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问渠哪得清如许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记贵溪一中首届“象山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陈国华)

题记:2018年11月26日—29日,贵溪一中首届“象山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如期举行,经过4个上午文理科组各15节课的激烈比拼,终于决出了一二三等奖。这次比赛,让听课的评委和老师都感触良多,评委之一项红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每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当天上午的比赛实况和个人感想做成了美篇发在微信朋友圈中。从第一天之后,我每天都在焦急的等待项红老师的作品出炉(估计很多老师心情和我一样),然后第一时间转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比赛期间乃至现在,每天在食堂用餐期间,比赛的讨论几乎占据了老师们用餐的谈话内容,甚至于在听课期间我都发现有陌生的面孔在比赛课堂上听课,有些外校老师也慕名前来学习了。这些情形都说明我们的比赛无论结果怎样,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大家一致的看法都认为这次比赛的水平较高,选手的综合素质较好,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也为学校的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这是非常值得可喜的地方。在和许多老师、选手、学生的交流中,我也收获了很多的感触,把这些感触记下来,作为对这次比赛的总结。

这次比赛学校经过精心的组织和准备,制定了比较完整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大赛的评价体系和评分细则,我对首届“象山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总结评价。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

1、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立德树人” 的总任务,落实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 “立德树人” 的总任务,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本次大赛的第一个价值取向,有别于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以便更好的对接即将开始实施新课程和新高考。在本次大赛中,各学科参赛选手较好的把握了这一价值取向,人文学科显得更为突出的反映了这一取向,这也是评委和听课老师认为比较出彩的地方。语文蔡丽莎老师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是一篇充满理性的心理分析文章,但是蔡老师却紧紧抓住了爱这个主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讲述,以学生的人生经历来解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亲情观,进行了一场深切的感恩教育。许多学生含着热泪讲述着父母和自己的之间的爱,也深深的感染了在座的听课老师,很多老师也是眼含泪水听完了整堂课。这样的课就把新课程标准的“立德树人”总目标很好的体现出来了,而且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了实处;音乐闫妍老师的《黄河大合唱》对于创作背景的分析和讲述深刻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为了民族危亡舍身救国的精神;美术桂安琪老师以解放区的绘画和国统区的绘画不同风格解读了时代的精神内涵,都很好的渗透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凭借着强烈的课堂感染力蔡丽莎老师终获文科组一等奖,闫妍老师获得了文科组二等奖。

2、对教材的重新解构成为课堂创新的最大亮点。

在我们的评价体系和评分细则中教学设计的赋分主要是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师的风格进行个性化处理教材,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对教材进行重新的解构,这需要我们的老师能都大胆的对教材体系进行变更,不要被教材束缚住了自己的手脚,一切以教学的实际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本次大赛中,凡是能够重构教材的老师最后成绩排名都靠前,凡是被教材束缚的老师最后成绩排名都靠后,这说明我们大多数老师都倾向于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打破传统教材体系的束缚。以地理郑小惠老师的《地球偏向力》一课为例说明,比赛进入第二天的时候,地理郑小惠老师的《地球偏向力》一课让所有的人眼前为之一亮。郑小惠老师讲述这一课的时候,完全放弃了教材的素材,而是以大家熟悉的身边的素材来讲述地球偏向力的作用,可以说是完全重构了教材。郑小惠老师以贵溪信江河在贵溪城区段U字形大拐弯的特殊地理地貌来讲述地球偏向力这一个知识点,通俗易懂,而且很接地气,比用我们不熟悉的河流来讲述效果要好很多,这个改变引起了所有人的极大兴趣,整个课堂一下子就非常活跃了。郑小惠老师的这堂课赢得了开赛以来听课老师的最高评价,就是郑小惠老师对教材的重构成就了一大亮点。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改变,郑小惠老师最终也获得了文科组一等奖。

3、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创新成为大赛普遍现象。

本次大赛在教学方法上都不拘泥俗套,根据学科特点都有很大的创新,文理科组的比赛学生都广泛的参与到教学中,所有参赛老师都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新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科组的比赛广泛的采取了辩论。课文朗读(语文张蓓蕾老师让学生吟诗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记忆犹新。),质疑答辩,小组活动(参赛的英语老师黄瑛、张文静、陈肖依、舒媛悦都用到了这样的手段,配合英语学科的学习特点,还有有奖问答环节也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分组讨论等新的教学方法;理科组的比赛也都采取了现场试验验证(物理苏东华老师的圆桌试验效果很好。)分组合作,现场测试等新的教学方法,这也体现出我们的青年教师作为青年的优势,善于接受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敢于创新,与学生配合融洽,为我们呈现了富有朝气,生动活泼的全新课堂,这一点我觉得是值得我们中青年骨干老师学习的地方。就本次大赛来看,无论文理学科组,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创新,应该说这也是普遍化的常态现象了,也许在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都已经广泛的采用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尝试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了。

