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古画欣赏
一、月漫清游图 作者:陈枚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生卒年不详。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追宗宋元,具有传统功力,并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形色俱备,用笔精妙。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鸦飞马健图》、《月漫清游图》等。
本图描绘了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每对开均有梁诗正七言诗,更臻诗情画意。笔法精工,仕女秀雅,面部刻画皆参用西方晕染,设色妍丽,是陈氏人物画代表作。此选四幅,之一为《月下赏梅》,之二为《秋庭观绣》,之三为《青桐聚戏》,之四为《游湖赏荷》。
1、《月下赏梅》
2、《秋庭观绣》
3、《青桐聚戏》
4、《游湖赏荷》
二、历朝贤后故事图 焦秉贞 册页纸本设色 纵30.6厘米 横3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册共十二开,取材于古代贤后顺妃故事。此选二开,之一为《孝事周姜》、之二为《麟趾贻休》。图中作者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近透视,使人物富有立体感,环境有纵深感,形成别具一格的工笔重彩画风。仕女形象多纤弱瘦削,已呈现清代仕女画的主要特色。笔法工整细腻,气息华贵。
焦秉贞:清代画家、天文学家。山东济宁人。他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主。通天文,擅长画肖像。康熙时宫钦天监五官正,画“御容”。清廷宫中的作画机构中有许多西方教士,在钦天监中,秉贞与他们经常接触,所以他很熟悉西方画法,他所画的人物、山水、楼观的位置,自近而远,自大而小,都采用透视明暗画法。画作有:《耕织图》46幅,每幅上方圣祖玄烨均有题句,镂版印赐诸臣﹔《列朝贤后故事》册(12页),辑入《国朝院画录》﹔《池上篇画意图》轴,辑入《石渠宝笈》。传世作品有:《张照肖像》轴,蒋廷锡补景,现藏故宫博物院﹔《秋千闲戏图》册页,辑放《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
1、《孝事周姜》
2、《麟趾贻休》
三、大梅诗意图 作者:任熊 册页绢本设色 纵27.3厘米 横3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大梅”是指号称“大梅山人”的晚清诗人姚燮。自宋代以来,“诗画一律说”大受推崇。许多诗句被画家作为画题加以描绘,而同时许多画面也被诗人再三吟诵。但不论是由诗而画或由画而诗,都是一种再创造,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转化。任熊作过多幅姚燮的诗意图,大多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大梅诗意图册》共有12开,在此选其中四开。笔法或清丽疏朗,或意动韵飞,或工或写,运用自如。而线条也因人而变,因景而异,或细劲圆润,或刚劲削力,或宛转轻柔,采用铁线描、钉头鼠尾描以及战笔等来刻画人物,形成不同的特征及风格。设色清雅柔和,只是个别人物过于媚俗。
四、吹箫引凤 作者:仇 英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吹箫引凤》,则描绘秦穆公之女弄玉在凤楼上吹箫引来凤凰的故事
五、花溪渔隐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24.1厘米 横56.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全图境界幽深,气势雄浑,景物丰茂,两岸桃花盛开,洋溢着盎然春意。反映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眷恋,对于隐居生活的流连。王蒙画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层层皴染,墨法苍老中含秀润,浑厚中显劲峭,骨力充足,使观者弥觉满幅生气,散发不尽。
六、仙山楼观图 陆 广 立轴 绢本 设色纵137.5厘米横95.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重岭叠献,山路蜿蜒曲折,长松夹路,楼观依山路错落而建。山脚下,溪水回环,游人徜徉于桥上林间。以短线皴山石,并施以繁密的苔点, 画风苍浑,画法与朱德润《秀野轩图》有近似之处。此图属其稍早一些的作品,与其传世《丹台春晓图》、《丹台春赏图》的画法有所不同。画幅右上自识“天历四年长至写仙山楼观图,陆广。”
陆广,生卒不详,元代画家。字季弘,号天游生,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取法黄公望、王蒙,风格轻淡苍润,萧散有致,后人评其格调在曹知白、徐贲之间。能诗,工小楷。
七、雪溪晚渡图 佚 名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05厘米 横60.3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图绘山中雪霁之景。山丘奇特,层层高远,银装素裹,萧肃宁静。山脚下柴门茅舍,溪流寒林,有舟船晚渡,有高土屋内对弈,使画面充满生机。画家描绘雪景用不同的色墨烘染,近景的树木多虬枝,形似蟹爪,宗郭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