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利:康德的知识问题

康德的基本问题是知识问题:什么是知识?知识如何可能?人类理性的界限是什么?为了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审查人类的理性,或是对它进行批判。知识总是以某物被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形式出现。但并非每一个判断都是知识;在分析判断中,宾词仅仅阐明了已经包含在主词中的事物:比如,物体是具有广延性的东西。如果一个判断要判断知识的资格,它就必须是综合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宾词加上一些东西,拓展我们的知识,而不是仅仅阐明它:比如,所有的物体都有比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综合判断都给予我们真正的知识;有些是从经验中推导出来的。比如,它们会使我们得知此物有如此这般的属性或如此这般的运动,但并不是说它必然有这些属性或是这样运动。换言之,这样的判断缺乏必然性:理性并不逼迫接受它们,就像其逼迫接受数学命题一样。再者,它们缺乏普遍性:我们不能说因为有些种类的客体有某种属性,所有的客体就统统拥有这种属性。缺少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判断,或者是后天判断,是不科学的。要成为知识,综合判断必须是必然的、普遍的,也就是说,不接受任何例外。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源头不在感觉或知觉中,而是在理性中,在理解力自身之中;我们无需经验就知道—在此意义上即先天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两个直角,并且始终如此。

于是,康德宣称知识是由先天综合判断构成的。分析判断始终是先天的;我们无须诉诸经验就知道所有的具有广延性的事物是广延的;这样的判断是纯粹建立在矛盾律之上的。但它们并不增加我们的知识。后天综合判断增加了我们的知识,但是不确定;它们提供的知识是不确定的,成问题的。我们在科学中要求必然的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只存在于先天综合判断中。

存在这样一些康德从未有过任何怀疑的判断:我们在数学和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中找到了它们;至于这种知识是否存在于形而上学之中,康德持有严肃的保留态度,我们在后边会加以讨论。他把普遍和必然的知识的存在看作是既定的事实,因此他根本不去追问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而是问它们如何可能。这种知识的条件是什么,存在有这种判断的逻辑预设或者必然含义是什么?康德的批判方法至少在其中一个方面是独断式的:如他所说,知识理论是一门可以严格论证的科学,是先验的或纯粹的科学,是将其真理性建立在先天的必然原则之上的科学。他的方法不是心理学的,而是逻辑的或先验的方法:他并没有要求我们检查我们自己意识中的知识条件—它如何在心理学意义上出现—而是要抓住真实的知识,比如数学命题或物理学原理,并追问我们自己这样的命题存在的逻辑预设是什么。比如,毕竟判断是存在的,或是关于空间关系的判断,或是肯定因果关系的判断,从上述事实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必然结论?不存在脱离综合心灵的综合判断、脱离空间–知觉心灵的空间判断和脱离以因果方式进行思考的心灵的因果判断。在运用这一方法的时候,康德当然是在运用携带着全部范畴的人类理性;他想当然地接受了知识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独断论者;但这并没有使他感到不安,因为,如他所说的那样,如果休谟对于知识之可能性的否定是正确的,那将是一个“丑闻”。如果在理性从事这一任务之前就必须建立起理性检验自身的能力,那么,我们将永远无法取得任何进展。

因此,问题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在数学和物理学基础之中如何可能,或者说,纯粹数学和纯粹物理学如何可能?有关形而上学知识的平行问题不能完全以同样的方式提出,因为康德对形而上学持有疑虑。他的问题是证明我们为何以及如何在科学领域中获得真实的知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检验知识的构成;我们必须考察它的能力、功能、可能性及其限度。知识以心灵为前提。此外,如果没有以供思考的事物,我们就无法思考,若不是思想的对象通过感官被给予,并且心灵是接受性的或者说具有感性能力的话,我们也无法获得思想的客体。感性为我们提供了构成知觉对象的感觉性质。这些知觉对象也必须被知性所思想、理解或是构想—知性概念在知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这一方感觉和知觉的合作,以及另一方思维和知性的合作,知识就是不可能的。这两个知识前提具有根本性的差异,但却相互补充。“知觉对象和概念构成了我们的知识的要素。”没有概念的知觉对象是盲目的,而没有知觉对象的概念是空洞的。理智所能够做的,就是对感性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

因此,问题就是知识如何可能?分为两个问题:感官知觉如何可能?以及知性如何可能?第一个问题在先验感性论(关于知觉能力的学说)中得到答复,第二个问题在先验分析(关于概念和判断的学说)中得到答复。

(0)

相关推荐

  • 150天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第二版序言A

    Day 2 2020年5月12日 跟第一版序言的开始一样,只不过康德更加明确的指出了形而上学在当时的困境.对于属于理性的工作的那些知识所做的探讨是否在一门科学的可靠道路上进行,这可以马上从它的后果中做 ...