4、本次大赛整体水平较高,青年教师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本次大赛许多听课的老师纷纷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次比赛整体的水平都较高,我们的青年教师,哪怕是刚毕业的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都很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呀!”“整体的水平都较高,后生可畏啊!”这几个感叹几乎是我碰到的听课老师的共识。

从我们最后统计出的分数来看,选手的最后分数都咬很紧,几乎都是用零点几分来区分的,比如文科组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就差0.2分,二等奖和三等奖就差0.3分;理科组的一等奖和二等奖也只差0.8分,二等奖和三等奖只差0.17分,由此可见,我们本次比赛确实整体的水平很比较高的。但是由于大赛章程的规定,我们的比赛一定要取出一二三等奖来,很多都难以取舍,只能优中选优,评出本次大赛各个奖项来。

青年教师表现出的较高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看广大老师的赞誉,文科组历史吴聪平老师的《新文化运动》一课最后老师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反思深深打动了评委和其他听课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吴聪平老师扎实的学科功底,深厚的理论涵养得到听课老师高度认可;理科组物理苏东华老师,生物陈田英老师,物理崔敏老师都凭借着自己较高的个人素质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同,三人获得了理科组的一等奖。我们英语四位参赛老师(黄瑛、张文静、陈肖依、舒媛悦)都是全程英文授课,全程没有一句中文,而且英语的口语很地道,展现了优秀的个人素质。课后有听课老师感慨的说我上学的时候怎么没碰到这么好的英语老师,否则我当年的英语也不会那么差,也许可以考更好的大学呀。

5、音体美信息技术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次参赛的音体美信息技术课上的都比较出色,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观念,很多听课老师表示,这些课不应当做副课来看待,而应该好好的开展音体美信息技术课教学,可以叫做综合素质培养课,这说明我们这些的课老师充分展现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课程的美,我们把这些课开好了,可以大大的提高我们学生的整体的综合素质,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是不无裨益的。

6、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课堂的氛围看,每节比赛课都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虽然所有的比赛课都经过了不断的打磨,学生多次参与了打磨的过程,但是我从听课老师的反映看,可以做出效果良好的判断。因为听课老师很多是非本专业的老师,在听完每节课后我都会找几个老师聊一聊他们对上课知识的理解,很多老师表示听懂了,而且增长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如理科组生物陈田英老师将肉眼不可见的细胞膜,通过观察一个鸡蛋黄的内容物的保存及流出证明其存在,通过一个学生动手紫甘蓝的冷、热水实验充分的演示细胞膜的功能,由身边具体常见的例子,生动的讲解抽象的概念,让非专业的人都能理解深奥的生物学知识,体验生物学之美;地理郑小惠老师展示的一段在赤道上的水流实验直观的让我们理解了地球偏向力的方向问题;英语张文静老师展示了在地震来临之各种异常的表现用英语的表述(我印象深刻的是 “鸡飞狗跳”)不但学到了英语的专业知识,也掌握了防灾的基本知识。总之,我觉得每一堂比赛课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深入的思考展现的课堂都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甚至有些效果超出了原来的教学预期。

二、需要提高的地方

1、师生互动有些落入俗套。

我们的比赛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师生互动,作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的表现。因此许多老师在上比赛课的时候都要准备师生互动环节,往往就会变成一种为互动而设计互动的环节,于是就不免使得师生互动环节会落入俗套了。比如提问环节,我看许多老师的提问就是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提问,为了提问而提问,所提出的问题是没有价值的,不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记得一位中学教育大家说过,我们的问题一定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充斥着“对不对?”这样的低级提问。在本次的比赛中,我很注意听参赛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思考的价值,遗憾的是这样的有价值的问题比较少,多数问题是简单的重复的问题,甚至有复述课本的问题。所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能认真的思考一下怎么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活动这样的师生互动环节也流于形式,真正能让小组活动解决问题的活动少,多数是为了活动而进行的活动设计。

