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法随记(十五):时时方便
我特别喜欢小孩,那天看见朋友三个月大的宝宝,水灵灵的煞是可爱,忍不住把宝宝抱了过来。
还没开始逗宝宝,发现宝宝在不停打嗝,朋友说可能是刚才喝奶引起的。
我右手抱住宝宝,左手贴在宝宝后背,几乎在贴上去的同时,宝宝的嗝停了下来,然后过了几秒钟,宝宝又打了一个嗝,随后恢复正常。
朋友很惊讶,怎么做的啊?宝宝打嗝,前面的病后面治,还是按黄帝内针理法随证治之。
胡女士右足掌靠近小趾侧出现一莫名肿块,先是痒,然后是走路刺痛。
医院诊断是丹毒,医生建议先做一周左右的红外线治疗,同时外敷、口服一些消炎药,若出现发热等其他症状,再视情况是否挂水。胡女士一听这么麻烦,就跑来扎针。
问清症状,我轻轻按住其手掌少府穴附近,然后让她感受患处。
她有点懵,说,不会吧,你这么一按就好了?我笑着问她,好点没?胡女士说,是啊,刚才走路是刺痛,现在只剩异物感了。
我有心继续指法,胡女士却一心“挂念”针刺。随后少府穴附近一针下去,异物感迅速变小,继续在少阳经中渚穴附近、阳明经合谷穴附近各刺一针,患处症状基本消失。
第二天,胡女士走路正常了,患处还有些异物感没有散去,晚上继续针刺两针,不适症状随之消失。
无独有偶,这天晚上大嫂也来了,右手腕通里穴附近拎重物时疼痛,我在其左手通里穴附近按压。大嫂说,还痛。我又问,有变化吗?大嫂说,轻一点的,不过还是痛。
看着大嫂将信将疑的表情,我瞬间明白了。然后在刚才指按处刺入一针,大嫂说,好了,不痛了。大嫂后来笑着说了实话,奔着来扎针的,你这么按几下,症状不会好那么快吧。
类似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很多患者即使感受到指法的立效,往往还放不下针刺这个“念”。
杨真海师父有次在进修班上说,学会黄帝内针以后,很多人养成随身带针的习惯,但是,针有可能会忘记带,手指会不会忘记带呢?
无论是对一些危急病症的急救,还是一些常见病症的处理,指法应用都比较方便。
况且,很多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针的初心,也是为了守护家人的平安健康,而不是把病“养”大了再治。
指法的应用不仅体现在形式的简便,更体现在方法的简易。
有一次,几个黄帝内针爱好者提出体会一下指法的感受。
第一个,胸腹有些闷、堵,我让其坐在凳子上,身体放松,然后用中指轻按其头顶百会穴附近,不一会儿,这个朋友就说患处那股顶着的气散了。
第二个,喉咙口有痰,堵了一个晚上,没能好好睡觉。我问她现在还有没有不适感受,回答说有。还是轻按其头顶百会穴附近,同时轻点其印堂穴附近。
大概一分钟左右,患者说喉咙口松了,然后跑到卫生间吐出一口痰,原来不适感也消失了。
第三个,说是感冒,鼻塞、咽喉不适,首先还是轻按其头顶百会穴附近,朋友很快说鼻部舒适了,喉咙口还有不适感。
同时点按其大椎穴附近,再让其感受不适症状,朋友仔细感受了一会说,不适感明显缓解。
不同的症状表现,为何可从百会穴附近入手呢?百会穴附近既是督脉、太阳经循行之处,也是厥阴经在巅顶交汇之处,而且指按十分方便。
胸腹不适,患处有厥阴经循行而过,居中的任脉及少阴经,与太阳经及督脉是表里(前后)倒换。
喉咙不适,居中是任脉、两侧有少阴经循行而过,与太阳经及督脉是表里(前后)倒换,且厥阴经也在患处循行。
鼻塞、喉咙不适也是同理,鼻部是督脉循行之处,咽喉部位有少阴经、厥阴经循行而过。
黄帝内针指法的方便,表现在生活中的时时处处。
就在写此小文之际,看见岳超师兄在群里分享:打车时遇一司机,打嗝一中午还没好。趁着红灯间隙,岳师兄让他按下内关穴附近,同时深呼吸。司机按了一下就不打了,连呼“神奇”。
司机说平时还有偏头痛症状,岳师兄顺便又做了一番指点。
也许这样一个小小的分享,岳师兄是举手之劳,却可以解除这个司机生活中不少麻烦,指法的便捷可见一斑。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