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泉|公开课《重说“重农抑商”政策》纪实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3月18日上午第二、三节课,周小泉老师,王烨婷老师上了两堂全市公开课,两位老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全市30多名历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不仅观摩、评价了两堂公开课,而且借着这个机会,探讨了平时上课与公开课的不同,中考改革的方向与应对,高中新课改的相关问题。(相关报道见: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美篇“教研兴学擘画早,一犁新雨破春耕。”)

(全市历史教研大家庭与会成员合影)

接下来,我来谈谈自己从接到任务到准备、选题、定稿、拓展、磨课、调整、评价与反思的主要过程,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接到任务:2月24日,正月十三,景德镇市历史教研中心组成员在市教研所副所长、历史教研员胡慧萍老师的主持下,开了新学期第一次会议,商讨了本学期的一些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便是配合教研所“听课评课开放月”活动,之前都是其他学校主办活动,所以我主动要求第一次公开课放在市一中举行,得到大家的认可,非常感谢大家给一中这个机会。

准备:两年前借用刘胜军老师的课件上了一堂公开课《商鞅变法》,课后,周赤思老师建议我全市公开课还是用原创的比较好,那我就要找个选题:一是用教材的课题,二是自己对某个专题进行深入思考。最后我还是决定就某个专题展开探讨。

选题:2007年,我在江西师范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曾经在旧书店淘得一幅由赵孟頫题签的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以前上课时,经常会展示给学生看,但是也讲不出所以然,只是带着学生去找一找图中的一些有趣的情况。

(2007年在南昌读研期间花50元买的《清明上河图》,大概是我当时3天的伙食费)

我感觉,北宋如此繁华的商业氛围,而教材认为统治者多数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问题便出来了:“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以贯之?还是时断时续?或者是有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等等。

刚好手头上有两本书,一是周明学老师的《高中历史讲义纲要》,一是大学同学何堂远推荐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任世江著)。这两本书有比较详细的解读,大概的方向是:重农是一以贯之的,抑商主要是抑私商,扶官商或者官商勾结,政府其实认识到商业对于财富增值的重要性。这些观点,能让我们理解,在中国古代多数时候商业能够繁荣的原因。

定稿:商业繁荣与商业政策之间看似矛盾的地方,要怎么去看。我把反映北宋商业繁荣的《清明上河图》呈现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引出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始末,再细看《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一起梳理北宋危局,启发学生商业繁荣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得到一些启示,来完成这堂课。其实在设计之初,想整理出各行业的人如何在当时条件下生存,做一个角色扮演与探究,但是时间不充分,也就只能请学生上去讲解“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危局”。

拓展:商业政策的制定,其实也商业思想有着莫大的联系,先想清楚问题的实质,才能够制定出合情合理的政策。于是,让我想起孟子义利观的经典论述《孟子·梁惠王上》,还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告诉我们分工、合作,带来效率的提高,国民财富的整体增长,促进国民生活的总体改善。

磨课:在上周二(3月16日)上了一遍,觉得前面介绍重农抑商政策时间过多,后面草草结束,于是把前面部分坎掉一部分,只留下几个问题探究,然后直接过渡到“北宋危局”,这样一来,课程的完整性得以保证。但问题也是十分明显的:就是很多东西讲不深,讲不透。王烨婷、江建辉老师和学生提出了中肯意见。

(为了把课上出效果,在网上买了10多幅《清明上河图》作为教学用具,并且搜集了本图的重要信息,让学生提前学习)

评价:

教师评价:(为了节省篇幅,我只把几位老师提出的批评意见,摘要出来。)

程志鹏老师(景德镇市历史学科教研中心组高中组组长)主要提出两点意见:一是认为我这堂课任务驱动做得不够好,一堂课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要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抽丝剥茧。二是认为我给出材料,在解读这方面要做得更细,更深一些,史料解读能力,需要培养,就是把每一段史料的价值最大化。

陈莹老师(乐平一中)认为本课所引材料不是很经典,而且引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否合适?引用孟子义利观是要肯定还是否定“重农抑商”等等。

胡慧萍老师(市教研所副所长,历史教研员)提出,学生参与应该是生成性的,自然而然,服务于教学,而不是很突兀的参与到课堂,不能让学生作为老师课堂设计的“提线木偶”。

还有熊谊彪老师(景德镇市历史学科教研中心组初中组组长)、周赤思老师(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景德镇市历史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万丹丹老师(教坛新秀)、汪三妹老师(景德镇市历史学科教研中心组成员)、汪荣菊老师(浮梁一中历史教研组长)等作出了点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学生评价:

