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长平之战

刚刚看完长平之战,我谈谈我对长平之战的一些看法。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不仅决定着秦赵两国的命运,同时也决定着天下大势的走向,因为到了战国后期,能与秦国对抗的也只有赵国了。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我们先来看看卫鞅的《强秦九论》,其一田论,其二赋税论,其三农爵论,其四军功论,其五郡县论,其六连坐论,其七度量衡论,其八管制论,其九齐俗论,这个是卫鞅写给秦孝公的强秦九论,从这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全面的变法革新,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呢,只是一次效法胡人的军事革新,形式比较单一,军队战斗力是增强了,可其他方面还是老样子。

长平之战的缘由是秦国攻打韩国上党,韩王想把上党割让给秦国,可上党郡守冯亭不同意,最后他把上党送给了赵国,到嘴的鸭子飞了,秦国怎能不生气,于是秦军追到赵国的长平,秦赵长平之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赵军主帅是老蒋廉颇,他采用的是深沟高垒战术,秦军急切间攻不破赵军的壁垒,就这样僵持了下来,一僵持就是三年,看到这里我觉得廉颇的战法有点太保守了,如果趁着秦军刚到长平,立足未稳,学着马夫子赵奢阏与之战的战法,发挥赵军的优势,未必不能击退秦军,如能胜,就可以吸引周边国家参战,赵军也就不会孤军作战了,对峙的三年时间里,赵国的粮草消耗巨大,这让赵王对廉颇心生不满,于是赵王一方面遣使赴秦议和,一面派遣使臣到魏楚,想合纵攻秦,秦昭襄王也不是吃素的,怎会答应和谈呢,魏楚都被白起打怕了,没有答应赵国的要求,赵国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秦昭襄王继续让王龁出战,而廉颇还是固守不出,僵持下去,虽然赵国不会败于秦,但由于赵国这两年粮食产量少,实在是无法在继续撑下去了,同样秦国也是消耗巨大,不想在耗下去了,于是秦昭襄王派人到邯郸城说老将廉颇怕秦军怕的要死,对峙三年了,不敢出阵地一步,其实秦国最怕的是赵奢之子赵括,于是赵王就把廉颇换了下来,任命从未上过战场的赵括为三军统帅,赵国这边赵括刚上任,秦国那边悄悄的把白起给调来了长平,赵括以少量军队渡丹水,直逼秦军阵地,想探探秦军虚实,没找到秦军居然不堪一击,轻易的就败下阵来,赵括一看秦军就这点战斗力,于是率军追赶,他就不想想名动天下的秦国军队会是这样的不堪一击吗,这一切都是武安君白起的安排,目的就是诱敌深入,引赵括上钩,没想到赵括这条大傻鱼还挺听话,狠狠地咬住了白起的鱼钩,就这样赵括领着赵军走进了白起为他们挖好的墓地-泫氏谷,在被围的数十天里,赵括曾多次组织赵军突围,但未能成功,赵国国内已无援兵支援赵括了粮草也已经消耗一空,而秦国不一样,秦国将征兵年龄降到15岁,在白起到达长平后,秦昭襄王先后又给白起送来了数万的军队,每个新兵都加爵一等,而且还有巴蜀的粮草供给,因此秦国要比赵国好的多,最后赵括在最后一次突围时没射杀,长平之战到此结束。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原本可以一举灭了赵国的,因为白起坑杀了赵国40多万的降兵,赵国国内空虚,已经没有兵可供调遣了,正是灭赵的大好时机,可是范脽怕白起立得功劳太大而影响到自己,就对秦昭襄王说大战刚结束,我军需要休整,就这样把白起召了回来,秦国也就丢掉了灭赵的大好时机,后来大军休整过后,再去攻打邯郸惨败,于是秦昭襄王还想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攻赵的大好时机已然错过,现在不易出征,于是托病不出,后被秦昭襄王赐死。

长平一战结束后,山东六国再也无力抗秦,秦一战定乾坤,从根本上确立了秦天下霸主的地位,加速了天下一统的到来。

笔墨史书特约投稿人老赵,微博@老赵说历史666,未经授权,不允许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