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散记刘金涛先生

九天居士与邹佩珠女士、刘金涛先生

刘氏金裱 艺海涛涛

——散记刘金涛先生

刘晓林

     徐悲鸿先生曾召集京城众多的书画名家为了一个人的开店而作画办展,办展时所得全部归他所有;甚至带着此人遍访京城名士,帮助此人“招揽生意”。

    老舍先生婚宴时,提议众人为他而举杯共饮,而他此时却在不起眼的角落!甚至巴金先生从上海来北京,老舍先生都叫上他:“伙计,老巴来了,快来聚聚吧!”

    白石老人把许许多多的事情交给他来做,包括收了新凤霞做义女找酒店都由他订;甚至把一生最后的遗嘱给了他这个“外人”。

    张大千把“自画像”给了他,他却转给了“大风堂胡爽庵;徐悲鸿把“骏马”给了他,他却给过黄永玉。

    他为徐悲鸿、齐白石、于非厂、王青芳等人“七日送终”;“特殊年代”他为吴祖光先生照顾新凤霞,忍着不理解的“巨大痛苦”行使“保镖”的义务;他探望病中的黄胄先生,为其“咳嗽”守门。然而被护士发现,害得黄胄先生把烟藏在袖中;他为沈从文先生不平……

    傅抱石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当时的中国书画界有“南北二刘”,他是其中一刘。黄胄、黄苗子、黄永玉三先生共成一作“三黄一刘”,一刘就是他!

    他,便是此人——刘金涛先生,中国装裱界的“无冕之王”。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巨构:《八十七神仙卷》、《愚公移山》、《九方皋》、《江山如此多娇》、《流民图》、《百驴图》……都经他手而更添神采。他的名字与徐悲鸿、齐白石、叶浅予、蒋兆和、田世光、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张大千、宗其香、老舍、胡适、沈从文、吴祖湘、罗常培、于非厂、吴作人、吴晗、侯恺、黄胄、梅兰芳、王雪涛、刘凌仓、许麟庐、黄永玉、华君武、朱德、关山月、王青芳、阿老、周怀民、艾青、郭沫若、老舍、田家英、邓拓、吴祖光、新凤霞、胡爽庵……联系在一起。

  刘金涛先生作为大腕也有落魄时,其间众多的朋友站在了他的“背后”。

  在他从学徒到自立门户最困难的时期,徐悲鸿先生题了:“金涛裱画处”五个大字,款署:“江南贫侠徐悲鸿”;并亲自帮助刘金涛贴在门口,引起了京城画界轰动,传为美谈。裱画店是成立了,但资金严重不足。有一天,徐悲鸿和齐白石,张大千诸先生一起作画,刘金涛先生给大家研墨。作画之余,徐先生对他说:“明天,你去北京饭店请两位厨师来,在我家做些菜,请齐白石、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王青芳、黄均、田世光、蒋兆和、宗其香、吴幻荪等来我家吃饭。已与白石说好,请每位画家至少画3张画,多画不限,画凑齐了开个画展。卖的钱,都给你,找处大房子裱画,你看这意见行不行?”

  后来,徐悲鸿先生又发了四十份请柬,寄给他的好友和新闻界。“北平名画展”于1947年4月27日在北平中山公园水榭开幕。三天之内,全部画作都卖出去了,收入如数归刘金涛先生所有。这样,他在琉璃厂找到一个可心的大铺面。开张那天许多画家都来捧场,十分热闹,徐悲鸿先生又当场题了画店的匾额:“金涛斋裱画店”落款仍为“江南贫侠徐悲鸿”。

  当然关于刘金涛先生与诸位先生的交往很多。例如三年困难时期,刘老家里人口多,挨饿是常事。那时候每次去老舍家,老舍都会留他吃饭,告诉厨房多做些炸酱面,吃饱再走。1951年,吴祖光与新凤霞结婚,宾客云集。名人中有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梅兰芳、老舍,在京文艺大师几乎都在场。新郎、新娘敬酒之后,宾客之间相敬不迭,众人纷纷举杯祝齐白石老人健康长寿。这时,齐白石站起来,举杯说:“请大家为老舍先生干一杯。”老舍先生慢慢站起身,举起杯,然后离开座位,大声说:“谢谢白石,不过,我提议,先请各位为我们的装裱工人刘金涛干一杯”。说罢,一饮而尽。大文学家邓拓活着的时候,曾许诺要写一部刘金涛传,可惜终成遗憾。邓拓先生哪里是轻易张口给别人写传的人?!刘金涛先生对现当代画坛的著名文化人太熟,与他们之间的交往、友谊、故事太多!可以说他是一部活的现当代美术史集成,有说不尽的“文人相重”的“经典”。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叶浅予、李可染、黄宾虹等大贤之间的“相互吹捧”,提到这些刘金涛先生会滔滔不绝。

