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兴
自古兵法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军事理论。而发生在浆水镇河东村的“抗大供给处”的故事,则活生生体现了“粮草先行”的精魂!河东村有一个青年叫张庆,常年在浆水镇一个叫“德盛祥”的货栈当伙计。浆水是晋冀交通枢纽,此货栈名号传得很远,是冀晋交通要道上的一个不小的商业货栈。其掌柜叫王兆和,他看张庆头脑灵活,身强力壮,就派他到山西做卖花生、柿块、倒换粮食等营生。每次去也不多带,只带百八十斤,有时肩挑,有时驴驮,基本上没啥闪失,王兆和也挺放心。一日张庆到山西武乡县卖花生,中午在一个饭馆吃饭,遇到两个身穿长袍衫,头戴礼帽的商人,双方互相看了一眼,谁也没在意。第二天中午又在饭馆相遇,两个商人这时主动向邻桌上的张庆打了招呼:“你好,小伙,你是哪里人?看起来不像当地人啊?”张庆看对方没有恶意,就说:“俺是岭下人”。“岭下?哪个地方?”张庆回答:“夷仪岭下浆水镇河东村人”。对方自我介绍说:“不要怕,我们也是经商的,比你经营的事要大得多,以后认识了,互相照顾。”张庆听后心想,两个商人和蔼可亲,说话头头是道,说到了自己心眼里,人家是大商人,自己出门在外巴不得结交这样的正经商人,久后必有帮助。然后听商人说到:“浆水有啥特产?”张庆一愣:“啥叫特产?俺不知道啊”,商人耐心解释道:“你们那里有树吗?”张庆答:“有啊,哪个地方没树啊!”“我们货栈卖过柿块、栗子、核桃、还有枣仁,可给你说,邢台枣仁还参加过什么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呢,得了铜奖。”一番话下来,商人听后心里暗暗高兴。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正想找不到这样一个地方呢。他们心想,自己从陕西到山西,一路走来,土地不肥,物产不丰富,浆水这地方才是真正要找的地方,是个理想之地。他们有心来浆水实地考察一下,就说:“咱这次下到岭底下你们那儿看看,如果真是你说的那样,不如我们就合作,你给我们干。我们出钱,你只管收购,不用你一分本钱,至于销售也不用你管,到时候你只管拿利润就行”。听了商人的话,使张庆感到激动不已。自己几年了给人打工,只能混口饭吃,连养家都成问题,这天大的好事为啥不愿意呢!第二天,他下山回到浆水,一边给掌柜继续打工,一边盼着两个商人的到来。七月底,两个商人带着一人共三人如约而至。他们找到张庆,张庆给掌柜的请了假,推说家中有事,就带他们在浆水一带穿山越岭转悠了一整天。这正是酸枣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满山都是酸枣。还有沟沟叉叉一棵棵大栗树、柿树。那时候山上没有被开发,不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水平沟,栽栗树,而是荒山上到处是野生酸枣,沟内是柿树、栗树。三人议论:“就这地方吧,定下来吧”。其实,他们早已对浆水一带地理形势有了部分了解。抗战爆发,国民党纷纷南逃,华北各大小城市都被日寇占领,这些城市间的边缘地带正是抗大正后方。毛主席指挥八路军挺进敌后抗日,这些山区正是抗日力量生存、发展的大空间。国民党虽然被迫同意共同抗日,与共产党签订合作抗日的纲领文件,但他们不断搞摩擦,围攻红色延安。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不得不随八路军东迁,一边抗日、一边办学。但办学何其艰难,学习设备、学习环境、后勤保障等都是问题。仅后勤保障一项,三千多人吃喝是首要考虑的大问题。他们一路寻找最佳位置,今天终于找到了理想之地,就马上向上级领导汇报。