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保--史迹建筑(14)
本篇目录:
*******************************************
641.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0年 河南省新县
642.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1947~1948年 河南省范县
643.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
1948年 河南省鲁山县
644.开封伞塔
1955年 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
645.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
1959年 河南省滑县
646.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1964年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647.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1929年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648.汉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
1938年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649.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
1939~1945年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
650.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1945年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
641.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杨畈村。原是石姓商人的生意用房,座北向南,有砖木结构的房屋共12间,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分南北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横屋构成长方形院落,院内陆平用河卵石铺砌,大门开在西侧横屋,门外有一块空场地。
鄂豫皖特苏成立后,机关即设在杨畈村。特苏政府下辖财经、文化、裁判、农民、妇女、总工会、扩大红军委员,石印局等单位。特区政府在此约一年时间,领导了边区的政权、军事、经济、文化建设,为鄂豫皖根据地后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共合作谈判处旧址位于七里坪镇红四路,砖木结构,面阔3间,深1进,单檐硬山顶,布瓦铺盖,面积75平方米。旧址原址上违法新建“七里坪镇便民服务中心”。该案是一起严重的政府法人违法案件,涉嫌触犯刑法,性质恶劣。
鄂豫皖省苏维埃石印科旧址位于新县新集镇杷棚村,共有房屋19间,分前后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两侧各3间横屋组成一大四合院,大门开在前排正中,西侧另有3间厨屋。旧址坐南朝北,背靠山岭,面临池塘,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1995年,新县文管会争取河南省人民银行拨款25万元,将旧址按原貌修复,并辟为河南省金融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2019年10月7日,国务院公布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2.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旧址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41平方米。1946年9月27日,晋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司令部在此驻扎。10月,刘、邓首长率部发起陇海路段反击战和曹县、定陶、巨野、鄄城战役,4个月歼敌4.7万人。11月,野战军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政委邓小平号召全军指战员振奋精神,多打胜仗。
司令员刘伯承作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命令全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部队,解放全中国。此后不久,解放区形势有了好转,军民团结一致,备战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次会议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奠定了基础。
2014年7月颁布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3.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现存文庙大成殿和崇圣祠两座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盛于宋,金代兴定壬午大成殿大修定型,新增孔子携徒像。现存建筑为金代仿宋建筑。崇圣祠为清乾隆57年(1792年)建筑,面阔七间。1948年1月至3月,豫西军政干部学校和在宝丰建立的五分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由戈果率领的鄂豫皖干部训练班,先后迁到鲁山县城,3个学校合并改组,在鲁山文庙建立豫陕鄂军政大学,校长由陈赓司令员兼任。此后刘伯承、贺龙等人先后担任学校的领导,学校先后改称中原军政大学、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豫陕鄂军政大学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前身,为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为和平人民幸福做出了突出贡献。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鲁山文庙)因此具有很高的教育、纪念意义和文物价值。
鲁山文庙创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金元以来多次重修。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的《鲁山县重修孔子庙记》,元至正四年(1344年)的《鲁山县加修宣圣庙记》明天顺三年(1459年)《儒学重修夫子庙碑》、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重修鲁山县儒学文庙记》,以及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雍正八年(1730年)的重修碑均记了重修事宜。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明间宽4.5米,次间宽3.9米,梢间与尽间均宽3.8米,总面阔28.11米,总进深11.12米。单檐歇山顶,通高9.74米。灰瓦屋面,绿色琉璃瓦剪边,屋面中间用绿色琉璃瓦作菱形图案。前檐明、次间装格扇门,梢、尽间作格子窗。梁架采用抬梁式,自上而下依次用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前后单步梁。斗拱为五踩重昂重拱计心造,明间平身科施二攒,其它各间平身科均施一攒。
