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太难了 |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心理学好书

2021年第39篇

各位新老糖丸儿们好,我又来推荐好书啦,本期将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在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觉得完美主义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有时候甚至还会疑惑:完美主义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吗?

但当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会发现,正如作者斯蒂芬·盖茨所说的那样,完美主义的影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给自己设下圈套,使我们止步不前。接下来,我会分享三个值得一读的点。

目录

part1

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

完美主义的起源

part2

完美主义与应该的样子

“应该”的危险性

放弃“本应该”的思维方式

part3

完美主义与拖延症

完美的条件与结果

在不完美中成长

音频版👇

视频版👇

文字版👇

完美主义
1

第一部分想跟大家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完美主义者,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很多完美主义的研究,其中保罗·休伊特和戈登·夫莱特在1991年提出了“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它按照完美主义的来源将完美主义分为三个类别:自我导向、他人导向和社会导向。分别对应着认为自己、他人和社会应该保持完美。而在本书中作者主要讨论的类型,就是对自己要求很完美的那种类型。

作者认为对自己追求完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一种优点,但一个总是追求完美的人就很有可能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永远都有着很碍眼的缺点,因此想通过将自己变得完美来摆脱对自己的否定。但他们永远都无法对自己满意,眼中总是会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

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之后,作者发现完美主义的根源主要是缺乏安全感和自卑的情结,对自身缺乏安全感,会比较自卑的人,更容易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因为他们总是优先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且选择性的忽视自己的优点,所以他们很容易表现得很自闭,不愿意与外界交流。

作者会把这类人比作乌龟,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可能努力地表现的超乎常人,就像一条鼓足了气的河豚,只要感受到一点不安,浑身的尖刺就会竖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与应该的样子
2

第二部分我们来说一下完美主义与应该的样子,完美主义者可能会在心中虚构着一个理想的自己:一个自己应该做到的样子。因此,完美主义者总是会用“应该怎样”去约束自己。比如:我们应该怎么样?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满足什么样的需求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也会认为“应该”这个词特别的危险,因为他一旦用来描述过去的事情,就会变成“我本应该怎么样”,就意味着我们认为之前的自己是做错了的,认为本应该用其他方式做。想自己当时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而往往忽视了自己已经做得很不错甚至很好的地方。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他本人的例子,他在刚毕业的时候选择在网上开创博客,但是花了四年的时间才有几百个关注,那时候他会觉得备受打击,觉得自己本应该用这些时间去干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他长时间处在懊悔的状态之中。但是他现在觉得,如果不是四年的博客时光,他也很有可能无法完成一系列这些书籍的写作,也没有那么多的素材给他提供灵感。所以不要急于否定我们过去的选择,认为我们本不应该做什么,说不定在未来这段经历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开始想自己“本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可以先给自己30秒的停顿时间。想一想自己当时为什么会那么做,那么做的理由、那么做的动机是什么,接受自己会犯错这个事实。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做出一些,在将来看起来不是那么好的决定。但是这个在过去的决定,可能在那个当下已经是最好的决定了。所以这个才叫与自己和解。当我们和自己和解了,这些评价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就不会显得那么苛刻了。

举例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能很容易去谴责自己不够自律、总是拖延等等,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刷手机这样的事情上。所以当我们在停止刷手机之后,可能就会不断地责备自己说:“哎呀,我的自制力实在是太差了,我应该去认真学习、认真工作。”但如果我们一直用这个“本应该”的方式去责备自己的话,那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便会一直在自责并陷入到这个情绪当中,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或者学习效率。

同时,我们在这个情绪当中也会忽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下次可能还会这样。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那停顿的30秒回想一下,我们当时是为了什么拿起手机。可能是因为太累了,想休息一下;可能是因为要回消息。发生的“问题”可能是为了解决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休息好了,回完信息了,这也可能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尝试原谅没有时时刻刻做到“应该”的自己,也许可以更好的投入接下来的问题。

完美主义与拖延症
3

第三部分想跟大家聊一聊完美主义和刚才提到的拖延症。在现在这个时代,最流行最常听见的“病症”可能就是拖延症了。它的成因相当复杂,有可能是因为懒,有可能是因为单纯的不想做等等,作者认为完美主义也可能是导致我们拖延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点,完美主义者总是会想等到条件全部都完美的情况下才开始行动。比如说:完美的整点时间,绝对安静的工作场所,睡眠充足的大脑和充沛的精力等等。如果稍微觉得有点不完美的地方,他们可能就会放弃,觉得在这种条件下一定会效率低下的,那还不如放松一会玩会手机。但我们也知道,在现实生活当中,几乎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时机和条件。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身边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状况,所以一直等待完全顺心的条件出现,最后只可能让我们一拖到底。

第二点,就是除了对完美条件的追求会让我们拖延,追求完美的结果,也会让我们变得拖延。过分追求完美的结果可能让我们每一步都会变得谨小慎微,害怕犯下任何错误。总是顾虑这个又顾虑那个,尤其是在做决定的时候,每一次都想做出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哪有什么最好的选择,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是在失败当中学习成长,在很多次失败当中去汲取经验,最终取得成功。书中也列举了很多彻底破产之后才成功的人,比如说迪士尼公司创始人华特·迪士尼、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等等。

如果我们一直害怕结果不够完美,拖到最后,也有可能一直在做决策,一直在权衡比较,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做。

那如何克服因为完美主义而产生的拖延症的问题呢?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方法,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叫“降低行动标准”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这样的:当我们想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挑选特定的时间和场所,如果没有别的任务在身上,那就立刻行动。

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要去锻炼身体,我们不一定在特定的时间在健身房里锻炼,在家里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也起到了锻炼的效果。

作者最后说,放弃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确是放弃追求完美的结果,这可能会让人感觉是不是有点佛系甚至有点颓废,但作者推崇的“不完美主义”不是躺平的不努力,而是看淡结果,是“我会尽最大努力,但结果就顺其自然了”,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就像我在之前的视频当中可能会跟大家提到的 “相信过程”是一个道理。追求完美结果的完美主义者,会把对美好的结果的期待作为努力的动力,而看淡结果的不完美主义者会更加关注过程本身。

至于结果,那可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所以比起成为一个目标导向的任务机器,你是不是更愿意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呢?

那今天的分享就是这样啦,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相信过程、享受过程,比起千篇一律“应该”的完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并欣赏属于你自己的美。我们下期见。

最后,来个小广播!

安慰记正在长期招募志愿者,感兴趣的糖丸儿可在后台聊天框回复“志愿者”了解招募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