 贾谊 《鵩鸟赋》:“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鹏集予舍。”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单阏之举,子罢予解,北上折翼,嗷於中野。”
执徐 zhí xú
古时以干支纪年,岁在辰为执徐。《尔雅·释天》:“﹝太岁﹞在辰曰执徐。” 陆德明 释文引 李巡 云:“执,蛰也。徐,舒也。言蛰物皆敷舒而出,故曰执徐也。”《汉书·礼乐志二》:“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明 唐顺之 《雁训》:“执徐之岁,有雁集于 顾舍人 第, 舍人 筮之得《小过》焉。”
大荒落 dà huāng luò
亦作“大荒骆”、“大芒落”、“大芒骆”。
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这一年称大荒落。《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史记.天官书》:“大荒骆岁:岁阴在巳,星居戌。“因以为十二地支中“巳”的别称。
敦牂 dūn zāng
古称太岁在午之年为“敦牂”,意为是年万物盛壮。《尔雅·释天》:“﹝太岁﹞在午曰敦牂。” 郝懿行 义疏:“《占经》引 李巡 云:'言万物皆茂壮,猗那其枝,故曰敦牂。’”《史记·历书》:“商横敦牂 后元 元年。” 张守节 正义:“ 孙炎 注《尔雅》云:敦,盛也。牂,壮也。言万物盛壮也。”
协洽 xié qià
未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 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 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 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涒滩 tūn tān
岁阴申的别称。古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申曰涒滩。”《吕氏春秋·序意》:“维 秦 八年,岁在涒滩。” 高诱 注:“岁在申名涒滩……涒滩,夸人短舌不能言为涒滩也。” 陈奇猷 校释引 谭戒甫 曰:“涒、滩为双声联緜字,亦为 汉 代方言。”《史记·历书》:“横艾涒滩 始元 元年。” 张守节 正义:“ 孙炎 注《尔雅》云:'涒滩,万物吐秀倾垂之貌也。’”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慈云岭石刻》:“ 杭州 慈云岭 石壁,有 吴 越 镌字八行,文云:' 梁 单阏之岁,兴建 龙山 ,至涒滩之年,开 慈云岭 。’”
作噩 zuò è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酉曰作噩。”《隋书·礼仪志一》:“维 仁寿 元年,岁次作噩。”《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八》 元 胡三省 注:“起旃蒙作噩(乙酉),尽柔兆阉茂(丙戌),凡二年。”
阉茂 yān mào
地支中戌的别称,用以纪年。《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戌,岁名曰阉茂。” 唐 贾曾 《饯张尚书赴朔方序》:“阉茂次年,仲夏贞闰,拜手 东洛 ,驰轺北阙。”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叙》:“则鳃理于 邵阳 魏君 默深 ,告成于 道光 六年柔兆阉茂之仲冬也。
大渊献 dà yuān xiàn
亥年的别称。古以太岁在天宫运转的方向纪年。太岁指向亥宫之年称大渊献。《尔雅·释天》:“﹝太岁﹞在亥曰大渊献。”后亦用作十二支中“亥”的别称。《史记·历书》:“尚章大渊献二年,闰十三。” 司马贞 索隐:“尚章,癸也,《尔雅》作'昭阳’也。” 张守节 正义:“二年,癸亥岁也。”
干支的由来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三命通会》论支干源流曰:夫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昔盘古氏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后,先有天而后有地,由是气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继盘古氏以治,是曰天灵淡泊,无为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其十干曰:于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 、昭阳;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于、执徐、大荒落、敦洋、协洽、 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蔡邕独断曰:“干,干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谓之天皇氏者,取其天开于子之义也;谓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于丑之义也;谓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于寅之义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时始制,而地皇氏则定三辰,道分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虚王,臣不虚贵,政教君臣所自起,饮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气而有子母之分,于是干支始有所属焉。至于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与人,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作甲历而文字生焉。逮及黄帝授河图,见日月星辰之象,于是始有星官之书。命大尧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纳音之属。
附录 1
书法落款常用的干支别称
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雍执徐)己巳(屠维大荒落)
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
癸酉(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
丙子(柔兆因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
己卯(屠维单阏)戊辰(箸雍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
壬午(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
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强圉大渊献)
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
辛卯(重光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
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柔兆君滩)
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己亥(屠维大渊献)
庚子(上章困敦)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
葵卯(昭阳单阏)甲辰(阏逢大荒落)乙巳(旃蒙大荒落)
丙午(柔兆郭)丁未(强协洽)戊申(箸雍滩)
己酉(屠维作噩)庚戌(上章阉茂)辛亥(重光大渊献)
壬子(玄困敦)葵丑(昭阳赤奋若)甲寅(阏逢摄提格)
乙卯(旃蒙单阏)丙辰(柔兆执徐)丁巳(强大荒落)
戊午(箸雍郭)己未(屠维协洽)庚申(上章滩)
辛酉(重光作噩)壬戌(率阉茂)癸亥(昭阳大渊献)
附錄2
十二月異名一覽
一月: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嵗、陬zōu月。
又曰:孟春、初春、孟陬、太簇、 獻嵗、元月。
二月: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又曰:令月、夾鍾。
三月: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月、末春。
又曰:季春、載陽、姑洗。
四月: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麥月、梅月、純月、清和、餘月。
又曰:麥秋、中呂。
五月:蒲月、超夏、榴月、郁月、鳴蜩 (tiáo 蝉)、天中、仲夏、皋月。
又曰:梅月、橘月、東井、星火、蕤ruǐ賓。
六月:荷月、季月、伏月、焦月、暑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
又曰:季夏、晚夏、林鍾。
七月: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又曰:夷則。
八月: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又曰:南呂。
九月:深秋、暮秋、窮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miǎo秋、三秋、暮商、霜序、
朽月、 玄月、 青女月、三孟秋。
又曰:亡射。
十月: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飞陰月。
又曰:応(读yīng 古代也读应)鍾。
又曰:黃鍾。
十二月:臘月、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囬節。
又曰:極月、大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