2、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不管是比赛课还是我们的常态课,其实每节课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本次比赛就出现了多种教师原来设计中没有的意外状况,有些老师能从容应对,多数老师处理就不够机智。比如有些教师担心时间不够用,往往在前面讲的比较快,但是后面突然时间有多了,就没有准备应变的方案,或者是明显的慢慢拖时间,或者是不断的重复课堂小结,有的干脆就让学生看书等下课;有些课堂出现了学生突然提出了教师不曾准备的质疑问题,教师慌乱中不置可否,这些意外状况的出现其实更考验一个老师的课堂把控和驾驭能力,有经验的老师会有很多方法应对,缺乏经验的老师往往手足无措而无法应对。所以,青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应对课堂意外情况出现的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不断积累处理意外课堂情况的方法。

3、对教材的创新处理能力需要提升

我们本次比赛尤为关注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的创新。有些青年教师受教材的束缚较多,不敢放开手脚对教材进行创新的处理,从而让整个的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得分相对偏低的老师就是因为不敢突破教材的框架限制,太过于中规中矩,整堂课比较平淡,没有高低的起伏,缺少新意。

加入了自己的思想重新处理了教材的课和按照教材的框架来上的课完全是两个概念,以我曾经参与过的一次历史课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来说明:课题是《鸦片战争》,一个老师按照教材的体系先讲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然后讲鸦片战争的过程,最后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这个过程中也引用许多很好的材料,包括文字,影音等资料,看起来也有声有色,但是整堂课就是感觉比较沉闷,没有新意。而我设计的课题是《鸦片战争的历史追问》,至少这个课题就让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引起了听课者的兴趣:追问什么?如果追问的是教材上东西,那就不是追问了,肯定是有新的思考才能称的上追问。我把追问的重点首先放在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上,除了教材表述的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我们的审视眼光是不是应该放的更远一点来看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于是从乾隆时期马戛尔尼代表团访问中中国说起,步步分析,层层剥离,给人呈现了一幅鸦片战争历史原因的全景图;第二个追问重点我放在了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上,教材只关注到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而忽视了鸦片战争在当时的实际影响。我通过政府,社会精英(知识分子),老百姓三个层面的人对于鸦片战争的反映(以多种材料直观呈现)来分析鸦片战争的实际影响究竟怎样?这样就丰富了对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思考,进而我就提出来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鸦片战争之后为什么从政府到社会精英(知识分子)到底层百姓没有理性的对鸦片战争的反思?这也就解读了近百年的中国历史近代化的艰难问题。

所以,对于教材的创新性的处理是整堂课有没有创新的基础,我们的青年教师应该大胆的对教材进行创新性的处理,当然这需要成熟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有自己的思考,青年教师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不断的积累专业的知识理论才能更好的驾驭和处理教材。

4、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但不要忘了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整堂课朝怎样的方向发展是由教师来掌控的,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有强大的“气场”。课堂上无论让学生进行怎样的主体性的活动,在关键的环节都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是无论怎么 “放”,最后教师“收”的环节很重要。在本次比赛中,很多班级的学生素质很高,参与的活动搞的很好,就是在教师“收”的环节有点遗憾,正如课后有些听课老师所说的“学生的风头把老师盖住了”,这显然是淡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了,教师没有能很好的掌控整堂课,以致被学生的精彩表现给盖住了。怎么做到有效的驾驭课堂呢?其实也并不难,就是在学生的发言或活动之后教师有一个更为精彩,更具有理性,更高屋建瓴的总结,尤其是在课程最后结束阶段,这样就能做到无论怎么 “放”,最后都稳稳的“收”到教师的手中。本次比赛只有少数几位教师有类似高度的总结,多数教师的总结缺乏学科应有的高度和理论的深度,因此略显遗憾。

结语

紧张激烈的四天比赛落下帷幕,但是对于比赛本身包括学校的教研工作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自比赛开赛以来,全校的教师围绕赛里赛外有了许多的讨论话题,总体上说老师对这次比赛的评价是很高的,对于这样的活动开展都是很支持的,许多老师在听课中都颇有收获,对于没听到的好课都留有遗憾。在比赛的组织过程中也略有瑕疵,以后要逐步改进,以期呈现更完美的比赛。

无论怎样,贵溪一中首届“象山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给予了参赛选手锻炼自己,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全校老师带来一场异彩纷呈,反思自我的精神盛宴,这一点也许是本届比赛最大的收获。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由于青年教师不断加入我校的教师队伍,才使得学校的发展后继有人,贵溪一中“象山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砥砺前行,给那些坚持在中学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以前进的动力,给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添砖加瓦!

