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走出似是而非的运动误区
1. 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大效果越有益健康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观点。百米赛跑、举重等时间短、强度大、需要爆发力的竞争性体育比赛项目为无氧代谢运动,是对人体力量与速度极限的不断挑战与突破,但并不利于人体健康,反而会使受伤的机会大大增加。一般的无氧代谢运动不能有效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在1977年,曾有一位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百米冠军,他在原地跑步器上只走了16分钟就筋疲力尽了,测试得分的点评是“差”。但两天后,他又在田径比赛中跑出了好成绩。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体育训练的专门化原则限制了这位短跑明星心血管系统耐力的发展。对于老年人、体质差或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容易引发疾病甚至发生意外,如改善心理状态,增加应付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
一个人在缺少运动时,常感疲劳、情绪抑郁、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工作兴趣。有氧代谢运动可奇迹般地扭转这种状态,使人情绪饱满,精神放松。值得一提的是,各种运动形式并非是互相排斥或绝对独立的,在有些运动项目中,它们同等重要,最典型的是篮球、足球、中长跑。对于普通锻炼者来讲,把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和有氧代谢运动综合起来会得到最佳锻炼效果。全面与平衡又是一个重要的原则。0.454千克(1磅)脂肪等于3500千卡(1卡=4.1868焦耳)热量。如果每天增加两次快步行走(每分钟120米),每次20分钟,那么两个星期就可减掉0.5千克,一年可减12千克纯脂肪!而且这种运动并不是非常剧烈或难度很大的,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如果高血压患者从事这些运动,无疑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发生脑出血的严重后果。过强、过量的运动也不利于减肥,因为体内脂肪的减少关键在于运动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运动的强度。如果太性急,一开始就想一步登天,把多年不运动所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其结果是在几天内搞得精疲力竭,半途而废。请记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体因缺乏运动而引起的体质下降是慢慢发生的,要扭转这个局面同样需要一段时间。贵在坚持,而不是速度。
2、晨练比暮练好
其实早晨人的血压较高,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对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有氧代谢运动的理想时间最好选择在黄昏、晚饭前。当然在睡觉前不宜做过多运动,否则过度兴奋,影响睡眠。但早晨运动对身材肥胖的人来说是比较理想的,因为早晨运动时身体所需的能量要靠体内堆积的脂肪氧化来提供。
3.体育锻炼要克服身体各种不适的疼痛或不舒服的症状,有痛苦,才有效果
这是一种最危险的错误概念。如果在运动中出现眩晕、胸闷、胸痛、气短或过度疲劳症状,应立即中止运动,必要时应到医院诊治,尤其是老年人。要牢固树立起有胸痛上医院的观点。
4、停止运动使人发胖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在停止运动后发胖了,但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的运动员在退出体坛后仍然能够保持健美的身材。发胖的关键不只取决于运动,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保持八成饱,并且注意合理搭配大量吃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那么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必然引起脂肪堆积。
5、涂减肥霜可以不用运动
现在有很多减肥药、减肥霜往往标榜不用节食、不用运动也能减肥,事实并非如此。就有一个人禁不住商家花言巧语的虚假广告诱惑,买来了一罐宣称涂涂抹抹就会分解脂肪,完全不需要节食、不需要运动就能在很短时间看到成效的减肥霜,但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根本无效,找商家理论,商家说:“你的体质商家说:“你的体质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你希望看到效果还是要运动。”后来这个人坚持有氧代谢运动,控制了饮食,体重很快就降了下来。
6、“我是胖了点,但好像没有病,为什么非得运动减肥”
其实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的危险性分别是普通人群的3倍、2-3倍和7倍。如不尽早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进行有氧代谢运动,等到肥胖伴发高血脂、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等发生的时候,后悔可就来不及了。真是一胖伴百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