  与先生们交往多,他自然知道许多别人不知道的“名人佚事”。白石老人的只为穷人破例:从不白给他人作画,凡画都按尺寸定价收润笔,做的是艺术生意。刘金涛先生回忆,当时同仁堂老板乐松生的妹妹乐曼雍常来找白石老人求画,价格翻倍,问其原因,齐老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你有钱。来求画的若是达官贵人,巨商富贾,钱是一分也不能少,无论地位多高也从不破例。当年蒋介石60大寿,求老人为其作画,白石老人坚决不画。可是穷人来找齐白石,老人却赠钱、赠画,刘金涛先生则成了现场的见证人。1949年初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老妇人来找刘金涛。原来此人是赛金花生前的女仆顾妈,想求齐白石相助,希望金涛引个路。二人到了齐府,说明来意后,齐白石老人给了顾妈三块大洋,画了一幅虾送给她,画上写着“赛金花之义仆顾妈留念”,下题“九十一岁老人齐白石”,齐老还对她说:“如果你将来要了饭,就把这幅字画用石子压在路旁,路人看到就会有人给你钱的。”除此以外,张大千的没钱就向石涛“借”:刘金涛先生回忆,当年张大千无论走到哪里,身后都跟着一大串人。张大千花钱像流水,虽然名声大,画也值钱,但钱却经常不够花。有一次张大千领一帮朋友到豪华饭店吃饭,有学生怕老师的钱不够,张大千大笑:“怕什么?就把这饭店买下也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再向石涛‘借’。”对于张大千的仿制,刘金涛先生的看法是,艺术品仿制自古以来就有,关键还是看仿造的艺术水平。这与徐悲鸿先生常说的“宁买假而似真,不买真而似假”是同样道理。

  为什么这么多的名士和刘金涛先生交往、相处?为什么他成了中国装裱界的大腕?刘金涛先生很真诚,很厚道,很知恩。他和这些名士都有很长时间的交往,感情深厚。比如刘金涛经常为齐白石订戏票,陪他看戏。白石老人临终的时候叫身边的人都出去,只有金涛老人一人在身边,白石要了纸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行字,其中“黄金一包”可以辨认,其它无法辨识,至今是不解之谜。刘金涛还曾为许多画家送终,在京城传为佳话。因为徐悲鸿先生帮过他,直至先生去世后只要是徐悲鸿纪念馆的事情可以随叫随到。每当我到徐悲鸿纪念馆时,经常会遇到刘金涛先生。原来,一些重要作品的装裱还离不了他!那次,我在馆内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聊了近3个小时。临走时我到档案室取资料,我说还得跟廖先生打个招呼。此刻,正在现场的刘先生说不用了!当时不解,后来才知道,他是在为廖先生的身体健康考虑!!

    更有令我辈感到刘先生是真诚、厚道到何种程度:作为后辈的我到先生家,聊天到中午,自然吃饭少不了的。饭毕,我要结帐。谁知先生示以怒色,说:“我叫刘金涛!到我这来哪有让你付费的道理。如果你付,下次别进我家门。”我们走时,刘先生在楼下相送,他接连把戴的帽子摘下以示他的心意。我想,可能这是先生的习惯!但对于87岁高龄的他来说,对于与其相差半个多世纪的我来说,仅目送就足够了!!!这也极有可能是他与那么多文化、艺术界的“大贵大怪之人”神交深交的重要之因。

  刘金涛与那么多的名士交往,因为人好,自然也得到了不少名士的友情馈赠。他的藏画、册页、书信,在美术界能与其相比的人不多。有人知道他的收藏价值连城,求其拿到市场拍卖,金涛老人总是摇头谢绝。他说:“穷死我也不会出卖这些友谊!”据说,廖静文先生也曾半开玩笑的说过要收购他的收藏品也被婉言谢绝了。他任谁劝说都不改其志,常常翻出那些藏画自赏,回忆故去的那些老朋友的音容笑貌。 每当朋友到他家时,他就翻箱倒柜拿出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给人们看。其中有很多作品签署了众多画家的名字,深藏着太多的故事;金涛老人不厌其烦地给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情景!

