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失去原有的平静后
读《古文观止》卷之八
送孟东野序
中国道家哲学"四两拨千斤",让我明白了相差很悬殊的两个物体间如果力量给予的适中,可以触处成圆,引进落空,避实就虚,使外力难以作用于自身,这就是太极拳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
同样1687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让我们明白了世界万物,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和相互吸引力。这就是说,世界万物就没有绝对静止的。
孟郊字东野,一生穷困,作诗以苦吟著称。和韩愈是诗友,本文是韩愈赠别孟郊的序文,文章以"物不得其平则鸣"为主旨,反复说明"善鸣"与否跟时代密切相关,委婉而含蓄地批评了当时压抑人才的统治者。
我在这里节选《送孟东野序》一部分来谈谈我对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感触。
文中提到:通常事物失去它原有的平静就要发出鸣声。草木本来没有声音,风扰动它就发出响声。
水本来没有声音,风激荡它就发出响声。波浪腾跃是因为有什么东西在堵拦水势,水流湍急是因为有什么东西在阻梗水道,水的沸腾是因为有什么东西在烧煮它。
金属和石头制造的乐器本来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就发出声音。人说话也是这样,心里有了不平静的感受就要说出来,他们歌唱因为有所思慕,他们哭泣因为有所怀念。
凡是从口里发出来而行成声音的,大概都是存在不平的因素吧!音乐是人们郁结在心中的感情向外抒发出来所行成的。人们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来借助它奏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就是器物中善于发声的东西。
自然界在时令季候方面也是这样,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借助它发出声响,所以让鸟鸣叫表现春的明媚,用雷的轰鸣表现夏日的炎热,用啾啾虫声表现秋的萧瑟,用凛冽的风表现冬的严寒,四季气候的相互推移更换,必定有得不到平静的事物发出鸣响吧。
时代不同但是各个朝代都有各个朝代发声的木铎,你的发声有人听到被采纳了,你是幸运的;而多数的发声如石沉大海,连个水泡也冒不起来,这是天意。
你可以骂大街说"八卦",但是吐槽和发泄过后依然还要"清晨出门来屁股朝后,喝着风顶着土脸朝前走。"(赵树理写的快板)
命好是天意;命不好也是天意。那么就没有必要因为命运的忽高忽低而惶惶不可终日了!九九归一,自己看得起自己分量最重,外缘的抬爱和馈赠那就是一份意外的惊喜了!
(感谢大同市著名书画家张永福老师为本文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