崇圣祠在大成殿之北约26米,面阔七间28米,进深7.55米,单檐硬山建筑,灰瓦覆面,绿色琉璃瓦剪边。斗拱结构为五踩重昂重拱计心造昂雕作上卷龙尾状,平身科各间均施一攒。庙内另存明清修庙碑8通,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清乾隆年间刻立的创建崇圣祠碑,高4.41米,宽1.2米。这些石碑是研究鲁山文庙的重要资料。鲁山文庙位于鲁山县城第一高中院内,建国前后均为学校所借用。
2019年10月7日,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4.开封伞塔
位于河南开封市南郊乡干河沿村南的开封市跳伞塔,于1965年6月17日落成开始使用。该塔系圆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达85米,是国内建筑最早、最高的跳伞塔,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该塔上部设有3座悬臂跳台,是国内著名的国防体育运动设施。建成之后,曾有数万人在此接受跳伞训练。这里还多次承办全国伞塔跳伞重大比赛。1959年1月8日,中国运动员崔秀英、耿桂芳和郝建华,在这里以距靶心平均2.69米的成绩,打破了1957年苏联运动员创造的7.07米的1500米日间集体联合定点着陆跳伞的世界纪录,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64年在这里举办的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伞塔跳伞邀请赛中。以开封市运动员为主的河南二队获总分第一。开封选手赵宝善还创造了男子定点197.7分的全省最高纪录。
开封市跳伞塔曾一度成为开封的象征,是人们登高远眺的坐标之—,被许多厂家选作商标。虽然被日益增多的高楼遮档了英姿,但它仍是开封除个别生产设施以外的最高的人工建筑,比模范商场还高出20米。国家为数不多的、反映现代空军生活的故事影片《碧空银花》、《伞花》等,都是在这里摄制完成的。
这座伞塔是空降兵驻开封某部于1956年5月建成的,它高达85米,钢臂高75米,在体量上绝对属于全国伞塔中的“巨人”,所以迅速成为开封的地标性建筑和骄傲。它的照片被印在新年贺卡和各种商品包装上,以作纪念。上世纪九十年代,依托伞塔进行跳伞训练已经成为历史,这座伞塔也从那时起永久地关上了大门,被人们冷落。铁门上的“设施老旧,严禁攀登”就是伞塔目前的现状。涂特种保护膜,从而正式进入“冷冻期”。
2019年10月7日,开封伞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5.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
滑县县委政府办公院位于县城道口镇解放路中段,该院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57942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房屋共计450间,砖木结构。大院内一排排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平房,红瓦灰墙,有的呈院落式布局,有的像“大车间”式排列,极具建国初期的时代特色。当年部队营房,中学校舍都是这类建筑。
2013年10月22日,河南省滑县县城道口镇,县委、政府砖瓦房大院被命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人认为这些建筑,应该保留,留下这一时代印证!
只有继续住人,建筑保存下去,县机关有素质人最适合!
2019年10月7日,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6.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1953年第二砂轮厂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同年9月迁至郑州,1964建成投入生产。据《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都是按照东德标准进行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1356米,南北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完成基建投资1.49亿元,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住宅7.4万平方米。工厂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内外经过精心设计,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联,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建筑面积74376.8平方米,单层、弧形锯齿式屋顶,是二砂最大、最富有特色的厂房。
1964年,二砂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1980年,二砂工业总产值达到8508.5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并开始向国外出口产品,成为当时全国最大、最重要的综合性磨料磨具生产企业。1993年12月,企业剥离其部分生活资产后改组为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8日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成为河南省、国内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作为新中国“一五”期间兴建的重点工业项目之一,二砂建设总投资1.5亿元(几乎相当于郑州5个国棉厂的投资总和),是新中国工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二砂文创园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毗邻中原路、西三环快速路、陇海高架等城市主干道,东邻中原万达商圈,北接郑煤机文化创意园。园区总占地面积845亩,项目及周边保留着相对完整丰富的郑州西郊城市记忆,包括大体量的工业遗存和绿色植被。园区内7栋保留完好的工业建筑在2015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近现代优秀史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弧形锯齿式屋顶的包豪斯风格建筑——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单层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在国内极其罕见。
2019年10月7日,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7.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是一座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湖北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贺胜桥镇西南,西靠京广铁路,东临107国道,始建于1929年10月。陵园内,一排排的松柏郁郁葱葱,悄然守护着烈士的英灵。整座陵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由纪念碑、纪念亭和烈士公墓组成。曾多次维修整治,纪念碑上刻有“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
