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上出现的宜兴特产,乾隆慈禧都赞不绝口。

第2580期
吴国夫人
编辑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和桥豆腐干,江苏百年老字号!

它曾让乾隆念念不忘,也使得慈禧赞不绝口,更是曾温暖过我们可爱的志愿军战士。

1

乾隆称其江南一绝 慈禧赞其食中佳品

和桥当地有一特产叫做和桥豆腐干,它是江苏宜兴久享盛誉的传统名产,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味特别鲜美,驰名遐迩。

图片来源:和桥镇政府提供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三下江南时乘船来到和桥地界,船外吆喝声此起彼伏,乾隆来到船头,被一股浓郁的香味吸引,便唤来随行人员询问,打听之下方知是当地豆腐干的味道。
乾隆皇帝随即叫船夫靠岸停船,命人上岸买来吃过之后,乾隆意犹未尽,叫人掉转船头,再买了一份,并赞到:“此乃江南一绝。”
咸丰年间,和桥豆腐干被定为贡品,进入宫廷。慈禧太后曾亲自品尝,称其为“食中佳品”,从此和桥豆腐干名扬海内外,至今盛传不衰。
2

1950年和桥豆腐干远赴朝鲜战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时间来到1950年,抗美援朝炮声打响,前方的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后方的老百姓踊跃捐款捐物,为战势艰难的前线捐赠了粮食、蔬菜甚至飞机、大炮。
四海供给,八方支援。
此时,宜兴人也在用行动为这场正义之战添砖加瓦、雪中送炭。
和桥当地政府和群众团结一心,连续数个日夜,辛苦忙碌、汗湿衣襟。将十万多斤大豆紧急加工特制成和桥豆腐干,专程运往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
棕黄的外皮、浓浓的香味寄托了家乡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香醇的宜兴味道也深受志愿军战士的好评。
图片来源:和桥镇政府提供
从苦难的旧社会到炮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到国富民强的21世纪新时代,宜兴人总是以低调、朴实的方式表达着炎黄儿女深入骨血的家国情怀。

和桥豆腐干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

和桥豆腐干的前尘往事

豆腐干品牌众多,清代时期形成百家争鸣之势。
最老牌也是最有名气的莫过于“万生豆腐干”和“梅永和豆腐干”了,关于这两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清朝同治年初年,宜兴芳桥人士周万源在和桥开办酱园,兼制作白坯方形豆腐干。
后由学徒朱道源开设“万生酱园”(后改名“中万生”、“老万生”酱园), 那时,万盛酱园制作的嫩油豆腐干和臭豆腐干已经小有名气了。
1
徽商梅礼卿发誓要超过“万生酱园”
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一个叫梅礼卿的安徽汉子,在战乱中全家被杀。他只身来到宜兴和桥镇谋生,时常买上当地的几块豆腐干,喝盅酒助助兴。
偶有一次,他觉得味道不如先前那么好了,就向店主提出疑问。店老板听后不痛快,就说:“你有本事,就自己去开作坊吧!”
梅礼卿一气之下,真的就开了一片酱园,取名“梅永和酱园”,兼产酱油豆腐干,发誓要超过当时名气最大的“万生酱园”。
梅礼卿聪明能干,他汲取了老家安徽芜湖一带豆腐作坊的长处,讲究选料,精巧制作,又把“万生酱园”的方形五香嫩油豆腐干,改为干花包裹的老油豆腐干,生意渐渐红火。
2
形状改良,斩获人气
这天,梅礼卿路经苏北,看见淮安人用圆形蒲包包裹豆腐,做出了圆形豆腐干,很是有趣。
打听之下,得知这种制作方法竟然已经有了600多年历史。
他当即便带了几个蒲包回到和桥,凭着当日所见,摸索着做出了圆形老秋油豆腐干。
图片来源:和桥镇政府提供
新制的豆腐干大小均匀如银元,因蒲包包裹,表面印有麻片状的花纹,色泽透亮呈深褐色,咀嚼起来富有韧性,色香味俱全。
一经出售,极受追捧。
一时之间,“梅永和酱园”的圆形豆腐干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话题,店铺门口日日排着长队。
“梅永和酱园”的名头一夜之间,传遍全城。
到了儿子梅渭中经营时,和桥豆腐干达到了鼎盛时期。晚清时,当地官员把它作为上品进贡朝廷,慈禧才得已吃到。
到了清末,除了“万生”和“梅永和”,观音巷的“周裕隆豆腐干”、“徐二豆腐干”也逐渐有了知名度。
1938年,梅永和酱园店遭日本侵略军洗劫,店主去世,生产一蹶不振,但它的制作工艺却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如今的和桥镇上,数十家生产厂家基本沿袭了“梅永和”老油豆腐干的制作工艺。
制作和选料更加讲究,运用多种材料,连续经过19道工序才能制成成品。
2006年开始和桥豆腐干已经在互联网上售卖,2011年,和桥豆腐干被列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和桥镇政府提供
花开花谢,急景流年。

和桥豆腐干的叫卖声消逝在弹指一挥间,而关于它的故事被宜兴人口口相传,吸引我们梦回到那个古巷经年!
《在宜兴·有声》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