  谈到刘金涛先生,他的“拿手绝技”装裱不得不说。他参加过许多重要场所的重要画卷的装裱:建国十周年大庆,在人民大会堂周总理授意画一幅24米长的巨画,此任务由著名画家傅抱石、关山月担纲,以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为指导思想,定名为《江山如此多娇》。此巨作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可这么大的巨作,怎么装裱?谁来装裱?周总理也为难了!当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掂量再三推荐了刘金涛来完成这一重大任务。刘金涛与老朋友张贵桐师傅,协手共勉,克服种种困难,如期圆满完成这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在那个年代的技术限制下,能完成“超常”的装裱,实在是费了太多的“脑力”与“体力”。

  1994年7月8日出版的《北京饭店报》刊发了一张刘金涛先生的照片,还配发了一篇文章《他不是饭店员工但他为饭店奉献》。文中说:“北京饭店有着悠久的历史,精美的菜肴和优质的服务,还有丰富的文化艺术藏画,这些国画的精湛、高超的装裱技术大多出自裱画大师刘金涛之手。”刘金涛年逾古稀的刘金涛还给北京饭店装裱了吴冠中画作《轻奇怪图》,长19米,宽2.5米;黄永玉画作《子健东南飞》,长9米,宽2.5米;何海霞画作《看山还看祖国山》,长19米,宽2.5米。多么了不起的工程!谷牧副总理来北京饭店视察,紧紧握住刘金涛的手说:“装裱很好,刘金涛同志辛苦了!”

  “金涛斋裱画店”的场所多次易人,金涛老人也早已退休。2004年12月19日,“金涛斋裱画店”又在原位置开业了,仅“金涛”这个名字就足以吸引艺术界的人士,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刘氏金裱”的绝活!!“金涛斋裱画店”剪彩开张那天,徐悲鸿夫人廖静文、黄胄夫人郑闻慧、李苦禅后人、老舍后人、刘一达等名家到场祝贺。  

  

  刘金涛,他与众多的艺坛大家“联合”在一起!一样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大人物!!刘氏金裱,艺海涛涛。

      文毕时,未竟之意以歌相赠装池国手刘翁金涛:

佳作岂能脱裱工?  

妙刷经后焕彩荣。

刘公指下抚宝卷,

神仙纸上幻游龙。

厚朴无雕金不换,

若此蓬蒿美名传。

徐齐吴黄尽相善,

琉璃方寸亦成天。

物喜己悲任它去,

峥嵘大千复何题?

欲效昆仑巍然立,

怎如坦坦醉酒池。

看惯东西南北砥,

皆随逆风入海西。

无端恍恍丹青引,

涛鸣艺苑耳玲玲。

噫吁戏!

若著贤达风采录,

金涛汤勤谁伯仲?

注:

1、神仙:指徐悲鸿先生收藏的唐代作品《八十七神仙卷》。

2、幻游龙:在刘金涛、冀文恒二先生揭裱《八十七神仙卷》时为了处理人物的污垢,在画面上贴满棉绒。然后泼洒高粱酒将封闭的棉绒湿透再点燃棉绒,燃尽待拂去绒灰后,画面中的人物恢复原样。此时,旁边徐悲鸿先生早已吓得脸青了。此后,徐先生和当时美术界的人士对刘先生的装裱技艺更加信任了。

3、徐齐吴黄:代指徐悲鸿、齐白石、吴祖光、吴作人、黄胄、黄永玉、黄苗子等,非确指。

4、璃方寸:刘金涛先生刚创业时,门店很小。后来在诸多朋友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终于打拼出广阔的天地。5、醉酒池:刘金涛先生壮年时期,喜酒。尤其与黄胄、艾青等更是逢遇必饮。

6、东西南北砥:指人世间的万千磨难。

7、玲玲:形容金玉的撞击声。涛鸣艺苑耳玲玲既指刘金涛先生高超的技艺,又指在刘先生的圈子里有许多的名家贤士。

8、汤勤:中国明代的裱画高手。黄苗子先生在黄永玉先生给刘金涛先生的画像上题:“白石悲鸿老友可染也怕金涛。汤勤虽是前辈,人品数我清高。”综合而言,黄苗子先生等人认为刘金涛先生要优于前辈汤勤。

9、玲玲:形容金玉的撞击声。涛鸣艺苑耳玲玲既指刘金涛先生高超的技艺,又指在刘先生的圈子里有许多的名家贤士。

(0)

相关推荐

  • 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在宅中合影

    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在宅中合影

  • 视点 | 诗书画印皆关情——徐悲鸿与齐白石的交往故实

    019年对于徐悲鸿纪念馆来说是特殊的,历时十年的场馆重建项目终于完工.在策划新馆开馆的第一个展览时,典藏部在资料的收集和作品的整理工作中梳理了徐悲鸿收藏数量最多的齐白石作品及珍藏.这些藏品包括书法.信 ...

