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王丹凤,和丈夫恩爱65年,称:没交过其他朋友,就他一个|演员|话剧|阮玲玉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当年将这首歌唱红至大江南北的人,便是王丹凤。

一、扬名上海滩

王丹凤出生于上海,家庭经营着旅馆的生意,生活条件不错,父母对这个漂亮的女儿也疼爱有加。

王丹凤的父母皆是戏迷,所以王丹凤小小的年纪便经常跟着父母亲出入各大戏院和剧场,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些台上角儿们的一言一笑就悄悄在王丹凤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

在16岁初中毕业那一年,王丹凤被导演看中,步入影视圈。第一部影片《肉》让她出具锋芒,而后主演的《新渔光曲》则让她大放异彩,家喻户晓。

花一般的年纪,王丹凤已经收获了一片喝彩,又在声色犬马的娱乐圈,鲜花与掌声环绕。且不说当时的王丹凤,即便放在如今的时代,又有几个人能克制住外界的诱惑与自己内心的欲望呢?

但是年纪轻轻的王丹凤对送上没来的追求与荣华富贵不为所动。下班后的她没有去灯光璀璨的舞厅,也没有去约会商贾政客,而是回家看书看剧本,一心一意地打磨自己的演技。

借助她纯美的外貌,与不断精湛的演技,王丹凤的事业一直顺风顺水,无论是生活在底层的苦命人,还是娇生惯养的富家女,王丹凤都演绎地入木三分。

一时间王丹凤成了导演们争相合作的宠儿,片约纷至沓来

那时候的上海滩电影院门槛挂满了她的海报,照相馆也贴满了她的肖像照,此后很多年,年迈的王丹凤回忆往昔,总笑着说自己是凭借了几分运气,才有如此的收获。

但王丹凤的成功又真的只是幸运得来的吗?

很显然并不是,没有一个人能仅凭着老天给的几分运气就能成为影坛常青树,王丹凤能扬名上海滩,最重要的还是她自己的原因。

首先,王丹凤确实是外貌出众,一双剪水秋瞳,面容姣好,可这样的人太多了,从古至今,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俊男美女,但是王丹凤并不恃才傲物,自恃清高。

娱乐圈的美人多嚣张跋扈,王丹凤在众人面前却一直低调内敛,安分守己,从不以外貌的骄人之处到处炫耀卖弄。

她心里明白,外貌上的优势从来只是短暂的,演绎道路上,只靠着外貌,终究只能称为一个廉价的花瓶,如果要走得长久,只能靠精湛的演技,所以她自始至终都看穿了这个圈子的本质,一颗玲珑剔透的心看破不说破,知世故而不世故。

其次,当诱惑伴着成功而来时,有太多人掉进了欲望的深渊里,大家攀比着谁的衣服最摩登,谁的男伴最多金,谁的妆容最精致。而此时的王丹凤或许在看话剧的路上,或许在家钻研剧本,她素心若简,坚定地选了一条更难走却更牢固的路。

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科班一说,要想打磨演技,只能靠自己多看多想多观察多体验。于是,在众多大家已经收工的夜晚,她推掉了别人约会的请求,回到家或是看书,或是钻研剧本,也会跑去看话剧,看前辈们如何演绎一段故事,也会为了一个角色亲自去体验现实。

任何时候,能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也因为出于对艺术的热爱,王丹凤在打磨演技这条路上踽踽独行。

试问,如今的娱乐圈,有几个能做到这样?

娱乐圈本就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染缸,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通透的心态,就无法拒绝近在咫尺的诱惑;没有扎实的演技,更不会被大众所接受。

所以王丹凤的成就,绝非单纯只是幸运使然,能让她长久立足于影坛常青树之位的,除了幸运的加持,一定是努力的结果。即便将王丹凤安置在如今流量当道的娱乐圈,她也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985年,王丹凤受邀出席美国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成为唯一一个应邀出席的中国女星,同时,她也是唯一一个同时参演巴金《家》《春》《秋》三部曲改编电影的女演员。从影四十多年,王丹凤塑造了无数经典的影视形象,更是获奖无数。

王丹凤是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优秀电影艺术家",是中国电影表演协会评出的"百年百位优秀演员",更被上海国际电影节授予终身成就奖……王丹凤所获的奖项数不胜数,每一个奖项都是王丹凤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她当之无愧。

