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铃薯/土豆主食化的一些思考:小土豆是否真有大产业
关于土豆主粮化的问题。
在国内,土豆一直是作为一种蔬菜供应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土豆天然就是食品,那么这时候提出主粮化的方案又是一种什么思考呢?
作为主粮多元化或健康消费角度来讲,其实土豆是不是主食都不具有讨论意义,毕竟喜欢吃的人还是当作菜在吃,不喜欢的依旧不吃,但土豆主粮化方案的提出就意味着要解决土豆粉化,这是和小麦、稻米相比最有差异的地方。
据知乎网友提供的资料显示,土豆粉化成本是首要问题。根据此前天津日报的报道显示,马铃薯粉的售价是每吨5700元,最便宜的也在每吨5600元左右;去年曾经达到每吨6700元左右。而面粉高质量的也不过售价在4000元左右。
马铃薯主食难以市场化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其黏性比较大,不容易进行机械化加工。集中体现在发酵难、成型难、整型难,容易开裂。
但我们在看到的一系列推广报道中这些都是被隐藏的,往往用高产和健康来替代。
而知乎网友也提出,其他谷物的粉化相比,土豆没有任何优势,尤其是没有市场优势,甚至会和原有的土豆消费方式产生冲突,除非国家不要命的去补贴,要不然谁也不会蹚浑水。
此外,另一个推广土豆的主要理由依据是欧洲人都食用。但从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球土豆的年均消费量也只不过仅仅有3亿吨左右。所以,这个理由确实很牵强。
当然,粮油关注小编觉得土豆主粮化还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土豆储藏。数据显示,全球马铃薯的年损耗量一直维持在2000至2500万吨之间,占马铃薯总消耗量的7%-8%——这些损耗也是在上面的3亿吨消费量里面统计的。
发达国家多采用现代化的智能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大型贮藏库,这意味着如果土豆主粮化,那么我们刚刚经历大建粮仓之后,又将面临土豆仓库的建设。而根据国家历年政策来看,又将是国家财政给予补贴。
而根据媒体爆料,国家在农产品初加工补贴方面大约安排了1亿元资金用于土豆加工储藏补贴!
作为粮油关注小编,此前就一直对国家惠农补贴资金流向持反对态度,觉得大部分资金没有流入到生产者手中,而是被流通、仓储、服务等部门获取(详见本头条号相关报道),在当前国内粮食去库存、财政惠农财政支出达到顶峰的背景下,土豆的主粮化无疑又会分流一部分惠农资金进入相关流通、仓储、服务等部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