陵园内碑文记载,1926年8月29日,以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遣队,继汀泗桥大捷后,乘胜追击,于30日拂晓夺取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昌的最后一道防线,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陵园史料显示,贺胜桥之战中第四军阵亡将士共189人。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烈士们都没能留下姓名。
贺胜桥战役是北伐战争3个最重要的战役之一,为在武汉建立国民政府及北伐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北伐战争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共产党人在其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在其中作出了出色的贡献。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是北伐战争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也是纪念北伐革命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2019年10月7日,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被国务院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8.汉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
汉口总商会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中山大道949号。由汉协盛营造厂设计、施工,1919年始建,1921年正式启用。抗战期间,曾是各阶层人士活动的重要场所。1938年3月27日,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组织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此成立,发起人包括文艺界各方面代表97人。
旧址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共四层,砖木结构,西式古典主义建筑。立面构图强调竖向。外墙采用仿麻石粉刷,正面入口壁柱做西式古典柱式,入口上部饰山花线角。该旧址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并推举蔡元培、罗曼·罗兰、史沫特莱等13人为名誉主席团成员,郭沫若、茅盾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汉口总商会从创立到1949年消亡,为武汉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于2014年为湖北省级文保单位,2019年,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49.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又称新四军第五师旧址群、九口堰革命旧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1939年12月18日,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进驻九口堰地区。
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九口堰孙家大湾,地处白兆山脉中段,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边区的指挥中枢。纪念馆共有房屋56间,土木结构,三进两院,左右对称格局,较好地保存和展现了以李先念为首的革命先驱在抗日战争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景。这里同时还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富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942年2月,李先念组建抗大第十分校。由于新四军第5师兼豫鄂豫湘赣军区部队较为分散,该校遂编成4个教导团分散办学。第十分校历时3年多,先后举办5期,为新四军第五师和豫鄂边区培养4000多名军政干部,对部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豫鄂边区民族英雄的摇篮”。
2019年10月,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50.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在汉口中山公园内西北角,东临胜利广场,西依人工湖,是一座平顶厅堂式的横列建筑,长34米,宽12米,面积约400平方米。旧址建于1942年,原系日伪武汉市市长张仁蠡主持兴建的张公祠(张仁蠡是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祠内供有张之洞的牌位和张姓家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8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上将在这里举行受降仪式,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等由中国士兵押至受降堂前,摘下佩刀,以示解除武装,低头进入受降堂,递上投降书。接着孙蔚如将第六战区命令交冈部签字受领。
此次受降共接受日军官兵202335人、骡马9967匹、手枪4474支、步枪159654支、轻机枪4585挺、重机枪566挺,以及大量火炮、子弹等。9月25日,武汉地区日军53995人全部解除武装。自此,张公祠更名为“受降堂”,
汉口市政府在受降堂旁树立一块汉白玉受降纪念碑。碑高1.30米、宽0.345-0.395米,上面刻有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题写的碑文:“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属二十一万签降于此——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题”。武汉解放后,受降堂匾额被摘除,受降纪念堂被撤掉封存。
2019年10月7日,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2021-01-24 13:06:55)
-
(2021-01-23 17:40:08)
-
(2021-01-22 12:38:51)
-
(2021-01-21 12:43:42)
-
(2021-01-19 08:30:35)
-
(2021-01-18 11:50:28)
-
(2021-01-15 20:13:25)
-
(2021-01-15 13:16:39)
-
(2021-01-15 00:38:46)
-
(2021-01-12 08: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