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写给在老家的父母亲。
我的温暖老家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上周日是母亲节,还未到周末,我就开始惦记着回一趟老家看看年迈的父母。虽然行程并不远,一想到连日的雨,我心里不免又升腾起一份担忧来,犹豫着回老家的决定。
周五的晚上,我刚吃过晚饭,屁股还没坐稳,手机铃声就急火火的响起来——那是父亲的电话。
“忙什么的,这么久才接电话?我都打好几遍了!”听得出父亲语气中含有几分责备之意。
我连忙解释着:刚才吃饭的,没听见;手机放在卧室充电的,没听见;电视的声音有点闹,没有看到……也无非就这几种解释了。
其实,我很少耽搁接父母的电话,毕竟和父母相距这么远,心里也是担心他们,再忙也是第一时间接起父母的电话。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吗!
说也是奇怪,平时我带着手机,也不见得有几个有用的电话打来,甚至一天都不会有一个电话,只要一不带着,你瞧吧,那一个个电话都要打爆了似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会来电话。
记得有一次,我手机忘记带在身上了,也巧了父亲的电话打了过来,没人接,父母心里就特着急,就不停地打;越是打不通,他们就会胡思乱想,越是要打通了,等晚上我回家看手机的时候,你都不敢想有多少个父母的未接电话。
也不晓得父母是询问了多少人,拐了多少个弯,才把电话打到单位同事的手机里,再让同事找到我的,我确信父母是有天生神力的。
电话通了的那一刻,父母绷着的心也放下了,似乎也没有太多责备,语气也比预期的温和,其实也没有什么要急的事,也许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家常,甚至连鸡毛蒜皮的家常都算不上。很简单:电话通了,父母心安。
“周末回不回来?家里种的豌豆熟了,趁鲜嫩摘来带回去煮了吃。”这是母亲的话。
母亲每次跟我通话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似乎不找一个理由说话,就会暴露出她想儿子的心思,让人觉得她不淡定。我有时候也调侃妈妈说是不是想儿子了,母亲总是嘴硬地说,我不愁吃不愁喝的,才不想你们呢!我知道她嘴上越是这么说,心里越是惦记。
想儿子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却需要父母花心思,有些惭愧。
我还有什么理由犹豫不回家呢!
一大早,我就准备开车回家,正准备东西呢,又接到父亲的电话:“今天到底回不回来?”
这份催促……
一路风光,我回到了老家,到了门口的时候,便看见父母早迎出门口了。看见我的那一刻,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那笑容都让我看不出他们又苍老了许多。
回到家里,刚好九点半,父母早准备好了中午的饭菜,包水饺的馅子调好了,面团和好了,备炒的菜都洗干净切好了。母亲说还给我买了我爱吃的红烧肉。我伟大的妈呀,我都四十多了,还把我当小孩子一样,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无论多久,母亲永远记得你的口味。
父亲泡好了茶叶,跟我唠起了家常,村里家里大事小情似乎都没有漏掉一个,父亲一一说给我听。我听得认真,父亲说得也兴致,脸上满是欢快的神情,其实说什么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家人在做同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事就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有意义了。每每此时,我就觉得做一个善言辞的说者,还不如会做一个快乐的倾听者幸福得多。
