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针刺秘方治疗急性乳腺炎,针刺一天(24小时)后即可痊愈,疗效几乎100%
家传秘方治疗急性乳腺炎
一、适应证
急性乳腺炎未化脓者。
二、用具
三棱针、脱脂棉、消毒液等。
三、取穴
让患者手掌心向上,将胳膊平放于桌子上,于腕后第一横纹正中(即大陵穴处)扎第一针,然后再以患者小指全长(注意手指甲不算)作为“一寸”,用草棍或竹签作标尺,从第一针开始,在前臂正中线上向上量取,一寸一针,共七针。
注意:第一针大陵穴是关键,不要取错穴位,此穴一错,别的穴位自然也就错了。第二针相当于内关穴(每个人手指长度不一样,所以已经不太准),再往上和我们平常的针灸穴位就不一样了。“让患者手掌心向上,将胳膊平放于桌子上”才能取准穴位,否则便因取穴不准而无效。
四、刺法
针具与穴位处按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并以手挤压穴位周围,以针孔处出血少许为度。轻的只针患侧胳膊,重的双侧胳膊都针。
其他:针刺后可随时用吸乳器把乳汁吸净(病乳不要再让婴儿吸吮),使乳汁畅通,并保持乳房清洁。也可用热毛巾轻揉乳房以促消散。针后3天内要注意,洗手和脸时针孔内不要进水,以免引起感染。
五、疗效
针刺一天(24小时)后即可痊愈。一般针一次即可,如果没有化脓,不必配用其他药物。
六、案例
李某,女,32岁,1973年秋患乳腺炎,自觉周身发冷、酸疼,左乳房红肿热痛,便来诊治。当即用三棱针于左胳膊按上法点刺,并挤出少量血液,没用任何药物,第二天即愈。
1984年春节前夕,亮兵(地名)郭某之弟媳,产后3日,因左乳头凹陷,小儿不能吸吮,致乳汁郁积,成乳腺炎。左乳肿胀,大几至脐,夜半叩门求诊,余至其家(离我家有五六里地远),见妇人跪伏炕上,涕泪交流,寻死觅活,痛苦之状,不可言喻。即以针刺其双臂各七针,又为开中药3剂,嘱觅吸乳器吸出乳汁。次晨痛已见轻,服药3剂即愈。
我治疗此证,除化脓者外,一般不用药物。此例因症状较重,患者及家属又要求服药,所以加用。若已化脓,我常用中药处方:金银花、蒲公英、皂角刺、全瓜蒌、甘草、白芷、王不留行、贝母。前4种是主药,须重用。银花、蒲公英用50g以上或更多,皂角刺可用30g,甘草用10~15g,其他可以用常量,随症加减。
七、体会
中医学认为,乳腺炎多由毒热蕴结所形成,其病理变化除与肝、胃经脉有关外,和手厥阴心包经也有密切关系(乳房是心包经脉所出之处),所以按上法沿心包经线点刺放血,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的“菀陈则除之”,“菀”音郁,为血液郁积日久的意思,“除之”,即是泻之。
【按】以上是我发表在1975年《赤脚医生杂志》上的一篇短文(此次有删改)。我的舅舅享年80,一字不识,生前不知从哪里弄了几个“土方”,所以也经常给四外乡邻治一些病,久之,也竟小有名气。我学医之后,这些方子是从我母亲那里得来的,所以我称为“家传”,而不称为“祖传”。
我对秘方下的定义是:别人不知道的,而且效果特别好的处方。我曾为这个“方法”查过很多古今书籍,各种针灸书中均未见记载。而且我从得此法至今三十多年来,经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不下百余人,疗效几乎是百分之百。
又,凡治乳腺炎,均忌硬挤,当嘱患者用热毛巾揉熨,用吸乳器将酸败的乳汁吸出来,以免婴儿吃了得病。
附带说一下,女子的乳头凹陷,一般在结婚以前自己也不会注意到,直到生了小孩后,才因婴儿不能吸吮乳汁而导致郁积性乳腺炎的,临床中并不少见。这种情况应该提前预防,方法是于每晚临睡前,用热毛巾揉熨乳房,再用手拔拉乳头,久而久之,乳头自然挺立。此种方法须于婚前或刚结婚时开始,否则即晚了。
急性乳腺炎,若按西医的理论说,是由于细菌感染而引起,临床上都是用抗生素来治疗,而且此证化脓迅速,一经化脓,必须手术治疗,由此引起的后遗症也不少见。此病说小算小,说大算大,我今天用这种方法治疗,不用任何药,且一次即愈,一定会有人说我是江湖术士之言,所以希望同志们在临床中验证,并把信息反馈给我。更希望那些说中医不科学,说中医的方法不能重复验证的人,也来验证吧。
我写此篇的目的有二:一是我总觉得论坛上谈理论的多,谈临床实际的很少,如果大家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认为确实有效的“东西”拿出来互相交流,那该多好!我这里就算是抛砖引玉吧。二是我本人不是搞针灸的,这个方法只是家传,我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在用罢了,真诚地希望搞针灸专科的同志能试用于临床,并把它提高到“科学的理论”上来,为我们的中医学增光添彩。
【附】乳头堵塞乳汁不出治法(《成孚民医案医话选》)
产后乳汁充盈,但由于乳头腺孔堵塞,紧闭不通,乳汁不得下,乳房膨胀,甚至肿赤成脓。必于尚未肿硬之前治之。剪取大猫胡须硬而长者一根,酒精搽洗干净,于乳头腺孔凹陷处徐徐捻进,进至一定深度则乳汁自然涌出,可将堵塞之孔悉数通开。
注:晚婚头胎者多见此症。我的妻子生大女儿时患此,大小吸奶器均无效。无奈求之于古人方书,偶于《易简方》中见此方法,用之立效。此物刚柔相济,尖而不锐,既不伤组织,又不感觉刺痛。偏方治难病,可谓妙极。以后我广为传播,用之即效。但延至红肿块硬或成脓者,此法即无能为力矣。
本文摘自《杏林集叶》,作者郭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