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徽州老照片,那才是极美的皖南
前言
改革开放前后,美国摄影家比尔·霍克(Bill Hocker)来到中国,游历各地,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时代记忆,经过他的许可,笔者以非商业性的网文展示方式,重回那个纯真的年代。在此特别感谢比尔·霍克先生的重要贡献,以及他无私的分享!
比尔·霍克先生肖像(摄于2011年)
徽州地区57张照片详解
比尔霍克先生1981年拍摄时,仍为徽州行署管辖,1988年4月撤销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至今。
1、站在屯溪镇海桥上所拍,正是今年洪水期间被冲毁的老大桥,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36年),位于新安江、率水、横江交汇的三江口,清澈的江水,上下天光,水波粼粼。
2、与上图同样在屯溪老大桥上,往东南方向,江上的蓬船停在水中,渔人打鱼,古韵悠悠,画面中央的远处,房屋上有一白色柱,那是位于休宁县榆村乡富溪村西山头的辛峰塔,又称榆村塔。
3、屯溪老大桥的西端桥头,两侧的徽州民居依桥而建,迎面而来的屯溪百姓,有的步行,有的骑着崭新的自行车,一位农夫打着赤膊,奋力的拉着装满青豆角的板车。
4、位于潜口的下尖塔,塔尖如毛笔,又称文峰塔,最底层还刷有红色字样的标语。
5、一处老宅前,人们聚在卖西瓜的板车旁,好几人都在偷偷的看着比尔在拍摄,墙上到处是不同时期留下的标语残迹。
6、屯溪的一处徽州民居的天井,精美的雕花窗格旁,一个小孩子怯生生的站在,上面的柱子贴有“计划生育”字样的宣传标语。
7、屯溪的一处老宅中,雨水让墙上生满了青苔,上面的福字已经发黑,一位姑娘正仰头往上看。
8、屯溪的又一家老宅,穿着白汗衫的大爷,背着手站着,旁边的竹躺椅早已锃亮。
9、与上图同样的位置,不过凉椅上一位老婆婆正在起身,她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家里也干干净净。
10、这张图片和上两张有可能是一家,八仙桌上,摆着暖水瓶,茶壶,药、茶叶筒、香烟,还有一个苍蝇拍,墙上则是各种1981年的年历,中堂则是老寿星画,旁边是主人写的对联,最上面则吊挂着祖辈的肖像,以及家庭照片框,顶部中间的框则是光荣退休的证书。
11、来了外国人,大人小孩都赶过来看热闹,大家喜笑颜开,可能觉得比尔的样子长的很奇怪。
12、屯溪的一处民居内,屋内屋外,依然是闻风而来看热闹的群众,见证了那个中外交流闭塞的时代。
13、位于屯溪的华山天主教堂,照片拍摄的2年后,因城市建设而被拆迁。
14、屯溪著名的黎阳老街,历史上,黎阳比屯溪还要久,黎阳曾经是休宁的一个乡,而屯溪则属于黎阳乡十六都。不过,世事变化,屯溪如今成了黄山市政府所在地。照片里的沿街高宅墙壁的宣传标语清晰可见。
15、屯溪的街头,一处“小人书”租看摊,那是很多中年人最熟悉的记忆,也是当时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画面右侧,两个孩子挤在一起,坐在凳子上,翻开着一本小人书。
16、烈日之下的街中,一个中年拉车人,晒的满身古铜色,拉着满满的竹木桌椅家具。
17、屯溪的一处民居门前,一对老夫妻正在烧水。
18、屯溪的一处老街,不知是不是黎阳,一个中年女子走在石板路上。
19、屯溪的一个木器加工作坊,看样子,图中的木工师傅加工的大多是木头栏杆扶手。
20、位于歙县郑村镇棠樾村的孝行坊,明嘉靖年间的兵部左侍郎鲍象贤祖父鲍灿,因其为母吮毒治病之事感动乡里,被朝廷准许建成此坊。照片中的下方空地已成村民晒谷场。
21、侧面所拍的棠樾鲍灿孝行坊。
22、位于棠樾的牌坊群,位于东大道上,从明永乐年间开始,明清两朝共建七座。在那个特殊年代,聪明的徽州人为了保护这些遗存,将政治口号刷在了牌坊上。
23、迎面的牌坊是鲍文龄妻节孝坊,上面的标语已被涂抹,右侧的小亭是“骢步亭”,已经有些残缺。
24、棠樾牌坊群,左边的是鲍象贤尚书坊,右边的是鲍逢昌孝子坊,荷叶塘,水稻青青,古老的牌坊下,村民挑着担,走在道中。
