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荣格自传》之“大学时代”

图片/宁静喜悦 梅园的百合花

荣格结束了中学时代,开始在巴塞尔大学学习。

荣格对自己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从第一人格眼里看自己是个不合群,心比天高的年轻人。第二人格是集出生、死亡,集一切于一体,无所不包的整体。荣格说“第一人格是浓厚的,阴暗的媒介”,我能理解这话的意思,一如相机是通往摄影美学的媒介,也是人类找寻同类的媒介;一如美酒是陶醉在飘飘欲仙中或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媒介等等,世上各种媒介数不胜数。

读到荣格的关于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的观念,我想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因为大多数人对生命的体验停留在了浅表层,而荣格打小就潜入了生命的深邃之处,在那里摸索遨游,他到达的深度非常人企及,层面不同,所见所悟不同,山下的人怎能理解那一览众山小的意识格局呢,能量低的是无法理解能量高的人的。不但不能理解,因为大多数人都拥有自大的习性,对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缺乏敬畏之心,不仅不包容,反而是抱有成见的、偏见的,荣格在自传“大学时代”中多次提到自己是个不被人们喜欢的人、是一个怪人,人缘有问题,人们对待他是显得尴尬和疏远的冰冷阴影的神情,大学时代的荣格是与别人落落寡合的,那个不受欢迎与别人疏远的感觉成了荣格的老创伤,时不时的会有刺痛感。

这种创伤、这种刺痛感,在许多不去迎合他人、不去迎合群体而坚持做自己的人都会有的体验,被世俗嘲讽,被千百年的积垢重压。

感谢荣格把内心世界里产生的各种怀疑、自卑感和情绪抑郁在自传里不加遮掩的描述出来,一方面提醒我可以更宽容去理解那些所谓的荒唐乖谬和惊世骇俗,不去妄加评论,那只是我受自己认知水准的局限和束缚;另一方面我可以更好的面对自己的创伤、世间的敌意,人人皆有,不必自怨自艾,疗伤最好的良药是“无须到外面去找,真理就潜藏在这个内在的人的身上。”

荣格虽然饱受人们的偏见之痛和传统的习惯势力的重压,但歌德的《浮士德》却安慰了青年的荣格,第二人格也是一种真实,这个顿悟给予了荣格一种更大的内心安定感及一种自己属于人类社会的感觉。他对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第一人格是那个提灯者,第二人格则像一个影子那样跟随着他,而那盏灯就是意识。荣格说:“这盏小灯就是我的意识,我所拥有的唯一一盏灯。我自己的理解力是我所拥有的唯一财富,而且还是最大的财富。相比起来,与黑暗的威力相比,这盏灯虽然显得无穷的小和脆弱,但它却仍然是一盏灯,我的唯一的灯。”

我对荣格描述的第二人格非常感兴趣。

第二人格有更高的理智,远更富有理解力,是一个幽灵、一个精灵,能够与黑暗世界对抗而立于不败之地。他没有时间性,对在空间的存在也没有形成任何观念。在那第一人格的存在的背景里,从来不是明确地限定了的然而又是确定地存在着的。

这个特质我想也是佛家说的每个人“本自具足”的那个部分,也是儒家道家性命之学中“性”的部分。这个部分人人皆有,只是大多数人这部分都在沉睡之中,被肉身、被第一人格、被命所束缚、所迷障。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炼就是要打通这个迷障,唤醒那个沉睡的灵魂。无论东方西方,无论古代现代,对生命的探索是生生不息的,而去往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在巴塞尔大学期间,荣格的父亲去世,一方面由于贫困荣格要靠自己勤工俭学,另一方面荣格也因此没有妨碍的可以走向自己的目的地。当然父亲给荣格带来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荣格试图与父亲讨论关于神学在父亲内心的想法及父亲对自己的了解情形,而结果是触怒了父亲和自己,两败俱伤,父子俩也互相疏远了起来。在荣格大学一年级时,在某个刹那间,荣格看到了父亲的精神生活停留在了父亲大学毕业之时。之前,父亲也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世界向他打开过大门,后来,一切对父亲来说却枯萎了,变得充满了辛酸。这让荣格非常困惑,这种情形怎么发生的呢?荣格找不到答案,或者说找到的答案太多了。

从荣格父亲身上我可以看到许多人的影子,许多人的心智就停留在了二十五岁左右,从此以后的生活状态不过都是在循环往复,事情不同,但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固化,也变得越来越折磨人。《道德经》中所言“自知者明”,但真正能自知的人始终是少部分人,而大多数的人是不知道自己的,甚至是不能去触碰这个自己的。而只有看见了自己,才有可能打开心智,从而让心智成长起来。而这又是世界上最难的事,真如荣格所言:“找不到答案,或者说找到的答案太多了。”

