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在紧张还是“MRP紧张”?| 观点

前言

长鞭效应(牛鞭效应)在供应链运营中,几乎如影随形。在上世纪60年代,MIT(麻省理工学院)为此开发了一个啤酒游戏来说明其存在的机理,并引发工商业界的巨大讨论。几十年过去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牛鞭效应在很多企业有有效管控,但这仅仅是技术手段,在实际的企业运营场景,其实牛鞭效应还跟人有关。

请看本文的观点。

——编辑部

在分析所谓的供应链放大效应(Bullwhip Effect,长鞭效应)的时候,专家们给出了4种解释,一为需求的连续修正,说的是供应链末端的需求经过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零部件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的层层修正,最后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二为订货批量决策,也就是我们要谈的所谓MRP“紧张”,意思是由于MRP是分段、分批补货,这样也可能导致供应链的放大效应;最后两个原因为由于价格波动以及短缺博弈导致的放大效应,这比较容易理解。

那么这种所谓的MRP紧张,即MRP的分段、分批订货到底是如何导致供应链的放大效应的呢?

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把这种紧张定义为“System Nervousness”,即“系统紧张”,其定义如下:The characteristic in an MRP system when minor changes in higher level (e.g., level 0 or 1) records or the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cause significant timing or quantity changes in lower level (e.g., level 5 or 6) schedules and orders(摘自APICS Dictionary),意思是:这是MRP系统的一种特性,当高层(指BOM层次,如第0或第1层)需求或MPS(主生产计划)项目发生微小变化的时候,就会导致底层(如第5或6层 – 取决于产品复杂度,作者注)需求的排程及订单在时间或数量上发生显著变化。

特别是在所谓的“Regeneration MRP Environment 再生MRP环境”(也叫Total Plant MRP,全厂MRP)下,MPS随随便便一个小的改动就会导致无数条交易(Transaction)记录的重新产生,因为在这种运行环境下,MRP需要重新做所有BOM的层层爆破分解及库存扣减,直至最底层的独立采购项目,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第5或6层从而产生无数的Rescheduling (重新计划)信息, 这本身就是MRP系统的一种“紧张”。

在这种“系统紧张”本身就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如果你再在BOM的不同层次设置所谓的“安全库存”或“损耗系数”,那就会导致紧张基础上的放大效应:不同层次的安全库存会被层层加码放大,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例子:

假设某公司A产品的计划BOM层次为0 ~ 6层,每层BOM用量都是1个,假设每层设3%的安全库存,其MPS在某一时段的需求为100个,那么,按照这种设置,MRP运算完之后,最底层的需求为 100 x (1+3%)^7(100乘以1.03的七次方)= 122.99个,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放大效应;

接着,如果修改该时段需求,从100变为105个,重新跑MRP,那么,这时候,最底层的需求变为 105 x (1+3%)^7(105乘以1.03的七次方)=129.14个,比原先的需求增加了 129.14-122.99=6.15个,也就是说,第0层的需求只增加了5个,但是最底层(6)的需求却是增加了6.15个!放大效应被进一步放大!

如果再考虑你在某一个或几个BOM层次设置所谓的“批量生产”或“经济采购批量”,那么,这种放大效应就会被进一步加剧!

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MRP紧张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这是由MRP本身的设计逻辑做决定的,但这个紧张要起到破坏性的放大作用,其前提是因为你设置了不同层次的安全库存或批量采购策略,如果你不设这些东西,MRP再怎么紧张,这个放大作用在理论上也不会产生 – 尽管实际情况是,这个放大效应是到处都有、比比皆是!

为啥呢?

其实啊,不是系统在紧张,是“人在紧张”,供应链管理,一半是技术,一半是管理,就是这个意思:

  1. 你为啥要设所谓的安全库存?是因为你怕缺料、怕超损、怕这个,怕那个 …… 你越怕你就会越紧张,你越紧张你就越会做错事(企图通过所谓安全库存来保护自己);

  2. 你为啥要设所谓的“批量生产”、“经济采购批量”?是因为你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样“合算”,这样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或者降低采购价格,但可能是你忘记了“买的便宜用的贵”这句话;

  3. 即使你不紧张,你没有设安全库存,有人也会紧张,譬如说你的供应商 – 因为PO一旦发出,那就是一个确定的指令,供应商就得严格按照你要求的日期、数量准备交货,因为你要考核他的OTD(及时交货率);为了满足这个及时交货,他可能准备一定数量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的安全库存,这又回到了专家们谈到的第一条,所谓的“需求修正”;

  4. 需求从100变成了105,是不是就一定要重新跑MRP呢?肯定的回答是“一定是不一定的”!为啥呢?你敢说你一点库存都没有?你这轻轻地一改,整个供应链可能就乱了套(产生了无数条重新计划信息),本来不紧张的,可能也就变得紧张了。

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我,把PO采购变成VMI模式,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没那么简单!

如果说PO采购还可以看出来你紧张到什么程度的话,那么,改成VMI模式,连你紧张到什么程度都无法衡量了,那就更乱了套!

VMI不是随便玩的,玩好了,大家都有好处,玩不好,那就是缺货、停线,加呆死库存!

那么,是否有办法来解决或者至少缓解这种供应链的放大效应呢?

前面说了,不是“系统在紧张”,是人在紧张 – 只要人不紧张了,这个所谓的放大效应也就可以慢慢地消除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