王丹凤用一生的顺遂告诉后来人,成功也许以幸运开始,但要走得长远,唯有初心不改,唯有以自身的努力才能长盛不衰

当然,更让人羡慕的是,王丹凤不只事业成功,家庭更是经营的美满幸福。

二、白首偕老的爱情

1944年,王丹凤经人介绍认识了时任金城大戏院的总经理柳和清,柳家的家境不错,父亲,叔父都是老上海的传奇企业家,柳和清却非纨绔子弟,他多才多艺,酷爱摄影,精通广告宣传,是行业内的翘楚。

跟王丹凤身边的追求者相比,柳和清并不是最出众的,无论钱财还是外貌。

但是王丹凤还是对这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动了心,柳和清对眼前这个温婉端庄、蕙质兰心的王丹凤也一见钟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王丹凤与柳和清谈了七年的恋爱,这期间,王丹凤事业正当红,总是一部戏接一部戏,留给两个人甜言蜜语的时间少之又少,抗战发生之后,王丹凤又前往香港发展自己的演艺事业,被评为"沪港四大女星",为了王丹凤的事业,柳和清义无反顾地跟着她去了香港。

抗战结束,王丹凤婉拒了香港影视公司的续约与挽留,两个人又双双回到上海。回到大陆后不久,1951年1月1日,经过了7年恋爱的两个人终于结婚成家。从此便是一世的相爱相守,不离不弃。

当然,他们的婚姻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建国后那一场十年的"动荡",王丹凤与柳和清都不可避免的遭遇了一些问题,跟大多数被迫害的人一样,两个人经历了无数煎熬与挣扎,在那些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唯有信念与爱,支撑着两个人坚强的活下去。

好的婚姻不会只有爱情,夫妻就是同舟共度的两个人,有些时候,除了爱,也需要一些兄弟般的义气,甜蜜的日子同甘,困苦的日期也可以共苦,不离不弃,守望相助。

但是正如严歌苓的一句话:"在灾难与恐惧中滋长出来的爱是极有力量的。"

恢复自由之后的两个人更加珍惜彼此。王丹凤更是决定息影,长久陪伴在丈夫身边照顾他生活起居。

自此,王丹凤成了柳和清身边的贤内助,全身心的支持丈夫的事业发展。夫妻二人一起携手走过了六十多年,这六十多年里,不是没有拌嘴争吵的时候,但是两个人总是很快的和好。

关于婚姻里爱情的状态,张小娴曾经说过一段话,"说到两个人在一起怎样要怎样才算是对的呢?也不过就是我们彼此都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却是你使我成为最好的自己,也是我让你成为最优秀的你。"

我们一同成长,彼此珍惜,彼此尊重与相爱,各有自己心中小小的孤独的宇宙,但也有同一片大山大水。什么是余生,有你相伴才是余生,否则,那只是一个人孤单漫长的路。

回头看两个人的婚姻,他们不是大树与凌霄花,谁完全的依附着谁,而是两棵相伴而长的大树,各自优秀,又一起成长扶持。

王丹凤去香港,柳和清没有怨言二话不说跟在她身边,王丹凤回上海,柳和清还是收拾行李牵着她的手回家,柳和清打拼事业时,王丹凤毅然息影,照顾丈夫一日三餐,他们都经济独立,从不依附,但又为了爱人,心甘情愿地做出一些妥协。

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我想我们应该在这对夫妻身上找到些什么。

几十年后鲁豫曾经采访过王丹凤,片中鲁豫问她"有没有考虑过别人?"此时的王丹凤已是白发苍苍,但她说:

"我这个人比较简单,没交过其他朋友,就他一个。"

四年前柳和清去世,去世前依然放心不下王丹凤,恩爱了65年;两年后,94岁高龄的王丹凤与世长辞。

都说自古美人多薄命,王丹凤却是例外。她身处娱乐圈,但是从来淡泊名利,不争不抢,低调谦逊。

演员对王丹凤而言是一份神圣的职业,有多少人羡慕娱乐圈的光鲜亮丽的浮华外表,但是王丹凤只是将身心交付在对艺术的敬畏与神往中,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对待爱情,她矢志不渝,爱一个人就爱他的全部。她认定了柳和清,任身边多少商贾名流的追求也不为所动,最终收获了一份圆满的爱情。

王丹凤一生平淡,一世简单。她没有胡蝶、阮玲玉、周璇那么大的名声在外,但是她的循规蹈矩与通透却让她一生顺利走过,简简单单,却长长久久。岁月从不败美人,从来只是因为美人有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