中央决定在浆水一带办抗日军政大学,这不,三个商人便辗转多日,率先来到了这里。这三个人分别是抗大供给处的处长张济民,供给科长陈敬石,会计邹富尤。他们都是便衣,一副商人模样。方向定下来之后他们来到河东村,让张庆辞掉了“德盛祥”的伙计工作。张庆回到家,把三个商人安顿了下来。三人坚持只占张庆家院子,不与外人接触。至于经营一套,全部靠给张庆,他们只在后边指导具体工作。张庆毕竟已做了多年货栈营生,经验丰富,只等进入角色。双方都觉得比较满意、顺利。三个商人和张庆商量,给货栈取个好名字,最后确定叫“徳庆祥”,与原来张庆打工的货栈差一个字,张庆十分乐意。张庆至今都不知道三人是抗大的人。他安排把自己的里院西屋北头三间石屋让邹富尤和陈敬石住,东屋北头两间石屋让张济民住。他的“徳庆祥”货栈不久就忙得不亦乐乎。他在村里找了几个靠实的伙计,帮忙打理货栈营生。因为有人垫资,收购工作很顺利。他从山西收购核桃,沿着古道拉回来并且把本地的花生收购起来,在房后建了榨油作坊。有时在山西收的核桃,直接打成仁再拉回来,减少路途运输的重量。那时候交通不便,能轻装是必须的。油坊榨出的油,一桶桶都交给了三个商人,也没见怎么就运走了。同时他又组织人力收柿饼、收栗子往山西销售。在当地收酸枣,去皮后上碾子轧。碾棚设在房后,自从收了酸枣核,碾子一天也没停。拉碾子用的是牲口,因此他还专门买了牲口,与自己家的牲口轮流使用。看碾子的活是靠一个叫张全小的年轻人管。1938年,买卖越来越大,张庆从山西左权拐儿镇收来很多核桃,先砸开打出仁,然后开始榨油。这件收购的活,他靠的是一个叫张德伟的人去做的,管运输和押脚。张德伟需看情况,有权利增加临时工人,该干啥就干啥。由于收购工作效果不错,榨油不及,就又在安庄村南边院四间房旁边建了一个新的榨油坊。至于枣仁加工也是很紧张。他们去皇寺一带的垴上村建立了收购点,把此项工作安排给一个叫范龙平的当地人管理。把周边上百里地的酸枣全收购回来,由张庆的儿子负责帮忙去往回拉。拉回来后,去皮压核出枣仁,也很繁琐。各道程序紧张有序。收回的酸枣整夜整夜地碾,张全小看碾子,眼看着那几年把碾盘摸下去二指深。由于买卖大,枣皮做成了枣面,酸溜溜当食物吃,枣核渣子和核桃皮供全村人(200来口)烧饭用,可见量之大。1939年,张庆在商人指导下开始喂猪。因为枣皮废料多,不能扔,猪又最爱吃,他在房北边建了一片猪圈,同时喂了三四十头猪,在那时,这样的规模是很少见的。喂了一年多,商人仍不让卖,猪长到160多斤以上,这时候抗大正式迁入,陆续把猪拉走了。张庆这才知道,原来三个商人是八路军抗大干部。他们一个是供给处处长,一个是供给处科长,一个是会计,经常来收购他们货物的是供给处的其他同志。供给处几位同志这时候亮明身份,可以公开活动了,但他们仍然依托张庆的货栈去收货、打油、买枣仁和收购粮食。三千多人的生活所需,成为他们光荣的工作任务,张庆除了继续做这些工作外,开始去山西昔阳县财主家里收购玉米。张庆儿子说:“我父亲那时候可受了不少罪,收了粮食不好往回运,雇人、雇牲口,还有安全问题,真累得不轻,但他很高兴。”抗大供给处在河东村一共待了7个年头,六个整年。直到1943年1月撤回了延安。这7个年头,前四年完全是预先为大部队到来而勘察场地,准备物资。他们是先行官,他们又是安全保障,他们是默默为整体献身的后勤卫士。这才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真实写照。我为抗大供给处的将士感到骄傲!
【作者简介】 王子兴,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寨沟村人。七七届邢师毕业,后在河北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二年,大专学历。参加工作后,在浆水中学工作六年,后在冀家村乡工作三十多年,副科级公务员,现已经退休。爱好读书,喜欢写作。