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很多诗人都有雅称。如李白,本人好道,性格与诗风又很浪漫飘逸,潇洒不羁,所以称之为“诗仙”。杜甫忧国忧民,诗风苍郁顿挫,尊为“诗圣”。
那么,刘禹锡何以谓之“诗豪”呢?
刘禹锡被奉为“诗豪”,一方面是因为诗风“豪”:雄浑壮阔,豪气冲天;另一方面是因为性格“豪”:刚毅坚强,洒脱豪迈。
刘禹锡出生于书香门第。二十一岁进士及第,三十三岁成为唐顺宗永贞革新的主力,很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图。后来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等革新派受责遭贬,从此宦迹漂泊,半生蹭蹬。元和元年,三十四岁的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去年还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政治才俊,今年却被逐出朝廷,走上了漫长的谪宦之路。受此沉重打击,同为“二王八司马”事件中的柳宗元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来抒发自己的孤独和落寞。一改文人悲秋的格调,以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绘出了非同凡响的秋色,唱出了不同寻常的秋歌,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豁达的情怀和奋发的精神。“一鹤排云”尤见刘禹锡在逆境中的自信与澎湃的豪情。这哪里是浪迹偏远异乡的谪客,分明是激情满怀斗志不减的勇士。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潇洒一世,乐观向前,这就是刘禹锡。然而在青年时代刘禹锡就卷入到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最终成为了一个牺牲品,不仅被贬至偏远地区,还一直倍受打压,这一切也都使得他的内心充满苦楚。尤其是当他的人生进入暮年之后,曾经的朋友也一个个离开,他常与白居易两人一起饮酒作诗来抒发内心的郁闷,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白居易其实也并没有比刘禹锡强到多少,同样也是被贬,可能也正是由于他们两人这相似的经历,使得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因为文学上的成就也使他们二人惺惺相惜,毕竟都是当时诗坛的领军级人物,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他们内心的悲痛更加无以言喻。尤其是刘禹锡,曾经写了一系列的诗作。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其中一首,在这首诗里包含着刘禹锡一生的苦楚。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这首诗其实写的非常简单,他们二人在杏花下多有互相倾诉内心的忧愁,在谈到曾经的日子时,他们的心中都是非常痛苦的。之前曾为了理想付出了自己人生中最美妙的岁月,那是所有的青春,可是现如今随着自己被贬至这里,都被消耗殆尽,变成了泡影。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更何况是他们这种心中还有远大抱负的人呢,回首往事是残忍的,是痛苦的。刘禹锡的一生中,他被贬的地方其实有很多,比如说他曾经被贬到过湖南,岭南,贵阳,四川等地,用现如今的眼光去看这些地方都还不错,但是要知道在唐朝时那些地方是非常偏僻荒芜的。一身才华,壮志未酬,前半生却都是在这样的地方度过,他再回想起来自然觉得非常憋屈的。在这4句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他一生的委屈,他用一种非常悲怆的语调将其讲述了出来。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春天,诗人长安任集贤殿学士期间,时年五十七岁。此时刘禹锡与裴度、白居易等人在京城曲江池西岸的杏园里宴饮,赏花花,并相互作诗唱酬。“二十余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颇有《再游玄都观》绝句中“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味道。做了20余年的逐臣,心头包含多少创伤,而诗人似乎并不当回事,畅饮自乐在杏园花下。“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这两句是抒发感慨之语,人们都说酒能解忧,亦能消愁,而诗人老醉花间,内心自别有一番苦涩与无奈。诗人洒脱自怡,表现出“狂沙吹尽始到金”的坚强与自信。刘禹锡的这篇诗作表现得更多的是酸楚、苦涩的感情。诗人经过多年的贬谪生活终于又被召回到京师,仍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现实往往是不能尽如人意,刘禹锡仍是被统治者闲置,一腔政治宏愿转瞬又是灰飞烟灭,审视一下自己,已是年过半百,老无所成,满是忧愁。一日日在园中与相似境遇的友人把酒吟诗,想借酒浇愁,把世事看淡,就这样超脱了吧,然而又是谈何容易。一句“莫笑”饱含了诗人的多少无奈,一句“老醉花间有几人”,又不知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深意。当然,这其中的无奈和感慨也只有诗人一人能深深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