谁都明白,平凡的家庭里哪有那么多新奇的事要说,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这时候会赞美一下父母栽种的花,虽然那些花多半不是他们种植的,因为这是校园里唯一能感觉出变化的东西。我有时候会跟父亲谈谈他写的文章,父亲是个爱好文学的人,虽然没有上过几天学,但七十岁还能出一本书,至今笔耕不辍,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了。只要谈到写作,父亲总有说不完的话,我想有些东西是来自骨子里的,很难改变。
母亲忙着做饭,一边干活一边询问我的事情。我和母亲的谈话多半是围绕着孩子,孩子长得是不是帅气多了,是不是更加懂事了;小妹刚周岁的孩子有多么可爱,多讨人喜欢。这是母亲最喜欢的话题。儿女永远是父母的牵挂,也是永恒的说不完的话题。
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体会暖暖的感觉。我一改过去那种稳重的风格,甩开膀子大吃,满桌子的菜都是妈妈精心精心准备的,也只有她最懂儿女的口味。妈妈不嫌弃我这种无拘无束的吃相,越是这样她也是喜欢。妈妈在饭桌上一直不停地说,你尝尝这个,再尝尝那个,这是我刚做的……她的心思在儿女身上,自己却少动碗筷,这就是父母。
我跟妈妈说,这周末是母亲节,我是陪妈妈过节来的。妈妈却说,她不懂什么节,天天像过节,见到我了就是过节了。
我们喝茶的时候,院子里飞出来一只小燕子,我兴奋地说又有燕子来我家垒窝了。我也奇怪燕子总是喜欢在我家落户,我的记忆里我家每年都会来几窝燕子的,搞得弄堂里很喧闹,不时落下了鸟粪,搞得我们吃饭时,经常担心落到碗里,还不时挪动桌子。但是一家人都很喜欢它们,即便偶尔弄脏了父亲的茶碗。
母亲却笑着说,这还是我们家那窝老燕子。
我心里诧异,怎么会呢?因为父亲买了亲戚的房子,去年冬天刚搬的家。老房子距离新房子也是有一段距离的,难道老房子里的小燕子也知道我们搬家了吗?
妈妈说是老家的那窝燕子,老房子不住了,年年来老房子的那窝小燕子就好像认识主人一样,携家带口的跟着来到新房子落户了,原来这新房子是没有燕子的。
妈妈接着说,前几年看过家里的小燕子翅膀上有两个白点,这群燕子翅膀上也有白点。
我将信将疑说:“妈,是不是所有的小燕子翅膀上都有两个白点?”
妈妈却说不是的,她很肯定。这时那只小燕子落在面前的瓦片上,我急忙看去,真的有白点呀。
父亲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燕子居住的家,自然是幸福之家了。
我一直愣神,有些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还不如这群小燕子,年年如约而至,不离不弃,哪像我总是找了诸多借口,很少回家,忽然感觉亏欠父母的太多。
朋友打电话来,说看见我的车停在了老家门口了,询问是不是有什么急事回来。我很汗颜,解释说,就是单纯回来陪父母吃顿饭的。朋友不信,不年不节的我会回家。我更是羞愧,就像被戳痛了要害似的,自嘲了一番:明天不是母亲节吗!朋友好像恍然大悟,又好像有所失望,我明白他失望的是什么。
下午和爸妈聊会天,便急着要走,母亲再三挽留,忽然想起去采摘豌豆的事。我主动要求一起去,父母拗不过我,我便开车带着父母到了村后的豌豆地。那是巴掌大小的一块地,一点都不夸张,豌豆秧子并不多,豌豆结的不少,却是小的可怜,还没成熟,采摘有点早。
母亲说,下周回来就差不多了熟了。我看那样子下周也不会成熟,这豌豆只是母亲思念我的一个引子吧。就这样,父母还是顶着大太阳为我采摘了许多,虽然那豌豆还瘪瘪的,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鲜嫩可口的。
回来后,我给父母回了平安电话,晚饭后我再打电话给父母,儿子不解地问我,不是刚刚打过平安电话了吗?我笑着说,豌豆煮熟了,该跟你爷爷奶奶说一说味道了。
儿子笑着说,吃豌豆还要说什么味道吗?什么味道爷爷奶奶会不知吗?
我笑着对他说,这就是找个引子,多跟你爷爷奶奶说回话。
“妈,豌豆煮熟了,很鲜嫩的,就是有点小,不成熟,过几天就会好的。”
“想吃下星期再回来……”
回来好几天了,我心里一直浮现着那副画面,和父母一起去摘豌豆,还有那飞进家门的小燕子。
写于2018年5月16日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