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孟影:本科生导师投入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不仅与本科生的主动性有关,还与导师以及制度本身息息相关。本文基于导师视角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导师资源与精力的有限性、导师制考评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和导师的职责意识与权限的不明确。

一、时间精力有限导致投入实力不足

(一)导师数量不足致使师生比不合理

随着90年代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为大众化教育,直到2019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扩招的过程中,学校的师生比越来越大,这也影响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效果。国内大多数学校面临师生比较大的情况,调查发现有29.8%的学生反映导师资源太少。[1]在牛津大学传统导师制中,一个导师只面对一个或者少数本科生,每周花一两个小时来“烟熏”学生,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而国内高校在如此高的师生比条件下,本科生导师制难免会出现“走过场”现象,便导致对本科生指导工作效果并不太理想。

(二)导师工作量大因而时间精力有限

由于当前高校重视教师科研成果的产出,也是其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导师将大多数时间用在科研方面。除此之外,教师还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甚至兼任管理岗位等。过多的工作任务使得他们很多时候没有空闲时间顾及到本科生指导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导师不能充分履行其导师制职责,进而出现导师与本科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和指导频率不高等问题。

二、考评激励机制不畅导致投入刺激不足

(一)导师评价制度不健全而难以开展有效评价

关于对导师的评价工作,基本上是由学院管理部门结合导师日常工作考核和监督完成的,一般会向学生发放相关的评价问卷以及相关的活动指导记录表等形式对导师指导行为进行评价打分。但是部分学生出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比如评教工作是在知晓非匿名情况下进行的)或者与导师接触较少而出于对导师的尊重选择给导师打高分,做出比较乐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反映真实的导师指导情况。此外,由于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是长期性的,具体的指导工作质量也难以直接进行评价,这些都会影响到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二)导师激励措施不完善容易降低工作热情

通过调查发现,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双方的奖惩制度都存在明显缺位、力度不足的情况。[2]对于导师来说,科研的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对本科生指导的额外任务,对导师本身是一个挑战,当导师能够从教学和科研中获得更明显的回报时,容易使其产生“做好做坏一个样”,进而会忽视对本科生的指导,这使得导师的指导工作热情下降,消极对待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任务,造成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不理想。

三、职责权限设定不清导致投入意识偏弱

(一)宽泛且重叠的职责规定影响了导师的角色认知

我国高校对导师的具体职责要求过于宽泛,学校虽然定位导师工作职责,但是在实施中往往难以做到。不切实际的导师工作职责往往制约了导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运作。[3]加上导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内容存在冲突与重叠的情况,导师往往不清楚哪些内容是需要指导学生的以及更应该侧重对学生哪些方面的指导,这种缺乏具体的指导内容,从而导致导师对学生指导界限模糊以及责任不明确的情况发生。

(二)师生浅层交流使得导师指导缺少内涵

虽然学校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导师有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其在思想上并没有重视导师制的实施,只是将其当作学院分配的任务之一,把指导工作当作例行公事,在这种指导频次和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师生的交流无法深入,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内容,没有明确的目标,多为答疑或者闲聊,这种消磨时间的方式使得指导工作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真正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没有得到实质的效果。

(三)低学术性的模式设计造成师生因学术而隔膜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导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后者则是对学生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人生观教育。[4]然而有些导师认为两者区别不大,按照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培养本科生,虽然导师富有责任心,但是对于这种研究生式的学习(比如要求学生提交论文的频率过高),部分无学术要求的本科生往往表现出退缩,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向其导师联系或寻求帮助。

总之,面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情况,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该制度在我国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应当根据我国高校具体情况实施该制度,将其进行“本土化”改革,引起导师和本科生两大主体以及研究者的重视,从而使得本科生导师制效果得以最大化实现。


[1]付轶. 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

[2]刘加玲. 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Y大学为例[D].

[3]付轶. 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

[4]刘安吾. 本科生导师制与研究生导师制的比较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 2009.

(0)

相关推荐

  • 我是如何带研究生的

    图书馆研究室的国家课题讨论 不时有老师向我请教如何带研究生,我也曾写过<吐槽研究生论文写作"十八怪">,引起研究生导师们的共鸣,但不少研究生看了后也抱怨些不负责的导师. ...

  • 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安全工作始终是我们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 20xx年秋季学校的安全工作将从细微处着眼,从最小事做起,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加强教育,严格检查和监督,重点做好交通.防溺水.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工作,切实推进 ...

  • 划重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IPO募投项目设计及被否原因分析

    来源:大象IPO整理 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相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不但体现在改善人民生活上,而且在提升机械产业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20 ...

  • 176孟影:本科生导师促进学生成长的策略探讨

    本科生导师制源于19世纪末的牛津大学,后来在世界各地高校得到认可和广泛应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所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个体,该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成长有重要的 ...

  • ​203孟影: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提升策略:本科生导师制视角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本科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形式,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的综合检验,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然而随着 ...

  • 169孟影:手机依赖加剧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作用机制

    一.手机依赖的日常表现 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学习动机不足.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以外,长时间的手机使用可能也会影响学习倦怠.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不断发展,大 ...

  • 179丁晨: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内容与实践困境

    上篇文章从精英化的培养模式."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梳理了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优点即成功原因,本文将对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的职责进行梳理并对其实践困境进行 ...

  • 207孟影: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探讨

    一.时间管理倾向是重要的人格特征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倦怠是由很多因素导致的.其中,时间管理倾向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存在着.Macan等人的研究表明有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的学生有更好的工作.生活满意度 ...

  • 212孟影: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教学理念及其启示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发展于19世纪欧美各大知名院校,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牛津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那么多的名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导师制的教学理念.正是牛津大学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教学 ...

  • 221孟影: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校外导师制的意义分析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对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更好适应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了"双导师制",以培养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较强解 ...

  • 228邵一帆/张美琪:本科生导师工作改进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策略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速度上突飞猛进的,是对于其质量提升的期待,尤其是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期待.为提高我国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我国引入了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该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