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铸造权

1、金属货币铸造方法

西方:打压法  、中国:灌注法

图为铸币的钱范,左边为陶士范,右为铜范,西汉之前一般使用陶土范或者石范来做钱,钱范不能反复使用。一范一钱各不相同,铸造质量较差。西汉之后,广泛使用金属钱范,铸造质量大大提高。有一部书被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就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本图是《天工开物》的铸钱图,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知道古人是怎么铸钱的。那么是不是可以支个摊子,自己就可以来铸钱呢?答案是不一定。秦朝以后,铜钱以国家铸造为主,也有例外

①汉文帝放铸政策的成功实践

公元前175年,汉文帝宣布两项新政策:●铸造新币,铭文“半两”,法定重量为四铢(1铢= 0.651克),后世称为“文帝四铢”;●颁布“除盗铸钱令”,即开放铸币权(即放铸),民间可以自由铸造,私人铸币无罪。

政府在三方面作出规定:第一,政府提供“法钱”,作为一个货币的标准;第二,政府提供“称钱衡”作为重量标准;第三,政府对于违反规定的民众,给予相应的处罚。

汉文帝时期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重要的放铸时代,结果是以邓通钱为代表的民间货币大量出现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货币基础。那是否存在良币与劣币的较量呢?一方面存在着良币驱劣币现象,百姓可以使用称钱衡进行交易,如果持劣币交易,卖方会要求买方加钱才肯成交,“或用轻钱,百加若干”。如果持良币交易,买方会要求卖方添给商品,“或用重钱,平称不受”。另一方面也存在劣币驱良币的问题,贾谊《谏除盗铸钱令》,贾谊认为,法律允许民间自由铸造铜钱,虽然有铸钱标准,但有人想谋利,会生产不合格的钱,这样就会受到刑罚处罚。但在利益诱惑下,犯罪的人却是越来越多,而这些都是因为允许私人铸钱而造成的。用我们今天的话大概是说,一个好的制度可以约束坏人,不敢做坏事只能做好事,而一个坏的制度呢?纵容诱惑好人去做坏事,结果成了坏人。贾谊在文中还指出,当时存在货币混乱现象表现为法钱不立,奸钱日多,这不就是中国版的格雷欣法则吗?贾谊可比英国的格雷欣爵士,早了1700多年!看来劣币驱良币也可以叫贾谊法则。

②清朝混乱的铜元铸造与发行制度

清朝货币铸造制度:●白银货币,采取自由铸造;●制钱即铜钱,由政府垄断铸造;●铜元始铸于1900年,铜元出现后的一段时期内,清中央政府没有明确铸币权统一由中央政府垄断,各省督抚纷纷在本省发行各式铜元,造成了各地铸造的铜元成色和形制并不统一。

我们回头看看制钱,制钱是什么呢?制钱是指明清两代按其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钱币。制钱重量1钱-1.4钱之间,雍正以后一般是1.2钱为主(约4. 4克)。因此制钱是铜钱中的一部分,是明清时期的铜钱。这是一枚康熙通宝制钱

当然这里面有正面有背面有侧面,背面的文字是满文不是汉文。铜钱根据其成色分为青钱和黄钱

左图的这开元通宝就是青钱,明朝之前的铜钱基本都是青钱,青钱是含铅和锡的铜合金。杜甫有诗写到,点溪荷叶叠青钱。明朝之后大量铸造黄钱,黄钱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金属锌。从货币价值看,黄钱的价值要比青钱高。此外还有纯铜铸造的红钱和掺杂了较多锡的白钱。清末各地铸造的铜元有不同面值。其中以当十文的铜完最多。我们以福建官局铸“闽关”十文光绪元宝铜币,重量7.1克

左图为正面,福建官局闽关光绪元宝,每枚当制钱十文,制钱一般重4.4克,这枚铜元只有7.1克,却要当10枚制钱来流通,显然是不足值的。铜元开始铸造之际,银元已经流通了,而且是大量流通了。因此铜元存在与银元的此价关系,我们以广东省造每百枚换一圆光绪元宝铜币为例来看看,100枚这样的铜元(这枚铜元重8克),大致接近两枚制钱重,而一枚银元值制钱一般在500枚以 上,因此至少要250枚以上这样的铜元,才能换到一枚一圆。所以在正常流通情况下,应该是换不到的,但是在政府的高压下,也可能换得到。因为发行铜元有很高的收益各地方政府有意铸造不同成色和形制的铜元,并且后发行的省份不断降低相同面额铜元的铜含量,由此可以获得巨大利润以补贴本地政府财力的不足。

各地滥铸铜元在客观上造成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百姓怨声载道,币制的混乱进一步加速了清政府的覆灭。清政府认识到铸币权分散带来的问题之后,于宣统二年(1910年)颁布了《币制则例》,但是,即便是到清政府覆灭,铜元的铸造也没有在全国实现真正的统一。

