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盖悲伤,一切就会好吗?|三个步骤走出悲伤的逆流

小编看了小破站的一部英剧《Fleabag》。今天,就想和你聊聊剧中的女主——一个“自助式”女孩。
什么是“自助式女孩”呢?就是,你问怎么了?她说不需要。
你问还好吗?她说无所谓。从不向任何人袒露心扉,也拒绝任何看似好意的关心。
女主原本和好友Boo合伙在伦敦经营着一家咖啡厅,日子琐碎而温馨。然而因为好友的意外去世,她的生活一步一步走向崩溃……
女主无法克制地与不同的男人上床、咖啡厅生意惨淡面临破产,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还是要装作一切都很好。
姐姐来问她是否需要帮助,她赶忙否认而后报以微笑。只是她内心的OS暴露了她狼狈与不堪:
女主没有名字,剧名“Fleabag”,意为邋遢的人;肮脏之物,指代的就是女主。
在第二季快结束时,一直都在不断努力爬出这一滩烂泥般生活的女主终于、终于说出了她的痛苦与孤独,事实上失去好友的她一点都不好。
她是那么的无助,但这种无助连最亲的家人都无法诉说。
女主一直想要掩盖内心空虚痛苦的努力,也让我想到了年末的一则新闻,新闻的标题是“31岁男子弃车跳桥身亡: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只在一瞬间”。
这多多少少都有触及到我们这些在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打工人。
我们如机器一般隔离掉痛苦和悲伤,装作对一切都毫不在乎,开始新一轮的996、007。
可是,夜幕来临,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了,生活还是日复一日得难熬?
为什么掩盖的悲伤的努力通常是徒劳?
与悲伤情绪的对抗始终是一场零和博弈。
诚然,当我们面对外部危险事件时,我们的本能反应有两种,Fight or flight/战斗或逃跑。
消灭或是逃避危险(鳄鱼、抢劫、洪水)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保住性命,甚至取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
当我们的悲伤、抑郁、痛苦出现在内部世界时,我们的“敌人”变成了那个消极的自己。
显然,没有人可以用快跑的方式逃离自身的内在体验,也没有人可以用战斗的方式打败另一个自己,因为这个消极的自己正是自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有一条抑郁的黑狗)
掩盖悲伤的危害是什么?
根据我们的日常经验,可以总结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越努力越幸运。
比如,到了新的一年,习惯做计划的人会开始定下几个小目标,然后做好每月的计划,然后细化到每天的日程当中。
是的,做一个好的计划可以让我们更加优秀。
再例如,接手一个项目,作为一个新人你知道你需要付出更多地时间来学习,你需要加倍地投入并努力做到最好。
这样你可以漂亮地完成任务,并获得老板和同事的赏识。在面对生活中的事件时,“越努力越幸运”的定律通常是行得通的。
但是,上述的问题解决模式在处理情绪问题时,往往就会失灵,并且带来危害。
譬如在面对痛苦、孤独、悔恨时,你慢慢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你越是努力想要自己表现地阳光、快乐,那种痛苦无助就越强烈,就像海浪一样毫无预兆地袭来。
这种想要努力掩盖和对抗悲伤的努力在心理学上叫做思维反刍
它会让原本稍纵即逝的悲伤情绪加工成严重的抑郁状态,让我们泥足深陷,最后感到精疲力尽,从而制造出更多痛苦的失败体验。
此外,落入怪圈的你还将失去的是负面情绪的好处。我们视作洪水猛兽,极力想要抹杀的负面情绪其实是有其功能的。
悲伤,让我们从失去中醒悟,从而更珍惜当下。害怕,让我们停下来重新审视前进的道路,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愤怒,让我们能够鼓起勇气,对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做出拒绝。痛苦,是一项危险的信号,帮助我们及时止损。
如何处理负面情绪,走出悲伤的怪圈?
1.  收听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声音
在悲伤的情绪中,我们容易陷在这种心境里面,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
它们可能是一顿美味的晚餐;
可能是一个好朋友的关心;
也可能是一次公司业绩的奖励。
而此时我们沉浸在悲伤之中,就错过生活中的小确幸。
尤其在情绪低落时,我们更要保持觉察,辨识出自己脑海中自动加工出来的种种不幸,意识到自己正在选择性地去注意那些令人沮丧的事情。
我们并不必要去做些什么,也不一定要努力去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只是去觉察和体验自身的这种状态和行为模式。
《伦敦生活》

2.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如上所述,我们选择去掩盖或是对抗悲伤情绪的时候,往往会遭到反弹。这也在提示我们是否可以探索另一种可能性。
通常我们认为“不进则退”,其实还有一种选择是留在原地。
当我们说到停下来,留在原地的时候,随即会滋生出一种焦虑感,那是因为原地踏步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在困难面前我什么也做不了。
显然,通过实际行动我们会发现停留在原地本身并非易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允许自己顺其自然、如其所是,那么他是非常了不起的。
允许悲伤的情绪感受、思维想法和内在体验,不要求他们所有改变,意味着我们拒绝消极地掩盖与忍耐,主动选择了包容和接纳。
3.开启有意识的心智时光旅行
第一步是准备好收听内外环境的声音,对自己所处的世界和内在体验有所觉察。

第二步是允许悲伤、痛苦的情绪体验如其所是,选择与它共处。

那么第三步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这种有意识的、有主动参与的心智时光。
具体而言,给到自己三分钟的呼吸空间,只是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的呼吸上,伴随着呼吸的身体起伏上,为自己能有意识地觉知而鼓掌,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