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五)石匠锻磨子

很早以前,人们生产生活中用到很多石器。农业生产上用到石器的,如用来碾地的石碾子(碾地、打磨地用的工具,也有叫地滚子的)直径大约20厘米,长约一米五六,两头有脐窝,木头架子套上去,牲口拉上在田里滚动,一是可以碾碎土坷垃(土话也叫胡基),二是保墒。石碾子的石材是麻石,表面有条纹,增大压强。还有用来碾场石碌碡,也有叫石滚子,一般石材是麻石,表面有条纹,以增加摩擦力。用来光场的石碌碡,一般石材是青石,表面光滑。

农业生活中用到的,比如用石磨子磨面,用石碾子碾米,用石臼(土话叫礓窝)砸辣椒、砸盐(过去食盐是大颗粒的)。石碾子的碾盘和上面的碾子(石滚子)都是青石材,表面光滑,受力均匀,不易碾碎粮食颗粒。过去碾米就用它,仅仅是搓去谷子的外壳。碾玉米碴子时(珍子、榛子)依靠碾子(石滚子)的自重压碎玉米粒,碾压的遍数越多就越细。

此外,还有门墩石、柱顶石,古建筑台阶的石条、石狮子、石华表、石碑,这些都是石匠的作品,所以就出现了石匠这一行业。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最能体现手艺的(技术)还是“锻磨子”,石磨子磨面时间久了,上扇与下扇摩擦,磨齿就秃了,磨面的效果就差了。过去磨七八遍就完了;磨子老了,(磨子口)磨十遍也许还不行。过去老师批评学习不用心的学生,经常留级的学生,就说是个“老磨子”。

我们村有个已故的老石匠,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年天大旱,庄稼欠收,生活很苦,经常吃不饱饭。有个石匠被请去给人“锻磨子”,户主家是个富户人家,但是为人特别吝啬、小气、抠门,石匠为人忠厚,也没有想要多好的招待,吃顿饱饭就行了。没曾想东家是个十分奸诈狡猾的人,故意在石匠面前高声喊他老婆,反复叮嘱:把毛拔净,把毛拔得干干净净的。

石匠心想,东家杀鸡(鸭)款待匠人,因此格外用心,经常就过了饭点,生怕对不住东家的款待。

最后放下琢斧(石匠工具)和錾子,才洗手吃饭,当把饭端上来时,傻了眼,是半盆子蒸熟的蔓茎(菜籽根),东家有意拿了一个蔓茎指着上面的一个细细的毛根说“你看看,说了几遍,毛还是没有拔干净”,这是有意给他前面说“拔毛”做合理的解释。

只见老石匠笑了笑说没有关系的,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吃完蔓茎,老石匠说“还有一点活,一会儿就好”,放下饭碗就走了,财东家很高兴,认为自己占了便宜。不大功夫,老石匠干完活了,收拾工具打道回府。

过了几天,东家磨面,把粮食倒在磨子上面,只见一个磨眼下,一个磨眼上,磨口就是不出粮食,这时候东家才明白“匠人”使了手腕。

上门去问师傅,磨子口不出粮食,一个磨眼下,一个磨眼上。怎么回事呀?老石匠点上烟锅,吸了两口,不紧不慢地说“一上一下,那是一个去厨房烧火,一个去蔓茎地拔蔓茎”。财东家赶紧赔不是,最后,老石匠还是指点了一番,修好了石磨子。

这个小故事说明一个大道理,为人要诚实,不要耍“心眼”,忽悠人的人,最终被忽悠!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所以传统的石匠手艺失传了,行当也随之消失了。这些只能留在浓浓的乡愁里,深深的记忆里。再过数十年,只有在词典里才能查到这些。有些东西不会使用,也不知道怎么使用。

作者简介:祝忠建,阳峪乡祝家堡村人,1956年出生,1974年12月入伍,1988年转业地方工作。

(0)

相关推荐

  • 豆腐磨子和石碾子

    豆腐磨子和石碾子 豆腐磨子和石碾子,是太行山西部保定农村常见的物件儿,也是七零后和八零后童年的回忆. 磨豆腐的记忆有些模糊,只记得点完的豆腐用条石压着,变得很瓷实,不像现在菜市场的豆腐软得一直淌水. ...