以当时铜元为例,在铜元铸造之初,由于数量相对较少,铸造比较精美,铜元还是比较受欢迎的,其后随着铜元滥铸,铜元越来越不受欢迎,快速贬值,也可以说是比价的回归。至于1927年的铜元银元比价,因为这个时候铜元已经不受国家的强制保护,这个比价才真正反映出铜元的价值。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金属货币的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现象,比较明显的有唐宋时期的钱荒和明清时期的银荒,很明显是货币这只乌龟跟不上商品这只兔子的速度,怎么办?唐朝有一项货币制度叫钱帛兼行,规定大额支付用布帛,小额支付用铜钱,原因就是铜钱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布帛充当货币能极大缓解铜钱的不足。白居易《卖碳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大家注意在《琵琶行》中又写到,五陵年少争缠头,一 曲红绡不知数。诗中的绡绫等都是当时的法定货币,诗中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货币制度。

如果出现大的地震、水灾、旱灾、虫灾,或者出现大规模战争、瘟疫等,经济还怎么发展?比如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尤其北方地区历经战乱,十室九空。杜甫有诗写到::岂闻一绢值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和平时期,一匹绢正常价格是300到500文,现在需要一万,这不是钱多了,而是商品少了。纸币的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货币的世界就更加复杂了。

(0)

相关推荐

  • 旧影寻踪——造币总厂

    位于原大经路(今中山路)上的造币总厂旧影.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三个重要的造币厂.1887年,为刺激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流通和改革币制的需要,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利用天津机器局雄厚工业基 ...

  • 中国古代货币形式演变及制度发展丨参观辽宁博物馆记

    前言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中国早期货币以海贝为主,商周时期贝币的使用达到鼎盛期,无文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各国铸刀.布.圆钱等多种形式的货币.秦统一六国,半 ...

  • 光绪元宝散发魅力 潜心传承

    存世的光绪元宝虽然不少,可要是十分之前的币种还是十分稀 少的.这些价格高昂的收藏品,很多时候也是有市无价,有人想买,却不一定有人愿意卖. 据了解,北洋造光绪元宝曾有一枚拍出480万元的高价,在2013 ...

  • 清代铜币焦点:光绪元宝户部造当制钱二十文真品的市场价值极高,目前已超百万!

    近年来我国内古玩市场也是一片兴旺.古币作为一种古玩,历来受到收藏家的关注.由于我国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货币形态,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征. 货币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从贝币 ...

  • 读书笔记:历史上的一些饭局(另类解读)

    读书笔记:历史上的一些饭局(另类解读) 项羽的鸿门宴  项老大本来是想干掉对手的,结果被自己人给搅了局.怎么办呢?难道杀了自己的小弟吗?当然不得.气死自己也没用.这顿饭说明,不忠心的小弟不能带出去吃饭 ...

  • 读书笔记:历史上的哥萨克,有着什么样的独特气质?

    纵观俄罗斯历史,哥萨克无疑是个"奇葩"般的存在.在俄罗斯文明的大花园中,他们以其粗犷豪放的性格,充满无限激情和饱含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成为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历史上的哥萨克, ...

  • 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金属货币

    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是一次质的飞跃.作为货币的金属需要开采治炼,有其价值,可以制造金属制品,有其使用价值.还有特殊使用价值(即充当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与各种不同的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不仅便于 ...

  • 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铜钱

    铜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长,流通范围广,影响大,现在我们重点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铜钱. (1)中国历史上全国范围流通的铜钱 春秋战国年间,诸侯国流通的铜钱有四类:蚁鼻钱(鬼脸钱).刀币.布币(铲币).圜 ...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罪人:让国家退后百年,第三个险些让中国灭亡

    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伟大之人,他们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但有好人就同样有恶人,他们恶贯满盈.遗臭万年,有的甚至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后汉书·霍谞传>:&quo ...

  • 秦朝历史人物——董贤(中国历史上二十大富豪)

    董贤(前23-前1年),字圣卿,西汉哀帝宠臣,左冯翊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人.成帝时,因其父官御史而得任东宫太子舍人,时年20岁.哀帝即位,迁为郎.一次在殿下"传漏"(奏报时刻) ...

  • 朝中无一奸臣,而且个个留名青史,中国历史上也就只有这么一朝!

    封建社会中的朝堂之上总会产生两种相对应的势力,有忠臣的存在自然也少不了奸臣了.但是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最特殊的朝代,它的朝堂中之上全都是忠臣! 这个最牛的朝代就是宋朝仁宗年间,北宋仁宗年间集中出现了宋代能 ...

  • 中国历史上十大忽悠术!都是最擅长编故事的人

    大家都知道,"忽悠"一词是北方俗语,意为利用语言巧设陷阱,引人上勾叫人上当,来达到自己目的. 而在我国历史上,"忽悠"并不少见,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载入史 ...

  • 中国历史上迁徙最多的民族-----苗族的历史演变(3)

    文/潘长宏 2021年5月9日 苗妹的舞蹈 清雍正年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生界"的武力征服,造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