  • 微阅读 | 徐悲鸿和他的朋友们(赠票福利)

    往来千载 十一假期前夕,我们几名馆员前往黄浦江畔的陆家嘴区域的震旦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展览.这就是前不久刚刚开幕的"往来千载"画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熟悉中国近现代画坛的朋友们, ...

  • 刘金涛与《八十七神仙卷》刘晓林传为画圣吴...

    刘金涛与<八十七神仙卷> 刘晓林 传为画圣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能够流传至今,首功在于徐悲鸿先生,次功在于刘金涛先生. 徐先生在香港举办画展,因作家许地山牵线而幸遇<八 ...

  • 刘金涛90寿诞珍藏作品欣赏

    刘金涛(1922.5-)河北枣强人.擅长中国画装裱.1934年在北京琉璃厂裱画店学徒,1946年开设金涛斋裱画店装裱字画,1958年入荣宝斋,1960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裱画,曾为齐白石.徐悲鸿.田世 ...

  •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他画鱼出名.无论是题材还是作品都是那么的安静沉寂.悄无声息一派淡然,然而,他本人却以热情交友.认真从艺.诚实做人而典范示人.我曾对冯先生和他作品的评价是他把鱼这个安静的题材,画出了热情也画出了激情,他 ...

  • 刘晓林:遇疫情居故乡散记

    遇疫情居故乡散记 刘晓林 庚子岁初,鼠年大疫.诸因相叠,长留故乡一月有余.惊蛰至,花开春暖,我欲离乡.遇事见人,将所思作记,留来日再观. 小年过后,貌如寻常,一切如故.年前置果蔬,购酒醇.就近赶集,感 ...

  • 刘晓林: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为什么善易者不卜 刘晓林        易者,变化:经者,永恒. <易经>作为研究变化.永恒之学,实际上便是研究世间事物的"过程"(宏观与微观兼顾)之学.       ...

  • 刘晓林:自造清凉

    自造清凉 刘晓林   人生唯有自造清凉,才会达到绚烂至极的平淡.原因如下:"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平静,即使隐在深山也会燥动不安:一个人如果不会自我化解,即使赏遍了天下妙景也会心生愁绪:一个人如果 ...

  • 刘晓林:青春赋

    青春赋 刘晓林 韶华易逝,龙媒难追.嗟盛时其恍恍,惜娱年其昧昧.犹涉水跋山,待回眸而妙景遁隐,唯怅然而忆.烟波破残,空留心城. 百载一瞬,况青春乎?抽刀断水,知其在焉!如露如电,莫能捕获.或居其中,未 ...

  • 刘晓林:致青春

    致青春 刘晓林 青涩的年华, 盎然的春意, 弥漫的生机, 仿佛时时在紧握着奇迹, 或许这就是青春. 一切的一切都倏忽而去, 管什么爱恨别离? 从日出到日落, 深夜仍在吟诵着来日方长. 无数大好的时光, ...

  • 刘晓林:我们就是他们

    我们就是他们 刘晓林 我们就是他们,若此的表达实在有些荒唐.喝了一天的酒,我有些许的疲惫.庆幸的是自己的大脑仍然清醒,痛苦的是浪费了那么多的"忘忧物"--仿佛酒家的酒非假即假,真也 ...

  • 刘晓林:相期可曾负平生

    相期可曾负平生 刘晓林   人的一生大抵会遇到若干心仪.钦佩甚至相见恨晚的你我他,而最终留下的则寥若辰星.诸因杂沓,难以言清.   相期可曾负平生?我们在光阴中漂流,或东或西,无奈弥漫了四隅.也许在人 ...

  • 刘晓林:劳动赋

    劳动赋 刘晓林 劳心以益智,动身以舒骨.智通,遂无惧于四海.骨强,遂有为于半生.徒众藉劳动以谋生,朋党因劳动以拓域.六合升平,百代隆昌.辉耀天地,劳动不朽也! 余幼时知少识浅,立田畴,游巷陌.嘻戏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