  • 先验逻辑与逻辑实证主义

    作者张仲涛 原载<外国哲学与哲学史> 1996年第1期 转自设计与哲学公众号 ID: PhilosophyDesign 先验逻辑是康德的先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验逻辑是研究关于科学知识的 ...

  • 康德的先验逻辑:逻辑的还是认知的?

    廖德明,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廖德明(1976-),男,四川仁寿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逻辑与认知 一.康德的逻辑观 康德在<纯 ...

  • 康德对休谟怀疑论的回应

    前言 或许在当代哲学中,还有人不会承认康德的重要性,但是一定不会有人否认大卫·休谟的重要性,他提出的怀疑论消解了传统独断论形而上学的一切努力,而且其怀疑论的核心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过仔细想来, ...

  • 康德:什么是“先天综合判断” ?一文通俗读懂!

    选自<哲学100问>第1季 文字 · 声音丨书杰 哲学100问 · 免费试听 ↓  上图扫码 - 解锁康德全部课程 "先天综合判断"的问题,是<纯粹理性批判> ...

  • 形而上学重新奠基

    [这篇文章分析的康德的问题非常符合intp人格的情况] 我也有这感觉,貌似康德本人就是intp吧 究竟是谁的精神有病--尼采的新启蒙与康德的旧启蒙 有启发,形而上学研究"大全":不 ...

  • 坤鹏论:读《美诺篇》 提前预习康德的理性的二律背反

    人类一直以"我"为本,个人是这样,群体也是这样,所以那个道出"神人同形同性"以及"哲学家皆是投影大师"的色诺芬尼,是极其伟大的,如果讲西方反 ...

  • 梯利:笛卡尔科学的分类与知识的方法和标准

    在笛卡尔看来,真正的哲学的第一部分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包含着知识的原则,比如上帝主要属性的定义.灵魂的非物质性和我们拥有的所有清楚而简单的观念.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在发现了物质事物的真正原则后,我们在物 ...

  • 梯利:伊曼努尔·康德的生平

    1724年,康德生于哥尼斯堡,是一个马具商的儿子,他生长在宗教环境中,父母均为虔诚的信徒.他作为学生.教师和作家的几乎全部时光都是在距离出生城市不远的周边地区度过的.在弗雷德利辛学院为入大学(1732 ...

  • 梯利:康德对其前辈的继承和康德的问题

    现代哲学起源于对人类心灵获取知识的力量的信念:唯一的问题在于:用什么方法获得知识?知识的界限伸展到何处?经验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一样,认为真正的知识是普遍的和必然的,并且他们之中直到休谟的几乎所有人都声 ...

  • 梯利:康德引发的问题

    康德的哲学使人想起一些问题.首先的-也许不是最困难的-任务就是理解康德在哲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的本质-我争辩说是人为自然立法,而不是相反.当时的文献表明,那些起初试图把握其意义的 ...

  • 梯利:费希特的原则与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目的

    被费希特视为批判哲学之主旨的基本洞见是自由的概念.他认为意志或自我不是事物之一,不是纯粹的因果链上的一环,而是自由的.自我决定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活动是真正实在的,其他一切都是死寂.被动的经验:它是生命 ...

  • 梯利:哲学纲要与人的哲学

    培根认为人类必须重新开始科学工作.他自己并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世界理论,他只是为科学标出范围指出取得新成就的方法.为实现这一目的,他计划写他的巨著<伟大的复兴>,这部书有六个部分,培根只完成 ...

  • 梯利:培根的归纳法

    培根认为,过去的科学和哲学之所以毫无成果是因为缺少适当的方法.人的理解力自身缺少力量-就像缺少工具和方法帮助的手一样.我们必须设计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方法,为心灵找到新的手段或工具,也就是要找到新逻辑和新 ...

  • 梯利:洛克伦理学理论

    英国经验主义从经验中推演关于对错的知识,并把道德建立在自我保存的冲动或对幸福的渴望之上.当然,培根并没有忽视人的社会本能,但霍布斯和洛克认为人类本性基本上是利己主义的,并使得道德成为一种开明的自利.理 ...

  • 梯利:新启蒙运动

    第一节 理性和权威 前文已经概述的倾向-唯名论的发展.思想的异端倾向.神秘主义以及对神学和哲学的经院主义结盟的反对-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种伟大改革运动的先驱.这个时代开始批评旧传统和旧的语言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