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 学中药 | 生姜

生姜,别名紫姜,生姜,鲜姜,老姜。性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生姜解毒的故事

相传,“生姜”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止痛,就这样他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浓的,闻一闻,头不晕,胸也不闷了。原来是它的气味使自己苏醒过来的。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他想这种草能够起死回生,我要给它取个好名字。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生姜散寒解毒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天宫神医吕纯阳曾装扮成游方道士到人间采药。一天,他路过一村庄,见路边一老婆婆手捂肚子翻滚呻吟,即从葫芦里倒出3粒药丹给老婆婆服下。不料,老婆婆服药后不但不见效,反而病情更加恶化,吕纯阳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这时,一白头老翁赤脚闻声而至,伸手摸摸老婆婆的额头,又搭搭脉说:“是风寒攻心,我取点药马上就来。”说罢拿起锄头到屋后挖起一枝绿叶小草,将其根部黄色块状的物体切片加水,煮开后放上红糖,让老婆婆喝下。老婆婆喝下后顿时周身汗出,腹痛消失。老婆婆称赞说:“姜老头,你真行,药比天上的吕仙翁还灵!”吕纯阳看老婆婆把姜老头捧得那么高气得浑身发抖,决心要对姜老头报复。他把一条火赤练毒蛇变作一只大鳖,令其爬向姜老头。姜老头打死大鳖,回家煮熟后下酒。吕纯阳心中得意,等待着姜老头中毒的消息。谁知姜老头不但没中毒,反倒越活越精神。吕纯阳按奈不住,去问个究竟。姜老头笑着说:“鳖毒怕什么,3片黄姜解百毒。”说完摸出一片黄色的东西,正是给老婆婆吃过的药。吕纯阳折服了,把自己葫芦里的药倒了个精光,发誓再不来人间显示他的医术。人们为感谢姜老头,即把黄姜叫老姜。

生姜解半夏毒的故事

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精湛,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六年(公元470年)春,明帝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经望闻问切后,嘱使臣速送生姜3斤,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吃5两(16两为1斤)”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吃生姜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呀?还是纯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之极,末医岂敢和皇帝开玩笑?”吃完2斤生姜之后,明帝喉中脓血越来越少,当3斤生姜吃完,喉疾竟然全好,吃什么饭都无碍了。明帝问徐文伯生姜为什么有这般神效?

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十分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生活在江南丛林之中),而竹鸡最喜欢吃半夏,生半夏是有毒中药。这种鸡身上有半夏之毒,陛下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食道、咽喉。服生姜正是解半夏之毒。”宋明帝听后甚喜,命使臣将祖传鸳鸯剑赐于徐文伯。据说,这把千年难得的古剑在战乱年代散落于民间,至今不知下落。

生姜的养生保健故事

孔子活了73岁,这个年龄在春秋时期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论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饭,他都要吃姜,但是每顿都不多吃。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进一步作了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苏东坡也说:长吃生姜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据《东坡杂记》所载相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见到净慈寺的一位高僧,只见高僧步履矫健,胸挺腰直,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看上去不过四十来岁。方丈介绍说:“这就是人称‘聪药王’的本寺制药僧。”苏东坡问他的年龄,聪药王说,他今年八十五,四十岁时身体肥胖,步履艰难。后得一方做成乳饼,连吃四十余载,所以不老。苏东坡问此方如何制作?聪药王道:“此方只一味生姜,把姜捣烂,绞取姜汁,盛入瓷盆中,静置澄清,除去上层黄清液,取下层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其粉,名为‘姜乳’。一斤老姜约可得一两多姜乳,用此姜乳与3倍面粉拌和,做成饼蒸熟即成。每日空腹吃一二饼。”

苏东坡很欣赏此方,曾做诗道:“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 首诗被后人收载编著于《苏沈良方》中,叫做“驻颜不老方”。

生姜的简易妙用

日常生活中巧用生姜,常常能够方便快捷地为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频嚼生姜,或用生姜研汁,可以治疗呕吐。

● 乘车前喝些生姜汁水,或切一片生姜贴在手腕内侧腕后横纹2寸处,用纱布包好,能防止晕车。在乘车途中含几片生姜,有助于抑制晕车呕吐。

● 将生姜捣碎与红糖混合,冲姜糖水热饮,可治妊娠呕吐或痛经。

● 用鲜生姜汁半杯,蜜2匙,加水调匀饮服,可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

● 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可治痰多咳嗽。

● 用生姜30克煎汤,给小儿洗澡,可治小儿咳嗽。

● 用生姜捣汁,调入米粥中同食,可治反胃。

● 用生姜捣汁,频频漱口吐出,或研末涂擦疮疡,可治口疮。

● 用生姜捣汁,调蜜适量,稍微煎煮,每次服几汤匙,一日数次,可治咽喉肿痛。

● 吞服生姜汁,可治食物中毒。

● 用生姜汁频擦腋下或患病处,可治狐臭、白癜风。

● 取生姜焙干研末,与枯矾末等量混匀,擦患牙,可止牙痛。

(0)

相关推荐

  • 中药也有“情”,相爱又相杀

    小编导读 人类和动物拥有喜怒哀乐各种情绪,有个成语就叫"七情六欲",那你知道中药也有"七情"吗?不过,这里的"七情"并不是说中药具有情绪,而 ...

  • 生姜解南星.半夏.鱼虾毒--斑秃--沈绍功

    95.生姜分类而用        生姜药用始载于<名医别录>.其所含挥发油,增强血液循环而发汗散寒,温暖全身,兴奋神经,善治风寒表证:所含姜辣素刺激胃液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助消化开胃口,增 ...

  • 【百草集】半夏:有毒性为何能成为中医临床的“常客”?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本品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贵州等地. 文章:夕诺丨编辑:子 ...

  • 读故事学中药(二)

    读故事学中药(二)

  • 读故事 学中药 | 它是臭屁虫,学名叫斑蝥!它可以抗癌!

    斑蝥,辛,热,有大毒.归大肠.小肠.肝.胃.肾经.功效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用于癥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 斑蝥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南方出现了一个善良的神仙,他就是 ...

  • 读故事 学中药 | 白芷

    白芷,性温,味辛,入肺.脾.胃经.功能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主治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 白芷与苏东坡 相传苏轼在杭州任刺史时,与三台山寺庙中的一位老和尚交往很 ...

  • 读故事 学中药 | 中药里的“金不换”,你知道是什么吗?

    三七,甘.微苦,温.归心.肝.脾经. 功效: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主治:用于内外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孕妇慎用,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过敏患者慎用.三七含多种皂甙,超量易发生中毒. 三七为什么 ...

  • 读故事 学中药 | 程咬金和益母草

    益母草,微寒,苦.辛,归肝.心.膀胱经:功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 ...

  • 读故事 学中药 | 乾隆和人参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主治: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 ...

  • 读故事 学中药 | 朱棣与绞股蓝

    绞股蓝,甘.苦,性微寒:归肺.脾.肾经.功能清肺化痰,补气养阴,养心安神.主治体虚乏力,咳喘痰稠,阴伤口 渴,虚劳失精,心悸失眠. 朱棣与绞股蓝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自幼好学,能辞善赋.明朝初期 ...

  • 读故事 学中药 | 茵陈

    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黄疸,也可用于治疗暑温.湿疮瘙痒.胆石症.胆道蛔虫,近年来也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茵陈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黄疸病人,面色 ...

  • 读故事 学中药 | 柴胡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等症. 柴胡的故事 很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