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验证故事序列(二) | Thinker茶话
案例1:
A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12000万元,建筑施工企业。财报显示其总资产额10亿元,总负债2.3亿元,销售收入25亿元,净利润1亿元。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计约4亿元,约占收入比例16%。资产抵押方式申请额度2000万元。
疑问与交叉验证过程:
(1)第一感觉:经营规模与经营年限符合要求;用途和还款来源符合要求;自有房产抵押且抵押物评估价值与抵押率也相对合理。
(2)疑问:1、企业的最大股东、董事长、法人代表A于2014年6月退出股权且辞去了公司一切职务;2、公司原有的贷款银行或退出或大幅压缩贷款额度,2014年B行退出了授信合作,C行压缩贷款近8000万元。
(3)企业的解释:公司为国有企业改制企业,股权相对分散,没有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2014年公司进行了改选,更换了董事长与法人代表。对原有贷款银行压降贷款的原因,公司的解释为正常的贷款偿还与额度调整导致。
(4)客户经理的解释:与上述企业的解释一致。
但上述解释仍然存在疑点,企业财报显示企业正常情况正常,且盈利能力较好;网络信息查询,原法人代表已任职多年,年富力强。原法人代表退出企业的真实原因仍存疑点,同业退出授信的原因仍不明。
(5)同业咨询:B银行的反馈是,原董事长、法人代表A因赌博,输掉3000多万元;其个人向B行的借款无法偿还,因此农行对申请人借款3000万元,置换了A的个人的借款。后续各家银行闻风而动,开始收缩授信。
对企业的股权、实际控制人、融资额度的重大变动,需多方求证其真实原因,对于影响企业经营的重大变动,必须给予合理解释。
案例2:
A省有公司于2017年成功召开首次股东大会,完成引入民营资本增资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由原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国有相对控股、两户民营企业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结构为A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出资3871万元,占比40%,股东B和股东C分别出资3096万元和2709万元。
疑问与交叉验证过程:股东变动的真实原因,商业动机是否合理;股权为典型3:3:4结构,股东B和股东C是不是一致行动人。
验证过程:网查股东B,信息显示自然人**、**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成立,成立时间为2014年5月6日,注册资本300万元,经营范围为销售ⅲ类、ⅱ类医疗器械、办公设备、电子产品、五金交电等。
股东B由两名自然人股东出资500万元成立,成立时间为2014年6月26日,经营范围为能源项目投资、房地产项目投资、餐饮项目投资、新能源技术咨询服务等。
新的疑问:股东B和股东C成立时间均较短,注册资本小,猜测其资本积累有限,其大额增资A省药材公司的资金来源不明。
据申请人财务总监最终承认,B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与C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实质为某民营集团所控制的公司。
最后,我们终于明白了A省有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某民营集团,但民营集团不愿意承担担保责任,不愿意表明其实际控制人身份。
可见,抽屉协议,暗箱操作,利益交换等的存在,国企与民企的身份转换是如此的容易。当然民企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我们不能连真正的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