学生能够认真的参与进课堂,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过多磨合,也没有过多征求到学生意见,这是本次公开课的缺憾。

(余慧芳同学在第一周学习了相关资料后写的读后感)

(余慧芳同学的点评)

(把事做好,是我们知育班师生共同的愿景,余慧芳同学与所有知育班同学共勉。)

(晏泓鲲同学的点评)

(王浅予同学的点评)

(戴锦珊同学的点评)

(陈正开同学的点评)

自评:

本次公开课,从接到任务到最后成型,评价。带给我很大压力,同样也带给我很大成长。每次经历参赛、参加活动的过程都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可以说对其朝思暮想,想着能够把事情做到令自己满意,让参与者有所收获。这个态度是好的。但是正如评教的老师和同学说的一样,这堂课还是会有一些不足,这也是我以后在做同样事情的时候可以汲取的教训。

另外,我还想多说点不足,便于以后做得更好。一是,资料占有不够充分,在中国知网,在经济史著作方面的储备仍然不足;二是,《清明上河图》到底要怎么用,是作为引子,还是作为主线,这个要分清楚,不然就会主题不明,带来思想混乱。三是,专题课的设计也要围绕着重、难点,讲深,讲透。四是,学生参与的形式可以多样,而且是有必要再设计,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

真诚感谢认真听了我公开课,并且指出我的问题的师友、学生,是你们让我进步更快!

附件1:课件

附件2,十位上台解说同学

(汪隆崛同学)

(余慧芳同学)

(周正慧同学)

(晏泓鲲同学)

(陈正开同学)

(周文钰同学)

(金雨檬同学)

(杨珊珊同学)

(吴桐宇同学)

(戴锦珊同学)

十位同学准备非常充分,态度很认真。每人赠送了一幅《清明上河图》作为表彰。

我常在想,我们做老师的,到底能教学生什么知识?还是作为引导,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种子,然后学生会根据他/她们自己的天性,茁壮成长。

与学生一起成长,引导学生往尽善尽美的方向发展,这可能是我们”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旨归吧。

(0)

相关推荐

  • 教育叙事:关注每一个

    在博友"想想再说"的博客中,看到了"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对于孩子的意义"这篇博文,讲述了几个有关孩子心路历程的故事.读读看,这样的故事是否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 ...

  • 安徽阜南:五小立足有效教研,打造高效课堂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0年11月8日整理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秋意凉,却抵不住老师们执着的热情.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 ...

  • 周小泉

    周小泉个人简介 周小泉,男,汉族,1981年2月生,江西余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江西省景德镇一中历史科目教员,二〇〇二年以来一直担任高中文科班班主任工作. 从教以来, ...

  • 《高中说明书》语音版(周小泉亲述)

    周小泉亲述 <高中说明书>--知·育班思维导图 高中,高级中学.在江西省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在上海.日本等发达地区.国家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这一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人的 ...

  • 周小泉|中国足球能否再次打入世界杯?

    (热情奔放的克罗地亚球迷) 中国足球能否再次打入世界杯?--观法克决赛有感! 严谨的提问应该是:中国国家足球队能否再次打进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中国足球队除了一再让球迷失望之外,好像什么都做不了.14 ...

  • 周小泉:享受孤独——在第四届《教师博览》读书论坛上的分享

    享受孤独 (本人在<教师博览>第四届读书会上的发言,照片由徐诗鹏校长提供,感谢) 周小泉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读书,是一件孤独的事情. 读书, ...

  • 周小泉|合理使用手机倡议

    周小泉|合理使用手机倡议

  • 周小泉|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的课改故事 --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 周小泉 江西省景德镇一中 我是高中历史老师,2002年毕业于上饶师范学院,工作之初使用的是人教社大纲版历史教科书,课程是以通史体例来呈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教学过 ...

  • 由《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说开去 ——与周小泉交流记

    由<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说开去 --与周小泉交流记 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陈国华 题记:2018年10月25-26日,江西省2018年基础教育优秀课例展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举行 ...

  • 周小泉|为什么读书?

    2018年11月23日星期五 20:27  晴 周小泉|为什么读书? 这个问题是一个好问题,今天跟理科班学生讲到王阳明少年时问先生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然后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有没有问过老师,为什么要 ...

  • 周小泉|我的2018

    我的2018 西历2018年,中国农历戊戌年,肖狗,是我儿子的本命年. 这一年,对我来说,关键词有两个,一是收获,二是觉悟. 先看 收获: 1月,学生期末考试,取得应该有的成绩:行为习惯养成良好,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