路边的野花

大学临近毕业,荣格开始认真考虑今后的职业生涯,要让自己学有所长。就在荣格准备跟随穆勒一起前往慕尼黑献身内科之际,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明智的职业机会。荣格打开了埃宾编著的精神病学的教科书,书中“人格之病”这个病名把荣格的兴趣和职业这两股激流汇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股急流并冲出一道河床,再没有什么人或什么事能使荣格偏离他要去的目的地,虽然这是一条偏僻的小径,虽然精神病医生在那时被看作是个怪人,但那股急流毫不留情地载着荣格流向远方的目的地,这也是荣格命中注定的事,是荣格今生的使命。荣格要弄清楚,人类的心灵在面对其本身的毁灭情境时是如何作出反应的。之后,荣格一心一意扑在工作研究上,闭门谢客专心读书,更深入地洞察那具有总括性的心灵了。

生命里有一股急流并冲出河床来,这个指引强烈而又清晰,我想那些有成就有作为的人大抵如此,实在令人艳羡,普通人的生命里是缺少这股急流的,不知道自己要漂向何处,只是在日常生活那无边无际的沙漠中行走。

人世间芸芸众生,愿意去细致入微地观察生命、体验生命的人终究是少部分人,也终究只有少部分的人能穿越肉身的自己,看到整体、体验到那个无所不包的整体,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0)

相关推荐

  • 三个匣子的选择的心理分析――面具篇

    摘 要:利用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可对莎士名著<威尼斯商人>中"三匣选亲"和<李尔王>中"三女择爱"的情节进行进一 ...

  • 老闫_十年:两种人格的对抗 ——读《荣格自传》有感

    荣格的自传看完了.这本书在我看过的所有书中可以排到前20名.所以一直想写一些读后的收获和自己的感触. 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主要在讲潜意识.我经常会脑海里面有2个声音,一个说向东,一个说向西. 投资的时 ...

  • 我的前半生:跟抑郁焦虑说再见(下)

    在项目进行期间,我也开始参加各种心理讲座,心理沙龙,成长小组,还有一对一的个案咨询.奇怪的是,带给我比较好的感觉的都是男咨询师,其中一位绘画解析的男咨询师,我还参加了两轮他的成长小组,他是个很害羞,而 ...

  • 《荣格自传》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荣格自传》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 荣格与“反求诸己”

    自愈的"学渣" 荣格11岁那年,从一所乡村学校转学,进入巴塞尔城内一所很大的学校.在这所学校,同学家庭的富有超出了他的想象.那些同学的父亲,都是巴塞尔本地的绅士,住在豪华的公馆里, ...

  • 中学时代,阅读《荣格自传》(三)

    图片/宁静喜悦 梁溪河晨光 <荣格自传>的"中学时代",看完有段时间了,因为其他原因搁浅了继续阅读,今天拿起来,本想继续阅读下个篇章,但又想把阅读"中学时代& ...

  • 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二)

    图片由宁静喜悦拍摄于长广溪傍晚时分的芦苇 继续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 这部分的内容艰涩难懂,关于潜意识你无法像对待知识那样来理解,唯有用体验来感通. 幻觉. ...

  • 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

    图片/宁静喜悦手机拍摄于长广溪湿地公园 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 潜意识这个东西并不好理解,很多人知道这个词,但可能仅限于在知识资迅层面,能够切身去体验到的人 ...

  • 阅读《荣格自传》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图片/宁静喜悦 手机拍摄 看<荣格自传>,书页中很多很多的智慧,在我的时光里滋养着我的心灵.抛开关于荣格自己的故事,抛开他与弗洛伊德的故事,抛开他的病例,抛开他的梦,那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探 ...

  • 酒是一种美--阅读《荣格自传》(二)

    图片来自网络 在阅读<荣格自传>里看见荣格对酒的态度,内容不长,对于厚厚的一本书来讲只一段也就区区三百多字,却看得我又感兴趣又很兴奋.阅读读的不是别人,读的永远是自己,在这三百多字里我看见 ...

  • 阅读《荣格自传》(一)

    图片/宁静喜悦 开始看<荣格自传>,几天阅读下来,我得承认我是看得跌跌撞撞,非常费劲. 好吧,越是不容易看懂,越是费劲的,才值得我投入精力去看,花了力气的东西才会有收获么. 能成为某一领域 ...

  • 终于把《人心与人生》《荣格自传》啃了一遍,容我慢慢消化

    图片由宁静喜悦拍摄 我努力在和这个世界和解,我努力在和自己和解,我也努力和自己的过往和解. 用了很长的时间,看完了梁漱溟先生的<人心与人生>.荣格的<荣格自传>. 这两本书给了 ...

  • 《荣格自传》“讲述我的个人神话“

    <荣格自传>"讲述我的个人神话" <荣格自传>是分析心理大师荣格于83岁高龄时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近期由现代出版社再版.这本书虽为自传,实联邦基本格中生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