(编后:每次陈国华老师的来稿都经过精心打磨,我在编排的时候,几乎连字都不用改。只管好好享受陈老师给我带来的精神盛宴,每次发陈老师的文章,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景德镇一中与贵溪一中是重点中学盟校,我们为贵溪一中青年老师的成长感到鼓励,也为贵溪一中为青年教师打造成长平台喝彩,更为贵溪一中深厚的教研风气点赞。)

(说明:本文作者贵溪一中陈国华老师,如有赞赏,将全额转给原创作者陈国华)

业精于勤

(0)

相关推荐

  • 骨干教师包保计划

    骨干教师姓名刘颖帮扶对象分析孙艺宸是我校的一名英语特岗教师,她对工作充满热情,责任心强,积极上进,虚心好学.但是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难免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本课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 ...

  • 【转发】给参加课堂教学比赛的老师们的建议

    作为教师,免不了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从教学比赛的名目上看,有说课比赛.普通话比赛.写字比赛.微型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课件比赛.板书设计比赛.简笔画比赛.教育演讲比赛等多种.课堂教学比赛是这些单项 ...

  • 精彩说课展风采 绽放魅力促提升 ——暨三源浦镇中心小学语数说课比赛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培养教学新秀,促进教学研究,10月14日上午,按照我校说课比赛的方案,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这次说课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达到了 ...

  • 安徽阜南:新村镇中心学校举办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活动

    2021年3月29日整理 为促进我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3月26日 ...

  • 安徽阜南:阜南一小第四届“青年教师素养大赛”之说课篇来了

    2021年10月18日整理 千里之层,起于垒土."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我校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素养 ...

  • 朱熹读书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奢侈事.尤其对于职场人而言--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用不上--这些问题仍然在消磨着许多人的读书热情.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读书,有效读书,并 ...

  • 问渠那得清如许 北京现代用水溯源 赵润田

    . 问渠那得清如许  北京现代用水溯源  赵润田 北京晚报 | 2021年04月08日 . 如今的东直门是个热闹地方,立交桥西有"吃货"们无人不晓的簋街,样样美食都勾人馋虫,桥东则 ...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94年,64岁的朱熹在宫中担任待讲时,因为希望能够效法古代缺席,制约君权,结果得罪了宋宁宗和宰相韩侂胄,被罢免还居建阳. 1196年,有人叫嚣要"斩朱熹以绝伪学",他的门人也被 ...

  • 张斌:问渠那得清如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 文/辽宁丹东 张斌 "有时常想无有时""细水长流",这是母亲生前经常说给我们的话,是母亲的忠告. 母亲在缺吃少穿的岁月里挣扎了大半生,饿怕了,穷 ...

  • 李海河诗词50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海河诗词50首 一.喜庆类 律诗 庆祝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 黄花红叶映祥云, 盛会京城翘首吟. 一曲清音琴韵远, 千丝好雨物华新. 倡廉反腐民心暖, 富国强军捷报频. 同晋小康圆绮梦, 中华锦绣万年春 ...

  • 《十八洞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如电影<十八洞村>的海报一样,影片中的十八洞村,也是一个风景绝美的所在,全村大面积覆盖的森林,沟沟壑壑间的如镜梯田,还有特别原生态的一栋栋老屋,看起来苗族风情非常浓郁.但,当我们跟随电影 ...

  • 问渠那得清如许|郜灿(江西)

    *文学新高地 时代最强音* *弘扬真善美 汇聚正能量* 文学 梦想成真的摇篮 作家 异彩纷呈的平台 扩版増栏谱新篇 --纸刊<天赋文学>报二期新颜 <天赋文学>报,由天赋文学社 ...

  • 问渠那得清如许(二)|郜灿(江西)

    *文学新高地 时代最强音* *弘扬真善美 汇聚正能量* 文学 梦想成真的摇篮 作家 异彩纷呈的平台 扩版増栏谱新篇 --纸刊<天赋文学>报二期新颜 <天赋文学>报,由天赋文学社 ...

  • 问渠那得清如许,那的读音与字形

    阅读本文之前,请先投个票. 收到一位小伙伴的信息,说家里娃娃的老师,要求"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那"读作nà,要求我写写这个字.遵嘱执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池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