25、画面中的4座牌坊,依次为鲍象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鲍文渊妻节孝坊、乐善好施坊,上面的标语初步判断为:总路线万岁、人民公社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好。其中第二座牌坊下聚焦了很多人在参观。
26、上图的方位,从大路上往前拍摄,石牌坊瞬间显得高大巍峨。
27、正面的这座牌坊是鲍文渊妻节孝坊,这些竖起来的牌坊除了表彰那些节女,也桎梏着多少代从这里走过的徽州女人们。
28、棠樾村鲍灿孝行坊旁的敦本堂(又称“男祠”),可惜经过动乱年代,仪门五凤楼被毁,砌成砖墙,作为储粮之用。
29、棠樾村内的一处高梁建筑内的屋顶。
30、棠樾村中(存疑,有可能是呈坎),得知外国人来到了村里,蜂拥而来的村民跟随而来,大部分是好奇的孩子们,距离这张照片已经三十九个年头过去,如今,他(她)们应该年逾半百,不知道看到这里还能不能记起。
31、村外的高处,整齐的稻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徽派村落其间,彷佛桃花源中的景致。
原片注明为棠樾,笔者分析可能有误,盼万能的网友指正!
32、棠樾村交粮的场景。
33、棠樾村的一处祠堂内,堆满了稻谷。
34、原片注明是棠樾村所拍,笔者通过云彩判断,感觉是呈坎附近,当然也需要网友指正。
35、歙县城内著名的许国牌坊。明嘉靖年间进士许国是歙县人,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恩宠,特别是在万历年间平定云南叛乱,立下功勋,被朝廷特许立此牌坊,为罕见的八柱构造。
36、歙县的一处灰砖加工厂。
37、灰砖厂内的师傅,好像在雕刻着灰砖。
38、歙县的一位木匠在凿着木头。
39、歙县城内的大街上,两位老人摆着地摊,一人在卖扫把,另一人好像在卖植物种子。
40、歙县的一个木匠正在加工木条。
41、那时归歙县管辖的唐模村,照片中是“同胞翰林”牌坊,是清康熙年间唐模村的许承宣、许承家两兄弟,于康熙朝同中进士而立。
42、唐模村的沙堤亭,从村中一直以青石铺就,上有云路,取步入青云之意。
43、唐模村内的一处民宅,厅堂当中摆了一只竹凉床,还搭有蚊帐,床上有未打完的毛衣,地上是女式的凉鞋,可见是女主人睡在上面。
44、唐模村的一个老宅天井,阳光从门外和天井中一道投入,通风和采光都极好。
45、呈坎的环秀桥亭,始建于元朝,后清代重加廊阁,跨在潨川河上,成为村民休憩的好地方。
46、农人驱使水牛在犁田,原片注明是棠樾,但根据图中的后山梯田来看,可能在呈坎附近。
47、呈坎的宝纶阁,原为“贞静罗东舒先生祠”,明万历年间,其后人罗应鹤身居要职,多得御赏,因而将圣旨与赏赐的宝物放置于此,改建为宝纶阁。
48、呈坎的一处小巷,墙壁上刷有“高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内容。
49、呈坎的一处老宅,好像是一对母女靠在门口。
50、呈坎村内,一个女孩站在老房子的门槛上。
51、一位农人艰难的拉着板车,上面装满了稻谷,他正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仿佛是老黄牛一般,为了生活顽强前行。
52、与呈坎相邻的洽舍乡,正面的房子已经年久失修,一位农妇在门前扫地。
53、洽舍乡的丰乐水库岸边,一条长长的石阶梯通往村中。
54、洽舍乡的村落,民宅都是依山而建。
55、与上图同样的位置,也是洽舍乡地区。
56、位于汤口镇的山岔村附近,溪水清澈,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背靠青山。
57、皖南的田园风光,此图未注明地点。
求助:时光变迁,那时的风光,有些地点并不能确证,再此拜托热心的网友,期待大家的火眼金睛,发现本文注释中的错漏,不胜感激!
下一期《1981年的安徽九华山老照片》,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