  • 《大山带你走黄河》---【石磨.石碾】

    大 河 边 上...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通常由两个圆石做成. 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 ...

  • 俗语:“‘响石’进了门,穷走福气存”,说的是啥意思?

    前两天在与一位老农聊天时聊到了过去的一些农村规矩或风俗上面了.老农说:过去的人们也是很有智慧的呢!他们不但总结出了许多有益的生活经验,而且,还将有益的生活经验总结成了俗语,以便于后人牢牢记住.比如,在 ...

  • 『我醉乡土』第101期:这师傅手艺真不赖,做好了拿根铁棍直接削上去

    前序: 大家好,我们是博野乡音团队老行当拍摄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行当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我们拍摄的目的,就是希望留下一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今天有幸见到了一位来自山东的打铁师傅,请大家跟随我们的 ...

  • 武汉老行当——木匠

    木匠,是人民生活中最不可缺的工匠之一.时至今日,此行仍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20世纪70.80年代,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有的人家请木匠为孩子打造结婚家具,大多在小巷子空地上扯起帆布棚子, ...

  • (陈勇)叙永两河古镇这位石匠既勤劳仗义又诙谐幽默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两河奇人之石匠 文/天生樵(陈勇) 叙永县两河古镇南通云南,北可通江达海,这里流传着许多地方言子(歇后语),每个言子的背后都有一些传奇故事.比如物产类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窑匠,年轻人不知道是干啥的,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很早以前,人类都是穴居在山洞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和北京人遗址),后来演变成半地穴式(陕西半坡古人类遗址),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四)“糙”风箱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四)风箱构造原理及"糙"风箱 风箱,关中地区方言也有叫风先,在二三十年前,那可是农村人的宝贝,家家户户必备,有了它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 俗话说的"赶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三)编席、补席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三)编席.补席 文/祝忠建    乾州蕞娃 芦苇席子,农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知道,城市的年轻人就不一定知道它是何物了. 北方气候干旱,冬季漫长寒冷,过去在农村几乎都睡"土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二)“箍辘”盆瓮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二)"箍辘"盆瓮 祝忠建 盆缸瓮长相相似,用途相近.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农村人还可能见过,有些记忆.城市的年轻人,许多人不知道其为何物了. 盆缸瓮都是陶土制作 ...

  • 【行走在乾县】消失的老行当——(一)修理钢笔

    (一)修理钢笔 祝忠建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真可谓"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许多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手艺失传了,有些行业消失了,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手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修自行车的

    (十一)修自行车的 自行车作为汉语词语出现是在1866年,这一年清朝派出了第一个出洋考察团,其中19岁少年张德彝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这是该事物在汉语中首次出现,并被一直沿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

    (十)麦客 乾县人没有外出割麦子的传统习俗.但是,因为土地充裕,所以每到麦收季节,总有大批的麦客从外地蜂拥而来赶场子.一顶草帽(斗笠),一把镰刀,镰刀把上挑着一个蛇皮袋子(塑料编织袋或者就直接是化肥袋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乞丐

    (九)乞丐 首先,要声明的一点,乾县人没有外出做乞丐的传统习俗,但是在乾县曾经有过乞丐这样的群体.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我想写乞丐这一职业的念头萌发的时间有点早,但是一直以来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写,以 ...

  • 【行走在乾县】即将和正在消失的职业——打胡基

    (八)打胡基 胡基是方言,换作书面语就是"土坯",是平原地区人们盖房砌墙必备的建筑材料,是广大贫苦人民立足实际.就地取材无奈之举,也算是聪明才智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过去,砖是手工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