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法中各穴区线的划分及治疗作用

头针法是针灸疗法里的其他疗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对有些疾病具有其特殊治疗作用。头针法是指针刺刺激头皮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又称头皮针。

头针穴名体系有:焦顺发头针穴名体系(2条标准线、14个刺激区)、 方云鹏头针穴名体系(7个刺激区、21个穴位)、汤颂延头针穴名体系 、林学俭头针刺激新区、朱明清头针刺激新区(9个治疗带)、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4个区、14条标准线)等。目前我们比较常规使用的是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它是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结合传统穴位透刺方法”的头针选穴原则拟定的,既反映了头针治疗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传统经络的特点。

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将头针刺激部位分为四个区:额区(4条)、顶区(5条)、颞区(2条)、枕区(3条),共十四条线,下面我们分别介绍每条线的定位及主治。

1、额中线:在额部正中,前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神庭穴向下针1寸,属督脉。

主治:头痛、强笑、自哭、失眠、健忘、多梦、癫狂痫、鼻病等。

2、额旁1线:在额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眦角,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眉冲穴沿经向下针1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心、肺、支气管等上焦病证。

3、额旁2线:在额部,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发际上下各0.5寸,即自头临泣穴向下针1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脾、胃、肝、胆、胰等中焦病证。

4、额旁3线:在额部,额旁2线的外侧,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处,发际上下各0.5寸,共1寸。属足少阳经和足阳明胃经之间。

主治:肾、膀胱、生殖系统等下焦病证。

5、顶中线:在头顶正中线上,自百会穴向前1.5寸至前顶穴,属督脉。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及皮层性多尿、小儿夜尿、脱肛、胃下垂、高血压、头顶痛等。

6、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从前顶穴至悬厘穴的连线。斜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顶颞前斜线相当于大脑中央前回运动中枢在头皮的投影,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将全线分五等分,上1/5治对侧下肢运动异常,如瘫痪、无力、关节痛等;中2/5治对侧上肢运动异常,如瘫痪、无力、关节痛等;下2/5治对侧头面部病证,如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诞、脑动脉硬化等。

7、顶颞后斜线:在头部侧面,从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斜贯穿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

顶颞后斜线相当于大脑中央后回感觉中枢在头皮的投影,主治:对侧肢体中枢性感觉障碍。可将全线分五等分,上1/5治疗对侧下肢感觉异常;中2/5治对侧上肢感觉异常;下2/5治对侧头面部感觉异常。

8、顶旁1线:在头顶部,顶中线左、右各旁开1.5寸的两条平行线,即自通天穴起向后针1.5寸,属足少阳膀胱经。

主治:腰腿足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9、顶旁2线:在头顶部,顶旁1线的外侧,两线相距0.75寸,距正中线2.25寸,自正营穴起沿经向后针1.5寸,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肩、臂、手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

10、颞前线:在头部侧面,颞部两鬓内,从额角下部向前发际处颔厌穴到悬厘穴,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口腔疾病等。

11、颞后线:在头部侧面,颞部耳上方,耳尖直上自率谷穴到曲鬓穴。属足少阳胆经。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疾病。

12、枕上正中线:在枕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自强间穴到脑户穴。属督脉。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疾病。

13、枕上旁线:在枕部,枕上正中线平行向外0.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枕上旁线相当于头皮投射区的视区,是枕叶视觉最高级中枢的投影,主治眼病;对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等,眼病及足癣、腰肌劳损等疾病均有治疗作用。

14、枕下旁线:在枕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枕下旁线相当于头皮投射区的平衡区,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腰背两侧痛。

头针法以15-30度进针,再平刺,可行捻转、提插、弹拨针柄手法,可采取静留针或动留针的留针方法,出针时,先将针缓慢出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拔针后要及时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但如下情况不适宜采用头针法:囟门和骨缝尚未骨化的婴儿和孕妇;头颅手术部位,头皮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处;发囊、瘢痕处;有脑出血病史者,宜谨慎使用头皮针。同时要注意安全,掌握刺激手法,防止遗忘起针,在不影响肢体活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配合运动,对特殊疾病加强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头针法处方示例:

1.中风偏瘫 是目前临床报道最多的头针适应症,用头针治疗常可迅速提高瘫痪肢体肌力,改善肌张力,不同程度地恢复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可以用顶颞前斜线(瘫肢对侧)为主,配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等来进行治疗。

2.癫痫 根据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确定其病变部位(如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取相应头针治疗线。如额叶癫痫取额中线和额旁1线、2线,顶叶癫痫取顶中线和顶旁1、2线,枕叶癫痫取枕上正中线和枕上旁线等。沿头皮透刺至帽状腱膜下层,行大幅度快速捻转,频率200次/分;各针持续行针1-2分钟,留针1小时,其间行针2次。

3.高血压病 头针法对I期高血压病以及肝阳上亢、阴阳两虚型的降压效果较好。一般以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等顶区和额区的治疗线为主,沿皮进针后,用缓慢平和的手法,取得局部针感后,留针1~2小时,并配合意守丹田、形体放松等,即可获效。

头皮穴区线的划分有利于我们根据不同的病症进行相应的选取,同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这些头皮穴区线进行按摩达到相应的刺激作用,方可取得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